APP下载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分析

2014-04-16徐红岩王荣辉

江西测绘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情普查成果

徐红岩 王荣辉

(1.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2.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江西南昌 330001)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分析

徐红岩1王荣辉2

(1.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2.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江西南昌 330001)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工作量及花费巨大的工程,仍在进行中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其目的在于摸清国情家底,并将成果应用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本文结合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区域的工作经验,对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可行性应用进行详细论述,并就进一步提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3S技术

2013年我国实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截至到发稿,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地理国情普查的意义就在于将此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拟就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提出可行性的应用设想,并就进一步提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水平提出几点看法。

0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重大国力调查,其目的是查清人文、自然的空间分布状况,满足于时代发展对地理国情信息的刚性需求,更好的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能力。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将分散的地理国情信息科学的确认、分类、汇总,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客观、一致、权威的地理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详实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制定和把握国家发展方向,提高国土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更是做好防灾减灾救援服务的重要保障。

1 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特点

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技术特点为: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多源航空航天遥感技术、GIS技术、GNSS技术、数据库建设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和数字化及网络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使得本次调查快速、准确的完成。

相比于其他的一些普查,本次地理国情普查有很多特色之处,在遥感影像处理和提取阶段,地理国情普查从源头控制质量,生产所用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资料均是由国家统一采购下发,根据普查情况和阶段的不同,并辅以我国资源、天绘系列卫星影像数据。在调绘底图制作的过程中很好的运用了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融合处理、雷达影像和光学影像融合处理等方法,让生产作业在数据起始阶段就得到可靠的保障。

在普查过程中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种作业路线,整体上采用内业—外业—再内业,首先在内业进行自动或人机判读解译;然后在外业用平板实地调绘核查,记录作业轨迹,收集样本解译数据;最后在内业将前期判错图斑改正。对于作业区比较特殊的地区,也可以灵活采用先外后内或先内后外的方法。

在统计分析阶段,除了对普查调绘的数据进行处理,还将引入前期收集各个部门的专业数据,根据服务方向的不同进行细化分析,预报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建立国家和省级两级数据库[1]。

2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结合普查实施方案和试点区域经验,全国范围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主要归为报告、数据库、信息系统和国情图集四大类。报告成果主要是对整体普查工作的概括性总结;数据库成果是把地理国情普查的各方面信息汇总分类入库,建立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统计分析数据库;信息系统成果是对地理国情普查初期成果的深度开发运用,并结合现有的一些平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和地理国情信息的发布与服务;国情图集则是将地理国情普查形成的图件文档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地理国情普查图集成果[1]。

3 成果应用的可行性

3.1 服务地理国情监测

目前地理国情监测虽然在国内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在监测的广度和深度上还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整体结构体系尚未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内容的复杂性,系统的庞大程度以及周期的大跨度不亚于其它任何一项监测工程,因此准确规范的基础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国情普查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其精确普查的地表三维数据和各种要素集为地理国情监测系统提供规范完整的基础性数据,让地理国情监测能够切实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同时也保证监测内容协调一致,为下一步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打下夯实的基础[2]。

3.2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在测绘地理信息数字化工作取得一定发展,在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地理信息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要从本质上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天地图网站作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更是承载了专业地理信息数据向普通民众服务的重任。但是,天地图网站在实体化数据这一关键环节还面临诸多障碍,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正好可以改变这一尴尬局面,使天地图网站不再仅仅只有一个骨架,其实用性定将大大提高[3]。

3.3 社会经济宏观决策

地理国情普查作为建国以来首次对地理空间要素的完整调查,其内容涵盖了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方方面面。地理空间变化的日新月异,使公众、企业和政府对地理信息的依赖日益增加。当前正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走好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步的紧要阶段,利用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能够更科学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让社会经济的宏观决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4]。

3.4 助力信息消费

信息消费代表着未来的消费方向,是我国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领域,是我国经济长远增长的重要支柱。我国信息消费起步较晚,起点较低,面临基础建设滞后、信息资源缺乏的难题,严重阻碍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本次地理国情普查适时的为信息消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应抓住地理国情普查的机遇,开发地理信息产品,加快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信息消费质量的提高,更好的利用于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国土。

3.5 国土资源管理

地理国情普查不仅仅是对各方面地理要素的排查,也是对我国目前城乡国土资源的一次全方位梳理。地理国情普查与全国土地调查的成果相结合,可以改善我国目前国土资源在不同区域中的管理状况。减少荒废土地,合理开垦土地,维护农业耕地,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合理分配城镇土地,约束不规范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3.6 应急指挥决策

地理国情普查根据地表覆盖情况,获取了达到一定面积的不同地类的位置,以及占地面积大于等于400平方米的多层独立建筑、占地面积大于等于200平方米的低矮独立建筑和实地面积大于等于1600平方米的建筑区的建筑结构、位置、面积等数据。查清一定长度且宽度达到3米以上的河流、道路等线状地物的位置和类别。大型湖泊、水库、水电厂等重要地类也获取了相应的空间位置信息。因此,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可以为消防、公安、救灾、防汛、卫生急救指挥决策服务,帮助他们选择到达现场的最佳路线,并就近选取所需资源。

4 提高成果应用水平的建议

4.1 加强成果共享

当前,我国地理信息的共享一般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其他部门签署共享协议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效果不佳,造成部分地理信息资源分散。地理国情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规划历时三年时间,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果仅在国土资源系统共享调用,就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效用。笔者建议,以我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为切入点,推广发达国家地理信息共享的经验,有必要用立法方式保护地理信息共享的成果,使地理信息共享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让各方面的权益受到切实保护,进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开放快速发展,使广大民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生活带来的实惠[5]。

4.2 扩大地理国情涵盖面

地理国情普查作为一项全面的普查,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应该囊括更大范围的人文地理要素。联通全国范围的大型高压输电线,通信光缆和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不仅仅在其行业内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全社会的贡献都非同一般。大型工程规划,防灾救灾都会将它们视为首要考虑对象,因此将这些要素作为人文地理归入地理国情普查范围,能够更加完善地理国情普查,也有助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发挥能效。

4.3 保持成果的现势性

地理国情普查虽然在各个阶段都利用了最新的成果资料,但是,空间的日新月异使地表覆盖和人文地理要素变化加剧,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在提交的那一刻起就将面临严峻的现势性考验。为了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可以发挥长久的作用,应在有一定资质和经验的测绘部门内部建立一支稳定的地理国情普查队伍,形成地理国情普查及年度变更调查的长效机制,保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现势性。

4.43 S技术的改进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3S技术的广泛应用功不可没。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为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清晰的外业调绘底图,集成到平板电脑中的GNSS技术精确的记录下外业调绘人员的轨迹,GIS强大的建库和应用功能让庞大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得到规范的管理。深入的应用也给了大家发现问题的机会,我们掌握的3S核心技术仍然寥寥无几,地理国情普查为进一步增强测绘核心技术提供了机会。首先,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应重点开展三维/四维GIS、嵌入式GIS、网络GIS等方面的研究,应加快GIS软件的国产化进度,完善国产GIS软件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其次,在定位导航方面,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导航系统为基石,推动我国导航定位产业的进步,有计划的摆脱导航定位技术以国外为核心的尴尬局面。再者,应该着力发展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加快共享资源和天绘系列卫星的数据成果,使遥感技术的优势能够在现代化测绘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Z].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国情普查领导小组,2013.

[2]武琛.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分类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3]宋新龙.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10(1).

[4]徐德明.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北京,2013.

[5]汤仲安.美国的地理国情普查和一张图[J].国土资源导刊,2014(3).

猜你喜欢

国情普查成果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家国情 诗词魂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