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践与完善——以金坛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样本

2014-04-16杨金忠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技防治安警务

杨金忠

构建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是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全力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掌控能力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公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金坛市为样本,就构建县域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践探索作一简要探讨。

一、金坛市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金坛市公安机关始终将构建严密高效的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络作为提升治安掌控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打防需求的基础性工作,有重点、分层次、项目化推进“五张网”建设,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夯实了村庄社区防控网。一是充实力量。针对新一轮城市大开发、大建设带来的人员结构调整,我们将原先所有警务责任区合理划分为83 个,并按照“一区一警”的标准配备75 名专职社区民警。开展“机关民警进社区”活动推动警力下沉,以此支撑社区宣传防范工作,并建立“一部门一社区”的挂钩联系制度。二是“双专”推进。大力推进社区警务专业化和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模式,抽调3 名业务骨干充实“社区警务办公室”。制定实施《深化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社区民警专司社区警务工作,全面落实社区警务、巡逻防范、先期处警“三位一体”勤务工作模式。连续两年开展“沾土气、接地气、走千家、访万户”专项活动,研发应用了“警民通”手机互动平台。实行社区警务专项考核,划拨专款设立年度考核基金和年度奖励基金。三是警民联动。实施了“公安+居委”的动员机制,派出所与居委会共同动员社区居民自愿报名参加社会治安义工,组建了“我爱我家”义工巡逻队、“夕阳红”义工护村队等开展重点时段、区域的巡逻守护、安防提示及纠纷调处。在管理模式上,由属地派出所对治安义工队员的巡逻勤务统一安排,并根据治安义工到岗到位情况、履职情况、发案情况对义工巡逻队员进行考核,根据绩效发放义工巡逻补贴。

其次是强化了街面路面巡防网。一是巡防队伍专业化。组建由专业巡逻队员组成的巡逻中队,编为34 个巡逻小组,重点加强医院广场、商业集中区、城市主干道的着装巡逻;组建巡特警机动队,实行四班三运转,每日开展重装巡逻;组建机关民警合成行动队,编为2 个中队、8 个小队,每日18 时至24 时参与重点部位巡防,并作为机动力量配合突发事件处置。二是巡防布局网络化。根据治安特点和地理特征,将城区细分为30 个巡逻责任区,并在主要路口和重要节点增设集结点、交接点19 个,构筑以治安岗亭为点、主干道路为线和治安复杂区域为面的巡控网络。三是巡防实战效能化。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巡逻模式,对主次干道,采取以警用汽车、摩托车亮灯巡逻为主,徒步、自行车为辅的模式;对繁华地带、社区街巷和商业集中区,采取以徒步、自行车巡逻为主,机动车为辅的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最大限度提升巡防效果。

再次是升级了现代科技防控网。一是广覆盖。在构建了以城际卡口、出入口为重点的两道骨干电子防线及以路口、桥梁为重点的三道辅助防线为支撑的“锁城”技防屏障的基础上,按照技防“环城、环市、环镇”的主构架,联合乡镇党委政府,部署实施了技防城加密工程和电子围栏建设,全市技防镇覆盖率达100%。同时,实现全市891 家重点单位的自动报警系统与110 联网,469 家规模以上单位建设安装了内外兼顾的电子监控系统,城镇沿街商户、居民、农村家庭技防入户率分别达95%、75%、70%。二是智能化。加强监控视频、图片资源的合成化、智能化应用功能开发,“技防城”监控视频全部建成“电子警察+卡口+道路监控”的一体化功能,市局、派出所二级视频监控中心100%建成达标。立足警务工作实战需求,建成兼具指挥调度、视频地图、案件标注、公共事件管理、智能视频、智能交通等实战功能的图像作战专业平台,实现了全市治安监控集成应用。三是效能化。制定实施《全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实施办法》、《派出所视频监控系统考核办法》,规范视频监控室的日常运作和维护管理,全市视频监控完好率达95%以上。成立了刑侦部门专业研判队伍,有力地推进了视频、图像资源在破案打处中的研判应用和技战法创新。

第四是深化了虚拟社会防控网。一是控牢基础阵地。建立网络基础数据资源库,在《山水金坛网》设立网安警务室,由网安民警每周三、五驻站办公,受理网上各类报警求助,与网站工作人员的座谈、交流。二是加强舆情引导。会同市宣传部门和本地4 家论坛网站联合实施舆情导控群防群治,并建立了“互联网监控中心”,动态掌控网络信息。三是力推网侦绩效。组建了二级网安大队,购置了勘查箱、手机取证系统等专业设备,配备了网安专职民警8 人、兼职网安民警17 人,自主研发了“网侦案件系统”,实现了对网络技术手段、涉网案件线索的信息化、效能化、流程化管理,今年以来,网安部门主侦、配侦案件同比分别上升200%和100%。

最后是搭建了区域警务协作网。开展了以解决方面性问题、经验交流和个案侦破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警务协作。选取治安状况相对复杂、边界联动相对频繁的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探索实施了与周边6 个相邻派出所的边界警务协作机制,初步建立了治安防范联合协商、重大节庆活动联合用警、区域防范打击联合行动的基础工作模式,逐步建立了定期沟通交流、情报信息共享、区域联防协作、联合整治打击等警务协作机制,为基层所队开展警务协作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二、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是随着治安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的过程,虽然金坛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有待进一步升级完善之处。

一是基础性工作仍然不牢。突出表现在社区村庄防控网建设方面。社区民警警力相对不足:从警力占比上看,我市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民警总数的32%,未达到40%的要求。从与人口配比来看,未达到城市、农村实有人口4500∶1、6000∶1 的配备标准。社区动员能力相对不足:社区民警没有充分动员基层组织和其他群众参与社会面治安防范,社区群众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欠缺。社区防范的资源相对不足:移动公安内网、“社巡接合一”警务车辆、移动警务通等装备配备仍然欠缺,工作效率受到制约。

二是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政府部门支持协助、主动参与平安建设的责任体系建立不到位。学校、医院、涉危涉爆等单位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积极参与治安防控建设的积极性不强。市场化条件下群防群治的动员机制不完善,社区保安、行业场所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安防力量等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组织和管理。

三是科技化水平仍然不高。社会面治安监控的覆盖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旅游区等我市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区域的治安监控建设相对薄弱。“技防镇”建设力度仍然不够,广大农村地区治安监控覆盖存在盲区。社会单位自建监控尚没有接入图像专网,社会监控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监控实战能力有待提升,利用技防手段抓获人员和破获案件的成效与技防建设的实际投入不成正比,图像作战平台急需通过实战应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置,实现与其他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的对接应用。

四是现代化理念仍然不强。在对区域警务协作的顶层设计方面,还缺乏与周边相关单位建立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区域警务协作机制,警务信息共享、指挥联勤、治安联防、案件联办、人员联控、图像联调等相关工作还未真正形成高效联动的成熟模式和常态机制。

五是综合性保障仍然不强。“技防城市”建设投入资金总量与监控网络建设的实际需求不符,存在“花小钱,办大事”的困难。社区警务专职辅警的保障资金不足,人员流动性大,吸引力不强。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尚没有启动建设,高效、集成、统一的指挥调度、应急处置能力受到制约。市、镇两级专职监控值守员、派出所专职巡防员配备计划没有落实到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人财物支撑依然不足。

三、打造升级版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路径

根据社会治安防控形势的发展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针对当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要通过以下措施加力推进。

首先,要走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一是与市县警务一体化。承接常州市委、市政府“四个西进”战略和常州市局“市县警务一体化”发展理念,通过上级传导助力和自身挖潜加力,做强治安防控金坛板块。二是与经济发展一体化。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人财物流动性加快和犯罪同城化、同质化、输入性加速的新形势,提高立体防控体系在违法犯罪人员吃住行销等活动轨迹、基础信息方面的掌控能力。同时,借助经济发展成果反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水平。三是与城乡建设一体化。顺应我市城乡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住结构不断调整、交通基础建设不断加密的城乡建设格局,动态调整社区村庄防控、街面路面巡防、现代科技防控等基础性防控网络,确保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城乡建设同步。

其次,要走社会化发展的路径。一是明确党政部门责任。按照综合治理、共同治理的思路,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对构建立体治安防控体系的支持,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的防控建设责任体系,通过明确职责任务、严格综治考核等途径,完善由政法委组织牵头、公安主导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重点单位组织。加强对金融网点、学校、医院、车站、水电油气、涉危涉爆、党政机关等重点单位的治安防控力量组织,深化内部安防设施建设,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严密内部安全管理措施,推广“警银联防”等较为成熟的治安防控合作机制,通过有效组织发挥内外安防合力。三是深入基层基础动员。以社区村庄防控为重点,依托村(居)委、物管等基层组织和管理力量,广泛动员退休干部、小区保安、社区群众组建群防群治队伍。以街面路面巡防为重点,动员组织行业场所、超市商场、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力量开展区域治安守望;组建公交、出租车驾驶人治安志愿者队伍,实施辅助巡防;推广QQ 群阵控工作法,进一步组织发动特种行业从业人员配合治安管理工作。

再次,要走信息化发展的路径。一是加强建设。要以实战为检验标准,通过对治安卡口监控系统改造升级、新建高速出入口卡口式电子警察、增补社会面治安监控、实施城区老旧电子警察改造等有效解决监控设备不清晰、监控点位缺漏等技防城一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协调镇(区)党委政府加快推进“技防镇”建立,同时,要以“技防城”、“技防镇”建设为契机,推进派出所视频监控联网建设,促使社会面监控资源汇总。二是深化应用。对已经建成的图像作战平台强化实战应用,提升图像专网和智能化专业平台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应急处突、服务群众、基础管理等方面的效能。加快合成作战平台的开发建设进度,进一步整合现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综合、专题、基础应用平台,实现一个平台集成应用。三是规范管理。加强《全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实施办法》、《派出所视频监控系统考核办法》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视频监控值守、数据传输规范开展。健全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常态运行、管控机制,将技防监控系统运行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并通过市场化办法实现常态化的专业维护,确保全市视频监控系统完好率达95%以上。

第四,要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径。一是整合资源。一方面,推进社会单位自建监控资源的整合,要求在建设过程中预留公安接入接口。同时,对直接接入图像专网,利用现有传输、存储体系与图像专网级联和利用现有传输、存储体系接入公安互联网图像服务器三种方式进行科学评估,做到安全、高效整合。另一方面,鉴于虚拟社会防控的需要,研究启动内部舆情测控资源整合,建立舆情测控中心,整合网安舆情测控、情报中心舆情导控资源,加强舆情测控专业队伍和内部网评员队伍建设,提高对负面舆情、网络重点人员监测、引导、掌控、处置能力。二是综合运作。建立“五张网”一体化运作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的监巡对接,警情与巡逻防控对接,警情与社区“社巡接”对接,重大警情(案情)与舆情监测导控对接的常态工作机制。同时,加强社区村庄防控、路面街面巡防、现代科技防控的统筹布局,做到各个防控网络间的无缝对接。三是深度协作。进一步增强区域警务协作理念,重点在全局层面加强与周边武进、溧阳、宜兴、丹阳、句容、丹徒等地公安机关的警务协作,探索建立起信息共享、警情互通、治安联防、人员联控、案件联办的工作机制。同时,大力支持以派出所为主体的边界警务协作,扩大协作层次,增强协作灵活性。

最后,要走效能化发展的路径。一是提升能力。适应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强队伍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动员组织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巡逻排查专业能力、警情案情分析研判能力、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提高治安防控的软实力。二是改进模式。根据我市社会面防控的实际,重点实施治安卡口专业化、规范化建设。选派巡防和一线实战单位民警充实卡口值守力量,提升查缉盘查能力;按照日常勤务的70%承担卡口值守、巡逻防范、查缉堵控等治安管控工作,30%承担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的要求,优化卡口工作职能;通过建立卡口与指挥中心、情报中心、治安大队、刑侦大队和辖区派出所的警务对接机制,提高卡口实战运作效能。三是强化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开展治安防控体系升级行动的支持,确保持续纳入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力争实现防控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成果同步、与城乡建设进度同步、与社会治安形势同步,逐步解决防控力量不足、硬件建设滞后、后续保障欠缺的问题。

猜你喜欢

技防治安警务
江苏利田科技人防技防 双轮驱动安全发展46年
Me & Miss Bee
人防技防共筑安全“防火墙”——记雅克科技安全发展之道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小品)人防VS技防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