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对策的分析

2014-04-1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市分行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4期
关键词:流动性存款比例

卜 玲/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市分行

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对策的分析

卜 玲/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市分行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本身掌握的流动性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商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国内外诸多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流动性风险的表现

1.超负荷经营风险。大多数银行依靠拆入资金和占有联行汇差来支撑超负荷经营,资金大部分集中在货款上,负债与资产期限不对称,资产结构单一,缺乏调节和转换风险的能力,从而给正常的信贷资金运营带来很大的冲击,潜伏着明显的经营风险。

2.帐外经营风险。帐外经营资产的出现,违反国家信贷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造成大量的帐外经营资产,出现高度经营风险、高逾期率、高欠息率的“三高”危机,甚至出现贷款户赖帐的现象。

3.违规拆借风险。一些金融机构违反中央银行关于投入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直接用投入资金来扩张信贷投放,这就容易因投入资金的硬约束与贷款期限的不一致而导致拆入资金到期不能归还。

4.违规性担保风险。部分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在既无反担保措施,又无足值财产抵押的情况下,盲目越权担保,当借款企业到期不能还款时被迫履行连带责任,使银行垫付的资金处于高度的风险之中。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1.流动性需求管理方法。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是指银行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产生的资金需求。主要包括存款客户的提取存款要求、合理贷款要求,到期债务支付要求,资金结算需求等。银行必须满足客户的正当要求,否则,银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就会受到怀疑,信誉就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综合反映银行的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流动性越大,银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就要越强。银行提高流动性需求管理能力,一是商业银行自身要有存储管理能力,即保留一定现金,资产和信誉好、流动性强、易变现的证券。二是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购买“管理能力”,常常通过金融市场拆借资金来实现,满足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

2.流动性计划管理方法。

(1)通过分析现实的流动性状况,总结出工作差距和缺陷,预测未来的流动性趋势、科学的制定出可行性计划。(2)通过成本和收益分析,评估和选择获得不同的管理方式。(3)通过对流动性来源分析,制定与银行长期发展计划相一致的长期流动性计划。(4)将中、长期流动计划分解为较短期的流动性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实施中检验,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银行在制定流动性计划时,要详细地分析过去的资料和情况。分类排队进行分析,并与当前经营状况对照进行纵横比较,通过银行流动性需求的运行轨道的立体分析,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流动性计划。由于流动性需求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银行在制定流动性计划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意外事故发生时的流动性需求,对可能出现的非常需求做准备。

3.流动性预测管理方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通过比较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预测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是否有资金的盈余或赤字,盈余能表明银行的流动性能力。银行也应考虑的机会成本问题,过度的流动性会导致收益下降,银行应当综合分析风险和受益,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怎样的流动性盈余适度,银行应根据所处的市场环境、筹资渠道、自身信誉以及过去的经验决定。科学地预测未来,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流动性管理方法和计划。

银行流动性增加产生于存款增加和贷款的减少;银行流动性减少产生于存款减少和贷款增加。银行在预测流动性需要时,必须估计新贷款的需求和潜在的存款流失。新贷款需要包括:银行发行信用卡引起的消费信贷;银行经营区域中企业经营活动的增长;银行贷款计划的进取性扩张。潜在的存款流失包括:利率敏感性存款在其他金融机构利率升高时的流失;存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大额存款客户的计划外支出或存款转移。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预测一定流动性计划期内贷款和存款及其变化趋势,然后通过比较存款变化,预测流动性盈余或不足。银行需要运用各种业务技术,并结合管理层的经验和科学判断,预测存款的变化。贷款变化与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有关;存款变化与个人收入增长率、零售量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有关。

三、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1)决策控制。商业银行最大的信贷风险来自于决策风险,决策控制是控制风险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决策控制取决于银行的民主化程度和科学的决策。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分析,作出判断。

(2)实施控制。商业银行职员要在各自的岗位和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坚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原则,避免违规操作,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

(3)事后监控。银行的的稽核部门应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对银行业务进行检查和监督,督促各部门真实履行内控制度,检查银行规章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发现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

(4)建立预警系统。为提高银行的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正确性、科学性、有效性,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进行信息分析,迅速制定措施加以妥善解决。

2.加强行为控制和管理。要完善决策体系,加大对授权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度;要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使员工各司其职,各行其事;要建立人与人、岗与岗、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分支行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的机制;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制度,控制经营风险。

3.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的约束银行的资金运用,以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与协调,使商业银行能够做到稳健经营。资产债比例管理方法中的比例指标:一是流动性指标,如存贷比例指标、备付金比率指标、同业拆借比例指标、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等;二是安全性指标,如抵押、但保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指标、单个贷款比例指标等;三是盈利性指标,如资金利润率指标、贷款收息率指标等。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质上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的一种手段,是政府通过介入对银行业施以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因具有鲜明的量的限度和结构规定,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特点。

4.加强商业银行放贷管理。加强对贷款种类与形式的管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中担保贷款的比重过大。一旦借款企业与担保企业经营效益都恶化,而无力偿还贷款时,信用风险就会成为事实。所以应加强贷款管理,落实贷款分类法。计算银行在一定时点的风险资产总额,预测银行应有信贷资金的支付水平和贷款呆帐准备的比例,避免出现盲目投资导致信贷资金损失。

猜你喜欢

流动性存款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追回挪走的存款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