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与路径建构——以北京两所高校调查为例
2014-04-16尹保红
尹保红
(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044)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了时代与历史的根本性质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来抓。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作为国家建设与社会进步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事关民族存亡与事业兴衰大计。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自身修养之中,并在实践中加以践行,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紧要而迫切的课题。
一、调研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观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这个科学论断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现实问题。同时,如何贯彻落实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首先让大学生群体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和榜样模范,就尤为重要。正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作为国家未来和希望的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人生的基本遵循,并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情况,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的现状,揭示和总结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验教训和规律方向,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融合的机制方式与阻力因素,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本课题调查组在2014年暑假期间,于8月1日到8月15日半月内,选取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两所高等学校2012和2013级部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走访面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了相关调研。
二、调研步骤与方法
(一)调研步骤
第一步:组建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教师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合作,确定调研成员;第二步:设计出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初稿,小组审议讨论;第三步:在初稿基础上,经过讨论修改,形成正式的调研问卷和走访面谈问题,并且印刷成文;第四步:利用暑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并注意收集影音资料;第五步:根据暑假调查结果,调研小组分析调查情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建议;第六步:调研小组讨论,形成并撰写《在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正式报告。
(二)调研方法
1.访谈法——根据年龄、性别、生源地等情况,在两所高校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就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与两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不同人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反应,同时调查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看法。在调研过程中,走访面谈3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5人。
2.问卷调查法——由调研小组成员分别向两所高校学生发放问卷。共发350份问卷,回收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50份,有效率100%,其中男生200人、女生150人;中共党员20人、共青团员280人、群众50人;来自城市的学生75%,农村的25%;政治面貌分别为中共党员3%,共青团员83%,群众14%。
3.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文件,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讲话,以及目前已经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提高调研小组的理论水平。
(三)调研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摸底,包括性别、年龄、身份、家庭出身以及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调查大学生的性格、偏好以及价值观;第三部分调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三个层面12个词的认可度与看法;第四部分调研大学生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与对策。就调查样本的设置内容来看,问卷所设计的数据基本能够涵盖不同地区、年龄段、家庭背景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和反应,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用EXCeL2003和spss12.0进行综合分析.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调研结束之后,依据对访谈中影音资料和笔记的整理结果以及随机调查问卷的统计学分析,总结如下。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者和建设者,了解并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在调研问卷中,有8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任何社会和国家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进行价值引领,就会造成人心不稳,思想混乱,会给党、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有87%的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问题,认识模糊的占10%,不知道的仅占3%;8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十分必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倡导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5分制李科特态度量表,以便测量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总的平均分值达到4.75。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大多数认可或赞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少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疑虑或观望态度,这说明当前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宣传整体上是成功与有效的。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渠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主要来自于课堂、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其中8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来自于报告讲座、书本、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75%的大学生认为来自于听报告、书本和课堂教学,只有2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来自于手机、网络、QQ、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这说明,电视、报纸、课堂教学等传统媒介仍然是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虽仍然是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但囿于学科界限以及政治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难易度,仍然存在不断提升的空间。手机与网络新媒体占比较低说明手机与网络新媒体在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的功能角色不同,大学生过多关注手机、QQ、微博等新媒体的个人隐私、私人领域、娱乐资讯和公众事项功能,党的政策宣讲信息在这些网络新媒体信息中占得比较少,说明公权力不再过多干预私人领域。同时也说明,新型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宣讲活动流于形式,表面化和枯燥化使得宣传效果较差。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和持久的精神动力,应在生活学习中贯彻落实身体力行。在调查选项中,关于“当代大学生,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觉引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61%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20%的学生选择“愿意努力”,19%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在“影响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因素主要有那些?”其中,85%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官员贪腐堕落,45%的学生选择西方社会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这说明,当前人们对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达成共识,都认为当前社会价值观念混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思想。”[2]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成熟理性,考虑问题懂得内外因的辩证法,不再把当前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滑坡、贪腐堕落等不良风气简单归结为西方“拜金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更注意从内因来分析中国社会内部问题,但也对只重视物质生产,不重视精神生活的西方腐朽的价值观保持警惕。另外,6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但内容较多,容易造成学得快忘得快的局面,较难践行。很多学生虽然都清楚这个问题,但很难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说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这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仍主要停留在政府部门和干部当中,在普通群众中的宣传力度和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并没有真学真用,入脑入心,真正落实。
四、调研结论与对策
综合以上调查,我们初步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特点与规律,大体把握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期望。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认同,并且已经在学习与生活当中付诸实践。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力度。
(一)加强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度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网络、微信、QQ等新兴媒介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当代大学生来说,对于社会的认知和生存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传播媒介的熏染[3]12-15。互联网上开放的海量文化信息,使得每一个大学生由学校灌输和安排的被动接受教育方式转为自己主动上网查找资料来获取自己所想要的知识,网络改变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因此,除了书本课堂和听报告的宣讲方式,还必须重视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引导和积极优势,努力改变大学生较少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网络宣传的现状。在网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时政新闻和影视娱乐资讯中,注重显性宣传与隐性传播相结合,发挥正面效益。并且要充分利用QQ、微信公众号等即时通讯互动交流工具,不断提升人际交流的互动频度和深度,改变信息的单向说服传播方式,多渠道并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于生活,生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田沃土。一种价值观要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去感知和领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不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内化的精神追求和外化的自觉行动相融合的过程,不能仅靠单纯的书本理论和课堂教学,还需要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锤炼和渗透。具体而言,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实践中,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中,以及融入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公约守则的制定与实施中,融入广大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者、传播者和强化者。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所在。作为社会主义规范与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延续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想源泉。作为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深厚积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体系,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文化基础和思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纳入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要素,才能正常形成与发展,具备中国文化特质。因此,当代大学生要认真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与滋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2]张传文.仁政正义:政府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底线伦理[J].晋阳学刊,2013(3):123-128.
[3]喻国明.传媒:现代潘多拉宝盒[M].//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文集.北京:中共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