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语言中省略现象的对比研究及翻译

2014-04-16杨聪聪

江科学术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汉英连词省略

巩 飞,杨聪聪

(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省略作为粘结①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适性的语言手段,汉英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尽管汉英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着省略现象,但在使用频率和省略形式上存在诸多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省略形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种语言在语篇形式和语篇内容上的异同,有利于丰富普通语言学理论、促进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对研究英汉互译规律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将着重分析汉英语言中的五大省略形式,即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和连词省略,并剖析汉英两种语言在省略形式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就省略在汉英互译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一、汉英语言中的省略现象

省略是汉英语言中的普遍现象,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A.Martinet)认为经济原则是指“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1](P62)。尽管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省略现象,但两者在使用频率和省略形式上有所不同。汉语是意合语言,只要能达意,任何省略都可以实现,而且省略比较彻底。正如程雨民所说,“在汉语中,所有成分都是可以省略的”[2](P318)。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强调句子的完整性,因此省略的情况较少。除使用频率外,汉英语言在省略形式上也有差异,主要表现在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和连词省略四个方面。

(一)主语省略

相对于英语,汉语中的主语省略极为常见。苟亚军曾对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及其英译本中的主语省略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汉语中的主语省略有60处,而英语中的主语省略只有11处”[3]。再比如“梁实秋的散文《时间即生命》,全文31个句子,省略主语的句子就达10个;冰心的《风雪时候的星辰》,全文14个句子,无主语句竟达八个之多”[4](P35)。而英语中主语省略不太多见,使用面不广,通常仅限于有上下文的语境中,属亲密语体,通常为口头语体范围内[5](P642)。试举几例:

(1)原文:()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译文:If things are not properly handled,our laborwill be totally lost.②

(2)原文:()活着就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译文:As long as you live,you should be a man useful to the people.②

以上两个汉语例子都省略了主语,但并不影响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译者可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上下文语境来推测主语指代的成分,在翻译时将之加到译文中。在英译时,两个例子的主语都不能省略,否则,句义就不完整。

在英语中,若句子满足主谓一致,则句子的主语有时可以省略。

(3)原文:He rose,(he)arranged his papers,and(he)addressed the audience.

译文:他站起身,理了理文件,就向听众讲起来。④

在例(3)中,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省略了主语,且主语的省略并不影响句义的表达。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尽管汉英两种语言都有主语上的省略,但汉语中主语省略出现的频率较高。

(二)谓语省略

一般情况下,汉语不省略谓语。“汉语省略的是主语成分,不是谓语成分,因为语言必有所谓,省略了谓语,就不称其为语言”[6](P396)。只有少数特殊例子除外。而英语在主谓一致的情况下或并列结构中,可以省略谓语。但这种省略属于不完全省略,句子中仍保留有其它的成分。

(4)原文:I lost my proud poplar,and you(lost)yourwillow.

译文:我失骄杨君失柳。④

例(4)中的原文在主谓一致的情况下省略了谓语,但译成汉语时,其中的谓语不可省略。

(5)“你去当吧!你去当吧,我不去()!”

“好,我去(),我就愿意进当铺,进当铺我一点也不怕,理直气壮。”(萧红:《当铺》)

(6)原文:Readingmakes a full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F.Bacon:Of Studies)

译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王佐良译:《谈读书》)

在例(5)中,“我不去”、“我去”后面均省略了动词“当”,省略动词后的句子简洁明了。若将“当”字加上去,句子反而显得繁琐。在例(6)中,原文省略了两个动词“makes”,但都保留了句子的宾语,即“a ready man”和“an exactman”。然而,在该句所对应的汉语中,译者给出了全部的谓语。由此可见,汉语中谓语动词的省略较为少见。

(三)宾语省略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省略宾语的现象。如:

(7)申请批准后,全民所有制单位申请的(),专利权归该单位持有;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申请的(),专利权归该单位或个人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③

(8)原文:She sang her sweetest(song).

译文:她唱了最动听的歌曲。④

例(7)是关于专利权的一篇文章,专利权已成为已知信息。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处均省略了“专利权”。例(8)原文中省略的是同源宾语,但这一宾语在汉语中不能省,以免句子的意思表达不够完整。

(四)介词、连词省略

汉语中介词和连词的省略现象十分普遍,但英语中介词和连词不能省。如:

(9)原文:I sat down,and took out a cigar,I will take one now,if you will excuse.(Jane Eyre)

译文:我坐了下来,取出一支雪茄——请原谅,现在我要抽一支。(黄源深译)③

(10) 原文:But now our awareness of it has grown so faint that four or five people can live together in one room.(Louise Hirasawa:Developing Rending Skill)

译文:但现在我们对这种意识逐渐淡薄,四五个人可以住一个房间。③

在例(9)中,原文中的连词“and”和“if”是句子的必要成分,而在译成汉语时,却变成了多余成分,需要予以省略。在例(10)中,英文中的连词“so…that”和介词“in”不可省略,但译成汉语时亦均可省略。

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间的省略现象,不难发现:汉语中的省略成分涵盖全面,以主语省略为主,但也包括谓语、宾语、介词和连词等成分的省略。英语中的省略也包括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和宾语省略,但英语中的介词和连词不可省略。

二、汉英语言中省略形式差异的原因分析

汉英两种语言在省略形式上有其相似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重主题与重主语

汉语重主题,英语重主语。大多数句子都有两个基本的成分,即主题(讲述的题目)和述题(对于题目的说明)。如在“Iwent to the basketball court.”一句中,“I”是主题,“went to the basketball court ”是述题。一个句子所体现的就是主题和述题之间的关系。汉民族的整体思维决定了汉语重主题的思维方式。一个话题(往往由主语充当)出来,后面的句子是在对它说明论述,省略讨论的对象就很正常了。在汉语的句法系统里,只要能突出主题,句子中一些不必要的成分便可省略,尤其是主语。汉语不强调主谓一致,因此,在许多语境中,主语往往被省略。而英语注重个体思维,在表述时重主语。主语与整个句子关系密切,它决定着谓语动词的人称、数等形态的变化。主语通常是英语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很少省略。如:

(11)原文:他有个女儿,()在北京工作,()已经打电话去了,()听说()明天回来。

译文:He has a daughter,who works in Beijing.Someone has phoned her and it is said that she will be back tomorrow.②

在这一例子中,汉语中省略了多个主语,但句子的整体意思并未受到影响。英语强调主谓一致,每句话必须有主语。因此,译者在将该句译成英文时,要将空缺的主语补全。否则,译文便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

(二)重意合与重形合

汉英语言之间最重要的特征区别莫过于意合与形合的区别。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注重逻辑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而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英语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这些特征体现在省略上便是:汉语中的省略形式相对多样化,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如例(1)、例(2)中的原文以及例(5)、例(7);而英语中的省略则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如英语中的连词、介词不可省,某些句子成分不可完全省略。如例(9)、例(10)的原文以及例(6))。再以下文为例:

(12)By birth he was an English man;by profession,a sailor;by instinct and training,a rebel.④

这一例句中虽有对谓语“was”的省略,但保留了表语“a sailor”和“ a rebel”,符合英语的语法形式,也体现了英语重形合的特点。

(一)辖域差异

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其语言的辖域也就不同。汉语形散,其“叙述成流散铺排式,结构轻短,各成分之间关系松散,各相关成分辖域较窄,支配能力弱”[7]。因此,汉语中的省略较易实现。而英语形聚,其语言成分之间关系紧密、结构复杂、句子环环相扣。各成分之间的辖域较宽,支配能力较强。因此,在省略某种句子成分的时候,要注意省略成分与保留成分之间的支配关系,避免省略带来的歧义。英语中的连词不能省,原因就在于英语强调形聚,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密切,省略连词会切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影响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

三、汉英互译中省略现象的处理对策

语言有各自的构词特点及句法特征,因此,在翻译中要尽量保留相关两种语言的特色。正如申丹所说:“倘若在翻译中,不顾目的语中对应结构的存在,不用目的语中的语法结构来替代原语中的语法结构,这样译文中的语法结构实际上是(未经翻译的)原语中的形式结构,而不是目的语中的对等或对应形式,则意思难免会在不同程度上被丧失或被扭曲。”[8]译者在处理汉英互译中的省略现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主语的恰当增添和必要删减

汉语中主语省略的现象很常见。申小龙把汉语中主语的省略看作是“汉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语言中的表现”[9](P196),因而汉语中的主语往往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尤其是在语篇中,主语出现一次后,其余的就可以省略掉了。而英语强调主谓一致,很少省略主语。因此,在汉译英时,译者要准确把握汉英省略形式的差异,寻找、增添恰当的主语;在英译汉时,为了简洁的需要,通常要在译文中省去不必要的主语。如:

(13)原文:贾母一面说,一面来看宝玉,()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曹雪芹:《红楼梦》)

译文:From the sight that met her eyes she could tell that this has been no ordinary beating.It filled her with anguish for the sufferer and anger for the man who had inflicted it,and for a long time she clung to the inert form and wept… (D.Hankes,Trans.The Story of the Stone)

(14)原文:Students should try it and go on whenever they succeed or fail.

译文:学生应当试一下,不管成功与否,继续前进。③

在例(13)中为了避免重复,原文中的主语“贾母”只出现一次,体现了汉语重主题的特点。而英语重主语的特点要求译者根据语境推测出后面缺少的主语,将之补充完整,如译文中的黑体字部分。在例(14)的原文中,“they”的出现使得语句包含完整的主谓结构,符合英语“重主语”的要求。译文为达到简洁的效果而省略了主语,则满足了汉语中省略不必要主语的需要。

(二)谨慎处理英语中的不完全省略

一般情况下,英语为了保持句法上的工整性,会采取不完全省略的形式来表达语意。因此,在将这一类的英文语句译成汉语时,一般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在汉译英时,译者要将不必要的成分省略。如:

(15)原文:You ought to have taughtme instead of I(taught)you.

译文:本来该你来教我,而不该由我来教你。(16)原文:他不走,我也不走。

译文:He did not leave,nor did I(leave).

在例(15)中,原文省略了谓语“taught”,但在译成汉语时要加上,否则会导致句子表达不完整。例(16)的原文包含完整的主谓语,但在英语中,助动词后面的主要动词可以省略。因此,译者在汉译英的过程中省略了动词“leave”,以符合英语的语法特点。

(三)英语中的介词和连词不可省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在汉语中,省略只求达意。只要能达意,省略的时候不但不考虑语法,甚至也不考虑逻辑。因此,汉语中的连词和介词可以省略。而英语语句注重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连词和介词在句子的逻辑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连接各成分的主要元素,不可省略。因此,在汉英互译时,译者要处理好两种语言中介词和连词的省略与添补问题。如:

(17)原文:He is a good eater and sleeper.

译文:他能吃能睡。②

(18)原文:希特勒得到墨索里尼之死的消息后不久,便开始为他自己的末日做最后的准备。他命令将他心爱的阿尔萨斯狼犬毒死,将家中的另两条狗击毙。然后,他把他仅剩的两名秘书传来,递给他们毒药胶囊,以备节节逼近的俄国人打进来的时候服用。(《大学英语教师用书》)

译文:Shortly after receiving the news of Mussolini’s death,Hitler began to make the final preparations for his.He had his favorite Alsatian dog poisoned and two other dogs in the household shot.Then he called in his two remaining women secretaries and handed them capsules of poison to use if they wish to when the advancing Russians broke in.(William L.Shirer: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③

在例(17)中,译文省略了连词“和”,简洁明了,符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若将之译为“他能吃和能睡”,句子就显得繁琐、怪异。在例(18)中,原文中只有“后”和“然后”两个表示时间顺序的连词。但译者在将之译成英文时,又添加了一些连词(如“and”、“when”、“if”)以及一些介词(如“of”、“for”、“in”)。这些介词和连词使译文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结构层次明确、有条理,符合英语重形合的特点。

概而言之,汉英两种语言在省略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要求译者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差异,运用合理的处理对策解决相关的翻译问题。以上几个有关省略现象的处理对策有助于译者顺利开展英汉互译的工作。

四、结语

省略作为汉英语言中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形式灵活且种类繁多。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省略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揭示汉英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异同,还可以揭示不同语言形式下各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省略现象,笔者发现:1、汉语以主语省略为主,也包括谓语、宾语、介词和连词的省略,其省略形式较为彻底。英语中的介词和连词不可省,其它成分(如谓语、宾语)均可省略,其省略形式多为不完全省略。2、受两大民族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的省略方式不同。此外,汉英语言在省略形式上的差异也要求译者在汉英互译时掌握相关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注重主语的恰当增添和必要删减;处理好英语中的不完全省略;英语中的介词、连词不可省。总之,笔者认为,探究汉英语言中省略形式的差异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对于丰富汉英对比理论、提升翻译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文中所引的概念是由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在提出,他将粘结(cohesion)的手段分为五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手段,Cohesion in English,1976年版。

②处的例子选自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徐希明教授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课件。

③处的例子选自蔡基刚的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处的例子选自潘文国的《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常宝儒.“论汉字属性”,载陈原主编《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程雨民.汉语字基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苟亚军.英汉省略形式对比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4):8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1976.

[4]张清明.汉英重复、替代与省略对比及其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2.

[5]Quirk,R.,Leech,G.,Greenbaum S.and Svartvik J.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1973.

[6]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Nida,Eugene A.and Jan de woard.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M].New York:Thomas Inc.,1986.

[8]司显柱.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语言结构及其翻译[J].外语学刊,1999(2):84.

[9]申小龙.汉语句型研究[M].海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汉英连词省略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中间的省略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