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陶艺创作设计中审美语意的表现*

2014-04-16

江苏陶瓷 2014年1期
关键词:陶艺装饰创作

赵 良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宜兴214206)

0 引言

在陶瓷艺术创作活动中,无论是平面二维空间艺术,还是三维立体作品,寻求的都是视觉、知觉的愉悦感,美的作品能带给人遐想,体悟其形式与内涵之美,一切美的意境来自心灵的源像,没有心灵的映射无所谓美,艺术意境的创构是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现代陶艺材料取自自然界陶土,泥土孕育生命,给人亲切感,陶泥不仅有一种质朴无言之美,而其良好的可塑性能可以制作各式形态的陶艺作品。运用陶泥进行创作是物的人性化和人的物质化过程,由于人们给与陶泥激情与思想,使制作的作品具有人的思维审美标准,作品本身的感染力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碰撞和共鸣。

陶艺是一种兼跨容器和雕塑,实用性和非实用性,工艺美术和纯艺术等不同范畴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现代陶艺发展时间不长,现代陶艺发展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节奏,创作内容和形式观念折射出人们当代社会文化思想和生活心态,在材料运用、创作手段、装饰手法、烧成工艺等方面充分展示了陶瓷艺术的魅力,多元化的创作风格传达出陶艺的自然和精神美。

1 陶艺创作形式的多样性与时代审美需要相吻合

在漫长的陶瓷艺术传承中,陶艺设计随着社会科技生产力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生活日用品逐渐向陈设品过渡,使陶艺具备了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各时期审美标准相异,也给陶艺带来了多元化的风格特征,这在陶器与瓷器众多产品中能得到例证,有的陶艺在设计时甚至把观赏性放在了首位,唐代“唐三彩”栩栩如生的马、骆驼、人物捏塑;宋代哥窑圆润如玉的碎瓷尊、双耳贯瓶,磁州窑敦朴大方的梅瓶;元、明时期高贵素雅的青花瓷瓶;清代色彩斑斓的粉古彩花瓶;现代丰富多彩的均釉堆花陶罐、彩陶花插等,传统陶艺中作品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为现代陶艺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陶艺在制作方法上继承了传统陶艺工艺技术,但在设计观念和创作形式内容等方面却完全超越了前者,与当代社会文化审美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和世界艺术设计潮流相融合。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其中以美国为主导地位。在此之前,德国包豪斯学院倡导手工艺作坊工作室教学思想和英国手工艺主义运动传播到欧洲,或多或少地给现代陶艺设计起到了催化剂作用。西方文化艺术的革新,与古典主义相悖的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各种绘画艺术流派纷呈,现代派大师毕加索、米罗、马蒂斯等艺术家积极参与到陶艺创作中,用他们特有的思想、眼光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陶艺作品,开创了现代陶艺设计之先河,影响波及全世界。此后,美国退伍老兵,现代陶艺的先驱彼得·范克思在奥蒂斯美术学院创办了第一个陶艺工作室,他对现代陶艺的探索精神被誉为“奥蒂斯陶艺革命”,将学院陶瓷艺术从工艺美术的范畴推到了纯艺术的范畴。他用堆叠、板接、盘筑、拉坯的方法创作设计了真正意义上的、向纯美术靠拢的现代陶艺,他的作品影响几代人。另一位陶艺家安纳森将现代美术史的普普美术、皮洛克的超现实主义创作观念融入陶艺雕塑作品中,他以非礼和粗鲁的精神及煽动性的作品形象而获得“恐怖美术的领袖”称号。此外,还有作品造型简洁、主张极限主义美学观的梅森和布拉斯,陶醉于怀旧仿制各种旧皮货的莱文等,各种艺术流派逐渐渗透到了各种艺术角落。

现代陶艺摈弃了实用功能,主张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感悟的自由表达,主张不规则、不对称,甚至瑕疵开裂都是可以接受的美学观念,泥土是一种柔软、可塑、使人感到亲切的材料,陶泥创作过程隐喻着人和自然的联系,记录创作过程成了陶艺创作的全部内容和主要目的。陶艺创作通过拉坯、手筑、压模或注浆等不同手段,或不同装饰烧成方法,陶艺作品可以达到许多丰富多变的造型、色泽和效果,甚至仿制各种物品的质感和肌理效果,陶泥被称为绘画和雕塑相加的艺术。

范克思陶艺作品“烟囱”、“实况转播”有悖于传统器皿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我行我素的松散器型里透露出造型规律的秩序,幽暗敦朴色泽中仿佛能闻出泥土的芳香,在他看来,被破坏的缺陷的造型就是一种视觉的审美,情感心灵随意流露表白赋予陶艺作品自然气息和美感,创作形成更多自由度。他极力主张抽象主义表现,受到了日本民间陶瓷艺术的启发,尝试将抽象表现主义结合东方民间的艺术创作方法,主张返璞归真、即兴发挥的创作风格。毕加索、米罗,特别是杰克森·帕罗克行动画派对他产生颇大的影响。安纳森超写实主义表现手段,反规则、写意、夸张、幽默、搞笑反叛心理使他的作品常常带着扭曲的幽默,隐喻和嘲讽某些社会的症结,或令人愉快,或令人沮丧,或令人愤怒,对现代陶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受现代艺术的影响,现代陶艺主流文化艺术回归社会,人们审美意识在现代艺术指导下确立了新的标准,造型语言、设计意境、创作心态、形体构思更多地反映出时代的特色,形成了或写实、或抽象、或夸张、或规则、或残缺、或异形、或平衡、或怪异、或写实与写意结合、或抽象与具象结合、或完整与残缺结合等各种现代陶艺形式风格的作品。造型设计借助材料、工艺、装饰、烧成等方面的互补完美整合,以点、线、面、体的韵律节奏组合,吸收主流美术思想,以社会审美文化参照设计,有意味作品必将是现代陶艺发展的趋势,陶艺创作形式多元化和时代审美需求相一致。

2 现代陶艺制作中材料和工艺的灵活性增加了形体的语意美

现代陶艺创作作者自我个性观念统领作品,渗透自己思想,表达出设计自由空间度的随意性,体现在形式上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偶尔率真性。相对传统陶艺在材料运用上和工艺处理上都有既定事实的严格定型,形成固有模式步骤,现代陶艺是适其反道行之,各种材料都能使用,选择余地大,但陶泥品种不外乎陶器或瓷器,或介于两者之间的炻器。

陶艺设计在运用何种材料设计时,是根据设计构思意图选择的,构思内容简约大气的形制选择陶器材料,形式内容细腻的适合于瓷器或者炻器的材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决定材料,材质决定工艺。工艺包括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和烧成工艺,陶艺成型工艺的选择需要根据设计意图与表现手段而定,或拉坯、或捏塑、或镶接、或盘筑等;装饰工艺多样化,喷釉、浸釉、挂釉、刻釉、彩绘等整体工艺材料的整合运用才能达到就轻娴熟的驾驭才能;而烧成工艺是作品成功的最后保证,陶瓷是火的艺术,烧窑方法不同,生存的艺术效果也不同,烧成工艺有还原烧、氧化烧、素烧、乐烧、盐釉烧,烧法取决于造型材料质地的需要,材质的陶与瓷、粗与细直接影响着烧窑的气氛和温度。成型工艺上的拉坯、盘筑、堆叠、捏塑、刻、挖、削、粘等各种手段都能使用,可以不择手段地进行创作,在不经意之中完成了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现代陶艺造型语言的美感,主要体现在材料质地的美和造型工艺制作手段形式的美,以及烧成工艺的美等方面。材料和工艺都是为造型服务的,陶器材质的粗旷之感,瓷器材质的细腻之感,不同材质陶艺给人产生不同肌理之美。造型表面的光与毛、凹与凸、素与艳、明与暗,质地的疏与密等对比关系为形成现代陶艺形式美的基本元素,是陶艺意境美协调统一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从陶艺家吴鸣的作品 “莊子·子非鱼系列”、“竹林寻贤系列”、“秘戏图考系列”中窥见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浑厚优美的紫砂材质,造型简洁夸张的设计恰到好处,形体优美。壶嘴、把、系、盖的设计打破常规概念,随意布置不对称在壶体上与传统造型相悖,产生新的秩序美,创作过程中运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标准,在作品中引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精神。设计思想受到纯现代艺术的影响,突破了传统造型的观念,运用了分散与不对称手法处理壶体与壶嘴、把等附件,形成装饰效果高雅的艺术意境。每件作品设计都赋予了一个文化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内容,紫砂本体语意表达与材质相得益彰。在形体的设计上运用了雕刻装饰纹样配以书画,图案质朴、泥色纯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为现代紫砂陶艺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3 陶艺造型设计视觉美感来自装饰手段的丰富性

现代陶艺装饰手法某种意义上是对造型美的补充和延伸,一件陶艺作品的造型看似完成,但缺少装饰纹理色彩,能给人在心里上产生某种缺憾,需要纹样色彩的填充,使之到达造型、工艺和装饰之间的完美结合、协调统一,进而产生一种视觉美感。

现代陶艺设计制作形式的多样性、独特性决定了装饰手段的丰富性,陶艺装饰手段因造型各异而变化多端,利用刻、划、雕、削、挖、塑、剔、捏、堆、压、刮、印、粘、贴、镂等手法,能够在形体表面产生高与低、大与小、长与短、深与浅、宽与窄、曲与直、方与圆、张与弛、聚与散、虚与实、主与次等各种图案对比层次变化,把作者的主观情感渗入陶艺装饰之中,在视觉上产生或纯朴、或浑厚、或华丽、或拙稚、或自然、或纹理、或残缺之美。通过装饰工艺上的露胎、缩釉、烟熏、火烤、绘画等技术,陶瓷烧成中的窑变偶然效果,使得每件陶艺作品就是一幅完整的画,表达一种装饰意境,装饰语言简约直接,装饰手法充满了主观艺术性、不确定性的自然之美。装饰美的构成元素为有情趣抽象与具象语意符号,装饰是实现造型完美的基本手段。

在陶艺设计中,作品装饰通过细与粗、平与凹、完整与残缺对比处理中形成简约美、色彩美、形体美、结构美、秩序美。作者的艺术修养、社会环境、表现手段、创作心态共同组成了陶艺作品的审美语意趣味。

4 结语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在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再创造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陶瓷艺术也不例外。现代陶艺根植于传统陶瓷之中,根植于社会大众文化之中,根植于现代艺术之中。现代陶艺在创作思想手段的多元性、丰富性、直白性、率真性、偶遇而为的随意性情感表现,远远超越了传统陶艺的范畴,表达出其特有时代风格特征和审美创作形式趣味。现代陶艺文化语意内涵非常广泛,崇尚自然美、意境美、材料美、造型美、工艺美,完全超出了常规的思维模式和制作工艺,将制作工艺、装饰手段发挥到了极致,遵循着对称与不对称、均衡与破坏、有法与无法、完整与缺损的审美原则。现代陶艺创作形式重于内容,工艺决定作品的成功与否,追求的是形式的新鲜、视觉的靓丽、肌理的丰富、装饰的别致,这就使现代陶艺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化的审美功能角色的转换,而达到注重精神层面艺境的化蛹蜕变,言无尽意无穷,给观者更多的体验和思考,符合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多层次的审美需要。艺术创作形式的多元化体现现代陶艺从造型、装饰到工艺设计的丰富性,是作者内心思绪的释放,并通过对各种材料的造型手段来实现作品的制作过程,赋予陶艺作品更多的思想文化内涵。没有实用要求的现代陶艺更能反映其精神美的愉悦功能,追求某种意义上社会、自然、人性三者合一的艺术语境,这也符合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中主流审美意识的需要。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乌烈炎.现代陶艺[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3]周光真.今日美国陶艺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4]吴 鸣.吴鸣问陶[M].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陶艺装饰创作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一墙之隔》创作谈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