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化工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
2014-04-16李林
李 林
(福建化工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化工机械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自1958年开办以来,已走过56年的办学历史。毕业生遍布化工、化纤、机械、制药、石化、高分子材料加工等行业,在社会上已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形象,形成了专业品牌效应。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专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在实行“2+1”模式后,为了能使老牌专业继续独占优势,保持良好态势,我校针对当前中专教育的特点、针对当前中专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材的需求,对化工机械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导致普高热高烧不退,优质生源纷纷上普高;初中毕业生源数量、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数逐年减少,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组织纪律性、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热情等都普遍较差。原有的教学方式已难适应如今的中职学生,必须进行改革。
另外一方面,化工机械行业重在技能重在操作。用人单位均要求毕业生除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知道“怎么做”,而不要求学生了解“为什么这么做”。因此,中专的教育要从学历教育转型为职业技能教育。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1.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
近几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化工机械专业的教学计划都适时地做相应的修订:第一,从四年制转变到三年制,教学计划的修订主要体现在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量,相应提高了实验课的课时量。第二,进入到“2+1”学制模式,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订,课时明显减少,实训相对增多。
2.新旧方案对比
(1)将机械类专业的文化基础及专业基础课实行模块式课程体系。机械大类的文化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基本一致,区别的只是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这样有利于课程的安排及实训资源的综合利用。
(2)增加实践环节课时,特别是针对一年级新生增加了钳工实训课。这是借鉴了“项目教学法”的方式,让学生在刚进中职学校就接触实训动手项目,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有所了解。
(3)增加技能训练与取证实训,在原有钳工实训的基础上,对本专业学生进行钳工技能的强化训练并进行中级钳工技能证的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拥有一本职业技能证书,满足毕业时“双证书”的要求。
(4)顶岗实习从一学期调整到一学年。根据国家“2+1”的教学模式,将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延长为一学年。有利于学生在用人单位系统地进行实习。
3.主要特色
(1)引入“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大专业、小专门”的培养模式。在第一学年,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专业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类相关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第二学年,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重在以职业资格相关知识为导向组织技能教学内容,着眼于从业能力的强化。
(2)尝试“先入为主”的实训改革:即对刚进入学校的新生在接受专业基础课前就进行专业实训,如钳工实训等。虽然学生还没接触专业的知识,但是能让他们事先对所学的专业有直观的认识,在考核的时候适当的降低难度。这次的实习主要的目的是将学生“引进门”。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到中专教学与初中教学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到本专业以后要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实际生产的联系。
(3)强调“技能”的重要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增加了车工实训、电气焊实训和化机专业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实际生产现场,在校学习和生产实际接轨。在第二学年末还开展专业技能训练与取证,这次实训的目的很明确:让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专业知识后,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同时也和技能取证联系在一起。这次实习不管从平时的管理、训练的严格还是考核的难度都比第一次有较大的提高,并通过“取证”,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现有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以前的专业课教学,上课注重强调纯理论的知识、公式的推导、设计的方法等。对本专业一些实际工作中应用到的具体问题较少涉及到。由于现在的中专生,毕业后大多是一线的技术工人,对纯理论的要求不会太高。因此我们改变专业课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只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只对常用的主要公式进行简单的推导,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工具书进行简单的专业设计,而把大部分的课时放在传授与本专业工种密切相关的技能知识上,如设备的维护、安装、常用零部件的选型及标准的应用等方面。以期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改革课外教学环节的模式。课外教学环节的模式改革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特点。我们有意地多安排实验课、下厂实习等。在实验课中,往往由教师先演示操作过程,再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亲自操作,得到自己的实验数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误差的原因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下厂实习观过程中,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似地看工厂的生产流程,而是要求学生带着相应的专业课本,到生产第一线去,到技术人员、工人中去,了解工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让学生将课程上所学到的知识由理性转化为感性。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对化工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从化工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取证及工作情况可以看出:改革的成果正逐渐显现。尽管生源素质下降较为明显,培养模式变为2+1,但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学生的毕业率及专门对口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化工机械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届比一届强。这些都充分反映我校化工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是好的,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总之,通过对化工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当前大环境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前提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深得用人单位的喜爱。我们也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地对化工机械专业进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