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04-16董凤娟

机电信息 2014年36期
关键词:电能表用电计量

董凤娟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 舟山 316000)

试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董凤娟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 舟山 316000)

介绍了国内外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状和使用需求,重点探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发展趋势;智能电网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能源发展体系的变化,以后的智能电网需要实现电网控制和运行的智能化、信息化,以便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应用效率的提高,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要求,确保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积极响应市场的需求,实现准确公正的计量、及时真实的数据采集、多样化的收费方式、优质的服务等,并建立智能电网和用户间新型的信息流、电力流以及业务流互动模式,我国根据相关的技术方案和标准,开始逐步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文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实现电力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

1.1 国外的应用状况

2001年,意大利的电力企业更新的智能电能表共有3 180万只,并且构建了智能化的计量网络。然而该计量网络仅适用于电子表计作为关键技术的网络。当前,意大利家庭几乎全部安装上了智能电能表。

从2008年起,法国电力企业更换了2 700万只普通的电能表,并替代为智能电能表,为用户提供了自动跟踪用电状况的便利,并实现了远程操控。此外,不低于1 000万的法国用户能够通过电话、邮件、网站以及专业电子收发装置获取峰荷电价信息,对用电方式进行实时调整。而预计在2020年,法国的智能电能表使用数量会超过3 500万只,使智能电能表的普及率上升到80%左右。

2008年,美国博尔德市建立了美国第一座智能电网城,使该城所有家庭安装上了智能电能表。2010年,美国智能电能表的安装数量已经超过1 500万只,计划至2015年,使智能电能表的安装实现50%的普及率。而当前在我国范围内,智能电能表的安装率仅有23%。

1.2 我国的应用状况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人工抄表及收费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管理需求的步伐。同时,中低压居民用户抄表收费的问题受到了重视,而远程集中抄表技术也成为了普遍研究的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电力企业根据实际的业务发展需求,构建了满足不同类型用户需求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含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关口电能量采集系统、低压集中化抄表系统、客户电能量采集系统以及自动化配电系统等。然而,此类相关系统都是通过省、市企业自行开展建设工作,导致建设缺乏规划,达不到标准,电能信息的采集只能满足部分电力用户的需求。而且,电能信息的采集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使得相关的营销者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控全部用户的用电情况。

为了适应电力市场化的改革,并满足运行与营销实现现代化的建设需求,我国开始全面推进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不断增强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精细化以及集约化的管理能力,以便改善未能及时掌握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状况,使用电信息能够满足电力企业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接入网的通信技术

具有实时性、可靠性的通信技术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建设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和坚实的基础。接入网的通信技术体系具备接口多样化、组网灵活、提供数据、图像以及语音支持等业务一体化的链接,有利于建立安全稳定的用电信息采集、负荷监测及控制的通信渠道。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全面分析当前的通信网络结构,积极应用通信网的技术系统,并探索出适合智能电网以及建设信息采集系统的先进接入技术。

2.2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融合

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还处于粗放型的规模化阶段,缺乏和其他业务体系间的沟通和整合,集成化水平低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发挥公共服务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以采集系统及原有的营销业务系统为基础,创新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充分利用数据的采集手段,并根据系统具有的异构性特点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以服务架构为目标的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和技术融合的方针,从而为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以及互通应用操作提供保障,促进营销系统的业务应用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信息服务。

2.3 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

国家电网企业的经营范围较广,遍布国内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经营区域内的电力用户远超过3亿。电网企业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构建了全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型,为综合应用数据和高级应用功能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由于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多,电力数据的采集量较大,所以企业需要进一步研究多条线路、并行数据以及批量数据的处理方案,同时分析分区存储、负载均衡、集群以及容灾备份等方面的相关技术,实现大量数据以及多任务并发出现时的有效处理,增强主站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4 移动作业系统技术

对于传统的电力计量作业来说,其程序是先打印出工作单,然后按照作业的指导说明书进行操作。当现场作业完工后,再把手工记录下来的客户数据信息录入到电脑服务器,其工作效率较低,且缺乏准确性。电力营销的移动作业系统是在移动作业的平台基础上进行的移动性营销类业务,其能够在计量现场的作业任务中高效实现现场的抄录、核对、计量作业、业务办理、用电检查、移动知识库、GIS的应用等多方面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确保了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并且实现了现场计量作业的集中化、精细化管理,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2.5 实现多网融合下的用电信息收集

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指引下,充分应用现有的通信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条件,构建起全面而完整的系统结构。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以及电信网的融合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电力信息采集办法,使数据、视频以及语音等通讯业务得以融合和有效利用。通过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通信线路和运行的资源浪费,有效减少了投资和维护费用的支出。此外,多网融合使得网络综合运营能力得到了提高,保障了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同时体现了当前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理念,为用户创造了更加现代化和便捷化的生活条件。

2.6 智能用电的交互技术应用

智能用电的交互技术是指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具有的光纤信息通道以及小区中的电力线载波信息通道,对用户的用电信息和电能质量信息等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对家庭用电的相关设备进行监督和管理。在人机交互、网络化以及业务相融的指导原则下,供给实时性、动态性的用电信息(包括停电信息以及缴费信息)、其他的告警信息以及电价制度等。此外,保存历史用电记录以及数据统计等信息,对用户的合理用电进行指导,并对电网的峰谷负荷变化进行调节。智能用电的交互技术有效提供了可视、方便的交互平台,满足了用户对增值服务的信息需求。

3 结语

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成为营销体系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是企业与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其能够有效促进电能计量、抄表和费控等业务实现自动化的处理,适应SG186系统业务深化扩展的需求,对开发新能源、执行阶梯性的电价以及开展双向性的互动服务等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资源的优化配置、节能减排、革新技术、产业升级以及保障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2)

[2]陈育欣.分析低压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J].大科技,2014(19)

[3]马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4(8)

[4]和琨.电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1(6)

[5]张雪彬,刘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配电网应用研究[J].陕西电力,2012(5)

2014-11-06

董凤娟(1982—),女,云南大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电能计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电能表用电计量
巧数电能表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安全用电知识多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认识电能表
为生活用电加“保险”
用电安全要注意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