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进行读写训练的尝试
2014-04-16张玉兰
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的确,阅读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点亮人生。阅读,它穿越时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遥望世界的无限星空。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如何有效阅读,积蓄阅读?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摘评”。摘评是对阅读的去粗取精,是对阅读的提炼和分析,是对阅读的汲取和消化,是读和写的融会贯通。
摘抄为当下不少中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可大多仅仅停留“摘抄”精美的词、句、段落、诗文这一层面,对“评”缺少具体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学生也往往是“摘”了之后便束之高搁,置之不理,这些好词、佳句、奇文很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因此摘抄的价值不大。
真正地上好“摘评”读写指导课,让学生了解摘什么,评什么,指导学生怎样评,引领学生善于评、喜欢评,既能提升阅读的境界,又锻炼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业考试。于是,笔者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了一次语文读写训练课的大胆尝试。
为什么选择网络教室(或学生计算机房)进行教学,更多的是追求指导能更“直观省时,量大面广、充分互动”。而且当下已具备了在网络教室上语文课的软、硬件条件:一般家庭都拥有电脑,学生对于文档的输入无论是速度,还是排版设计等信息技术都较为熟练,而且电子文稿不存在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现象。再加上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环境下,一般中小学校都已配备计算机房,且机房中教师机都配有控制软件。如笔者学校机房用的是“极域(豪华版)”,也有一些学校用“学霸”、“红蜘蛛”等等。
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读后留痕——摘评”。重点是以个体学习成果为范例,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点评进行再点评,以点对点或以点带面指导学生如何将点评写得有条不紊,入情入理。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习“摘评”的方法,纯正阅读情趣,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读思结合”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乐于阅读、勤作摘评的学习热情。
新课改倡导将教学活动由单一的课堂向课前和课后延伸、拓展。考虑到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为使摘评指导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和难点,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完成三项前期活动。
1.纸上谈兵,理论指导。包括摘什么(优美的诗文、句、段、篇;精妙的议论、抒情;格言、警句等),评什么(文章主要部位的含义及作用;文段的写作特色),点评的一些基本规律(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场面描写——烘托渲染;插叙故事——一波三折;次要人物——衬托、对比;先言他物——铺垫、伏笔;以物喻人——象征、言志;名言典故——点睛、抒怀),等等。
2.牛刀小试,我摘我评。阅读2013第10期《读写天地》,至少先完整阅读三篇(首)以上自己感兴趣的诗文或其他文本材料,然后挑选自己喜爱的或是特别有感触的语言,加以点评。点评可以从诗文语言形式(包括修辞以及遣词造句的特点等)或是内容(包括观点、思想、感情等)的角度,进行评价,也可以由点及面,自由发挥。
3.电脑输入,班级共享。摘和评用不同的字体、字体颜色,注意字体号和排版美观,输入完成后以“学号+姓名”命名,上传到语文老师提供的服务器“我摘我评”文件夹。
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和指导过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简要回顾怎样摘评——学而时习
环节二:快速浏览全班同学的“我摘我评”——生生共享
环节三:分类列举同学的摘评,师生互动,对点评进行再点评——以点带面
A.一同学对《逝去的书信》这一题目的摘评
***点评(原稿):
本题目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书信这一通信方式比作一个逝去的人,形象地说明了书信已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同时“逝去”这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书信的敬意。
教师先肯定该生的细腻和敏感,能“从修辞、用词的角度读出了短短五个字里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和隐含的丰富情感”,然后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1)题目中运用的修辞是“比喻”还是“拟人”?(2)从“逝去”一词读出的除了“敬意”还有没有什么其他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师生对点评作进一步的修改。
点评(修改稿):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书信比拟为一个逝去的人,既有对它曾作为重要沟通交流手段的敬意,又有对这种传统文化渐趋消失的深深惋惜。
B.一同学对《藤》里面一个文段的摘评
***摘:藤是植物里的猴子,它想去一切地方。藤想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藤在悬崖上爬上爬下,把阵线搞乱,没有哪一棵树像藤这么胡闹,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走过一步。
——摘自《读写天地》P10《藤》
***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以戏谑的笔调写藤的“胡闹”,又将藤与树进行比较,突出了藤的叛逆,自由,并不是死板的。作者以藤喻人,表达了崇尚自由的理想。
同样,先让其他学生对该同学的点评再点评,肯定其“不仅点评这一文段的写法和作用,还能结合全文的内容、思想情感来点评,有一定的深度”等优点,再让全班同学读读、评评,对点评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如“拟人修辞具体体现在哪里”、“比较”、“死板”等措辞是否恰当?
C.选择摘评同一语段的两位或三位同学为例,用比较法、取长补短法指导如何点评。
顾**摘:花狗和它的主人离开我家时,夕阳西下,院子里一片彤红温暖的光。
——《读写天地》P9《一只找不到家的狗》
顾**评:“一片彤红温暖的光”一句一语双关。从表面来看是夕阳彤红温暖,再深入地看是花狗与主人之间那颗真诚、和睦的心彤红温暖。同时隐含着作者对重建人与人之间真诚、融洽关系的期望。
郑**评:这是这篇文章的结尾,是一句环境描写,通过描写院子里太阳光的通红温暖,侧面体现了土著狗的有情有义与重感情,表现了人与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如阳光般温暖。
先是比较两位同学点评的异同点:
同——都能紧紧抓住“一片彤红温暖的光”,既从字面义解读,又结合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点出“心的彤红、情的温暖”。
异——顾**同学一语道破了结尾运用的特殊修辞“双关”,评出了它深远隽永的意味;而郑**同学点明了本句属于耐人寻味的“环境描写”。
然后让同学对两人的点评进一步整合、完善。
课堂的第四个环节是:教师通过网络,现场下载《读写天地》(第11期)中的一个文段,鼓励人人参与点评、交流——熟能生巧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空间不能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此读写训练活动也可延伸到课外、到家庭去完成。要求:(1)在规定时间内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我摘我评”,并重新上传,替换原来的文件。(2)全部浏览完班级同学的摘评,选出自己认为摘评最好的文段,至少5则;(3)选出一则需要改进的摘评,说明理由并写出修改后的点评。
依托网络教室开设语文读写综合训练课,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彰显了“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观。与普通课堂教学相比,它凸现了以下三点优势:
可以在有限的时空呈现大量、丰富的学生学习成果。全班每个学生可以将自己“我摘我评”的作业以电子稿形式上传服务器,每人又可以在课堂上将它从服务器下载到个人操作的电脑,并自由浏览,真正实现全方位共享,最大程度增加教学内容量,扩大教学面。
可以就地取材,较好地处理教学资源的预设、生成与利用的关系。教师可以有代表性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以点对点,或以点带面地指导;也可以随机展示,利用计算机、网络,更便捷地开展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利用,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直观、操控自如的教学软件有序推进教学进程。机房的豪华版“极域”软件,可以教师全体广播,也可以学生个体演示,可以结果呈现,也可以过程跟综,加上每人眼前一台显示屏,不必昂头盯着讲台前的大屏幕,没有近视之烦恼,没有听力之干扰,看得分明,听得真切,人人参与课堂活动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目标自然顺利达成,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当然,这样的课堂对施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机房管理软件教师机端的各项使用。包括教师机界面的各区域功能,广播快捷工具条的使用,学生机机器名的识别等等。只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达到得心应手的熟练程度,才不会直接影响课堂的节奏,才会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辅助教学的作用。
其次,因这样的读写指导课面向特定的施教班级,教学内容取之于生,用之于生,针对性强,所以教学内容很难移用,无法试教,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量身定做”,课堂反应要敏捷,包括适时的点拨,及时的捕捉,智慧地利用等等。
再次,要用新的眼光挖掘或开发学生。这样的课堂体现了三个结合:语文学习与网络阅读(包括摘录或拷贝资料)相结合,语文学习与情趣激发相结合,语文学习与能力提升相结合。这样的读写活动课,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是设计师,又是美术师,更多平时语文成绩并不怎么优秀的学生会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方面展示出优势和特长,会在自主活动或课堂上充满热情和积极性,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这些“优秀”学生,并及时地表扬、肯定,激励、唤醒他们语文学习的信心。
张玉兰,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上虞。责任编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