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2014-04-16丁之境
《济南的冬天》我已教过三轮,每次都是按部就班,不温不火。对这篇老课文的新解读,是从我第四次备课时的一个疑惑开始的:济南的冬天真的有那么温晴吗?于是进行“百度”,搜寻结果如下:济南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既然如此,老舍笔下的济南为什么那样的温暖、美丽呢?老舍的济南和现实的济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相关背景资料,并沉入到字里行间寻觅咀嚼,终于嚼出了一些味道。
1.知人论世,探寻济南情结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1931年初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老舍单身来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1年夏和胡絜青结婚。在山东生活和工作的这段经历是老舍一生中最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时光,也是老舍文学创作的旺盛期之一。老舍在《吊济南》一文说: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由此看来,文中的济南不仅仅是地域中的济南,还是老舍先生视为第二故乡的济南,更是作者灌注情感的济南。地域中的济南属于任何一个济南人,而老舍心中的济南,却只在老舍一个人心中。正因为这份特殊的济南情结,老舍在文章开头很不客气地将伦敦、北京、热带地方和济南进行了一番比较,颇为动情地感慨道“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温晴”二字概括的不仅仅是济南冬天的特征,更是作者“温晴”心空的折射啊。正因为这份情结,老舍在行文中毫不吝啬对济南大加褒奖:“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样慈善的冬天”“那些小山太秀气!”“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也正因为这份情结,文章已将结束,老舍先生忍不住再来一句赞叹“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喜爱之情、自得之意、自豪之感,尽在其中啊。
2.咬文嚼字,品味景语情深
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山山水水的那份一往情深,汩汩地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小”字凝聚的深情。老舍给所写的景物都冠上一个“小”字,如“小山”“小雪”“小村庄”“小水墨画”,给人可爱、可亲之感,表达的是一种温馨之情、怜爱之意。
“真”字流露的真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真”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唯恐读者不相信似的,用“真的”来强调,再次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了”中的“真”字用来强调水藻绿的程度,表达了作者对水藻绿的精神的赞美,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语气词传递的浓情。课文多个句子使用了“呀、吧、呢”等语气词,把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叹之情传达出来,而这种感慨和赞叹之情又是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的,读起来让人感到自然、亲切。如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个“呀”字里有了感叹、欣喜怜爱之意,作者对小雪的喜爱之情呼之欲出。
比喻拟人富含情韵。老舍先生为了更充分表达对济南的款款深情,他还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济南冬天很多人性化特征,把济南塑造成了多种美丽的形象。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可爱的婴儿,把周围的山比作慈祥的母亲,赋予了周围小山温存体贴的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与赞美。作者还把济南薄雪覆盖的小山比作俊俏的少女,给人秀美动人之感,极具情态之美。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把握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理解课文内容。3.会运用咬文嚼字、修辞分析等方法揣摩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准备】1.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能熟读课文。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初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任务与意图】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圈点勾画的习惯,并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一.听读全文,圈点勾画。
1.先出示问题:文章最后一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那么句中的“这”指代文中的哪些内容呢?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并进行圈点勾画,然后进行交流。
明确“这”指代的内容:
第1段:济南是个温晴的宝地。第2段:济南像个婴儿,睡在小摇篮里。第3段:济南雪后的小山太秀气。第4段:济南城外小山上的小村庄,像一幅水墨画。第5段:济南的水,暖而清澈。
二.朗读文段,提炼概括。
齐读课文第一段,从中圈画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并说说理由。
明确:温晴。理由:第一段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了冬天的济南无风、有阳光、温和的特点。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写“暖城”和“暖山”,第3段写山上的“暖雪”,第4段写“暖村”,第5段写“暖水”。这一切,都是围绕“温晴”二字展开的,都给读者以温暖晴和的感觉。
教学活动二:品味老舍心中冬天的济南
【任务与意图】通过文本细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投射在景物中的独特的个人情感。(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习惯,并训练学生咬文嚼字,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一.咬文嚼字,探寻细微处的浓浓深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浓浓深情。请细读课文,从细微处探寻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片深情。
1.学生细读,圈点批注。(可提醒学生,要特别关注文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副词、形容词以及语气词。)2.分享交流,勇敢表达。用“我从 读出了作者 的感情”这样的句式说话。
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边听边引导。
教师可小结如下:①“小”字凝聚的深情。②“真”字流露的真情。③语气词传递的深情。④……
二.修辞赏析,品味比喻拟人中的丰厚意蕴。
老舍先生为了更充分表达对济南的款款深情,他还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济南冬天很多人性化特征,把济南塑造成了多种美丽的形象。
1.在课文中,作者把济南比拟成了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句子品味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①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可爱的婴儿,把周围的山比作慈祥的母亲。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用“晒”“睡”“醒”三个词,形象生动的把济南的山水人格化,赋予老城人的动作行为特征,烘托出了济南冬天很温暖、很舒适的环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赋予了这一圈小山温存体贴的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与赞美。
②作者还把济南比作俊俏的少女。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小山上有雪,像披着花衣,那小山就像俊俏的女子,一个“穿”字给人以秀美动人的感觉。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进一步把薄雪比喻为少女,写出少女白嫩的脸庞渐渐变得微红的样子,极具情态之美,很吸引人。
……
2.小结。文中多处的比喻拟人句,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联想丰富意蕴丰厚,不仅富有动态地描写了济南冬天的风景,还创造性地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浓浓的情意。
教学活动三:探寻济南冬天里老舍的心境
【任务与意图】质疑探究,探寻济南冬天里作者的心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一.质疑:济南的冬天真的有课文写的那样好吗?
1.屏显相关资料:济南气候特点: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济南市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
2.学生思考讨论:老舍眼中的济南和真实的济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在老舍笔下济南为什么是如此的温暖、可爱、美丽呢?
二.探究:探寻作者心境,深化课文理解。
1.屏显相关资料:
资料一: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老舍单身来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1年夏和胡絜青结婚,之前两人一直书信往来,在山东生活和工作的这段经历是老舍一生中最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时光,也是老舍文学创作的旺盛期之一。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资料二: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节选自老舍《吊济南》
2.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
小结:结合作者当时刚从英国回来的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是与伦敦的多雾和北京的大风相比后才得出的结论。再说,作者刚回到祖国,对祖国的山水充满着特别亲切的感情,在他笔下,济南冬天的景色自然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再加上在济南度过的这四年,是老舍生活中十分温馨的一段岁月,有着十分美好的回忆。所以,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在特定时间里对济南独特的心灵感悟,他内心的温情造就了济南冬天的温晴。
丁之境,语文教师,现居广东佛山。责任编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