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临床应用研究

2014-04-16张秉宜张郁林张利伟邢博缘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滤器下腔肺动脉

张秉宜,张郁林,平 杰,聂 军,张利伟,张 玲,邢博缘

(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动脉栓塞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临床猝死,死亡率高达20%~30%[1-2],其远期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3]。下腔静脉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目前有多种影像学手段能引导放置IVCF,常见的方法有X线透视、彩超及血管内超声引导[4]。X线引导是常规方法,已广泛开展。彩超引导下放置IVCF目前只在各大型医院开展,基层医院尚未普及,我院采用彩超引导成功放置IVCF共23例,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完成的23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IVCF置入术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超诊断为下肢DVT,其中中央型 20例,周围型3例;男18例,女5例;左下肢16例,右下肢7例;年龄42~78岁,平均62.5岁。18例为原发性,仅5例有明显诱因(2例为股骨头坏死术后,1例产后,1例深静脉置管术后,1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所有患者均有患侧下肢水肿,1例伴有呼吸困难,经CTA证实为肺栓塞。滤器置入指征:下肢静脉血栓出现肺栓塞者;抗凝治疗失败或不充分患者;对抗凝药和溶栓药过敏有禁忌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髂股静脉血栓伴有5 cm以上漂浮血栓患者;发病1周内下肢深静脉取栓术前[4-5]。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E 33,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因探查部位不同选用高频探头(6~12 MHz)和腹部探头(2~ 3.5 MHz)。滤器采用先健科技公司Aegisy永久型腔静脉滤器,产品规格XJLX3260。患者空腹8~10小时,术前清洁灌肠,以便排除肠气干扰。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及双侧腹股沟区,首先探查双侧髂、股静脉,明确健侧髂、股静脉无血栓存在。再探查下腔静脉,测定其内径,另需找出右肾静脉汇入处,并标记其体表投影位置。测量其与股静脉穿刺点距离以估计输送器送入长度。腹股沟区消毒铺巾,于健侧股静脉处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术,将导丝送入下腔静脉内。超声探测导丝位置,明确导丝尖端位于肾静脉开口水平上方,沿导丝送入9F鞘管并定位,使鞘管尖端位于右肾静脉汇入处下方0.5~1 cm。退出导丝,经鞘管导入滤器并用推送器推至鞘管顶端。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经鞘管行下腔静脉造影,进一步证实鞘管及滤器尖端所处位置,造影剂喷出点即为尖端所在。确定无误后固定推送器,回撤鞘管,释放滤器,抽出鞘管及输送导管,压迫穿刺点止血。术后4例继续进行健侧肢体手术取栓。其余19例患者行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

2 结果

本组23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IVCF置入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行彩超检查,IVCF位置准确,滤器上缘位于右肾静脉汇入处下方1.0~1.5cm,上缘位于髂静脉分叉处上方2.0 cm。滤器完全张开,无移位、变形发生,滤器处CDFI示血流通畅,肾静脉血流无影响。术后未发生穿刺处血肿和血栓形成。经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患肢肿胀消退,行走无障碍。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8月,平均10月,均未出现肺栓塞,原合并有肺栓塞者经治疗后肺栓塞消失。

3 讨论

下肢DVT最严重、最凶险的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若未及时发现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下肢DVT脱落造成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达67%~79%,死亡率达20%~30%[6]。IVCF能捕获来自下肢深静脉的大块血栓,已被多数学者证实是预防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由60%~79%降至0.9%~5.6%[7]。

图1 二维图像显示:滤器置入位置正常。 图2 彩色超声显示:滤器处血流通畅。 图3 行下腔静脉造影前鞘管尖端所在位置。图4 行下腔静脉造影时鞘管尖端喷射状态。Figure 1. 2D image showed: filterposition normal. Figure 2. CDFIshowed:the blood in filter flowing normally. Figure 3. The position of canal tip before contrast IVC. Figure 4. The state of ejection through canal tip seen during contrast IVC.

目前对于预防由下肢DVT所致肺动脉栓塞的常规方法是,放射线造影定位下经皮穿刺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入IVCF,此方法各地基层医院已大部分普及。但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①医生患者均需接触一定程度的放射线;②检查过程所需造影剂有致敏性,且需经肾脏排泄,对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人群;③造影设备过于笨重庞大,不易移动,对于重症不宜搬动的患者无法应用,且该设备价格昂贵,基层医院不能广泛普及。鉴于以上缺点,自1995年起,国外学者成功引入彩超作为引导手段行IVCF置入术,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8]。彩超作为引导手段,可以克服X线引导的诸多缺点,是一种安全、经济、方便的方法。

我院自 2009年起至今成功实施超声引导经皮穿刺IVCF置入术23例,无一例出现滤器移位、倾斜、静脉壁穿孔、滤器阻塞等相关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成功的关键,笔者总结有如下几点:①患者的选择应避免过度肥胖。因肥胖超声无法穿透腹部,下腔静脉显示不清,则应改用透视下置入滤器。②为排除肠气对下腔静脉及肾静脉显示干扰。术前应禁食8~10小时,并行清洁灌肠准备。③术前应再次了解健侧静脉、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确定无血栓形成,以避免术中造成血栓脱落致肺动脉栓塞发生。④因准确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如大于40 mm则不宜置入滤器,以避免滤器移位。⑤明确右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位置,并于体表标记。其下方0.5~1.0 cm处为滤器上缘最终位置。将IVCF准确放置于右肾静脉下方0.5~1.0 cm处是操作要点,需要谨慎行事。本研究发现可以采用声诺维行下腔静脉造影,无条件单位亦可应用高渗(50%)葡萄糖注射液,快速静推,以达到同样造影效果。造影后可迅速发现导管尖端位置,如观察不清,可移动导管后重复造影,直至尖端显示清楚。释放指令需慎重,只有明确观察到鞘管尖端,且位置准确、滤器到位后,方可命令临床医生释放[9]。

总之,彩超引导IVCF置入术可有效预防由下肢DVT所致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且超声在术前能明确诊断,保证释放滤器静脉通路通畅,无血栓存在;在术中能监测滤器释放全过程,及时评价效果,判断滤器对肾静脉血流汇入无影响,在术后可随访观察IVCF位置及血流通畅情况等诸多方面[10],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加之彩超可以免除射线危害;无须造影,可应用于对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人群广;超声仪器体积小巧方便移动,对于重症不宜搬动患者是不二选择;其安全、方便、经济的特点注定该技术能在基层医院广泛普及,值得推广。

[1]Failla PJ,Reed KD,Summer WR,et al.Inferior vena caval filters:key considerations[J].Am J Med Sci,2005,330(2):82-87.

[2]Hann CL,Streiff MB.The role of vena caval filt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Blood Rev,2005,19(4): 179-202.

[3]Samama MM.A silent killer:exploring the burden of VTE in medical patients[R].VTE Experts Meeting,Belgium.2004:51-76.

[4]李敬府,赵军,王金锐,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的初步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7):521-523.

[5]Kearon C,Kahn SR,Agnelli G,et al.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American college of chese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8th Edition)[J]. Chest,2008,133(4):454-545.

[6]Schleich JM,Morla O,Laurent M,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percutaneous vena cava filters:a prospective study in 100 consecutive patients[J].Eur J Vasc Endvasc Surg,2001,21(5):420-457.

[7]黄新天.VCF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207-209.

[8]赵军,李敬府,董国祥,等.彩色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30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9):543-544.

[9]赵昶,李治安,寇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J].疑难病杂志,2013,12(7):550-552.

[10]张青云,高建国,陈泳,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7):1887-1890.

猜你喜欢

滤器下腔肺动脉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不同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花粉过滤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