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与“马上体”
2014-04-16谢荣娥
2014年马年的到来,“马上”一词火爆“开盘”,高频率反复使用,“马上体”走红网络:“马上有车”、“马上有房”、“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有玩具”、“马上有娃”、“马上有工作”、“马上有文章”、“马上红”……这些词语已成为最新流行语,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各种“马上体”的图片、帖子层出不穷,创意无限……驮着各种礼物的马成了最为热销的产品,“马上有”也被众多商家当作营销口号,与精心分类的商品一起,向自己的顾客们热情兜售。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它与社会息息相关。特定时间和空间的特定社会中的一切,都会确切地反映到这个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中。反过来也可以说,语言反映了社会的一切现象和一切活动。
中国古代社会,马与人们的关系由一般上升到重要地位,由最初只是日常生活上的关系,上升到礼仪和军政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殊的马文化。古代社会的人们对于马的意识,并没有停留在马的物性上,而是对马的文化属性展开了多方面的思索。从古至今的家畜中,马是唯一既有驮驾又具快速奔驰能力的家畜。马所具有的这种天然的特性,就使人们在将其使用于车驾的同时,也将马运用于古战场的厮杀,成为一种社会礼制和军事力量的体现。
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马的流动也带来民俗的流动。中国民俗史上,马不仅对游牧民族产生习俗上的影响,也对中原的农耕民族和其他民族产生过民俗的影响。中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段和每一个空间范围,都可以看到由马影响而形成的社会文化,这种社会文化必定会反映在这个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中。马字汇在六畜中是最庞大的,《说文解字》收马部字115个,《康熙字典》记录马部字433个,《辞源》收马部字136个,《汉语大词典》收马部字达658个。《辞源》以马字开头的词语有160多条,《汉语大词典》以马字开头的词语多达七百余条。
“马上体”如此流行,语言的社会性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民众的诉求与新年的祝福是一种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正是“马上体”走红的一种重要的外在社会因素。追求新奇、追求变化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各种活动中。语言成分的创造与使用中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心理状态。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求新创新的心理得到了极大发挥。我们从“马上体”多样化的形式中清楚看出这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马上体”流行,还有其内在的原因,语言本身的特点是其成为流行语的内在语言因素。
“马上”一词在古代文献早已有十分广泛的使用。
(1)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与表所处“马上”密切相关的,唐宋以后还有“马上人”、“马上公”、“马上吹”、“马上房子”、“马上看花”、“马上得天下”等。
(2)吃毕,收下来与马上人吃。(《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
(3)贾艰难赢项间,从马上公为客,一再使越,崎岖万里。(文天祥《乐庵老人刘氏墓志铭》)
(4)执事过了,腰锣、马上吹、提炉,簇拥着老太太的主亭子。(《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
(5)迩年蓟镇,习为痼套,凡上司有言,不论是否,只是唯唯奉命,甚至增美其说,俗语云“马上房子”。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才一出门,便生訾议非笑。(《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
(6)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杯缘》)
(7)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林宽《歌风台》)
这里的“马上”一词指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到了宋代,“马上”逐渐凝固,用来借代征战武功的意义。
(8)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宋·王安石《嘲叔孙通》)
“马上”一词后引申用来比喻在职做官。
(9)既而一想,我亦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小虽小,到底还在马上,不比他失势之人,我又何必怕他?(清·李伯元《中国现在记》第二回)
“马上”最初表处所和速度快有直接的联系,“马上”用来表示时间是从意义的相关性上发展出来的。“马上”真正用作一个时间副词,表示即时、立刻之义始见于元代,明清以后直到晚清被广泛使用。
(10)爷,有的就马上说了罢!(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
(11)命下之后,即便马上差人赍文星驰付山西保定二廵抚处。(明·唐顺之《请游兵疏》)
(12)这些家人媳妇,领了大老爹的言语,来催赵氏搬房,被赵氏一顿臭骂,又不敢马上就搬。(清《儒林外史》)
(13)号房传话出去,随凤占马上满面春风。(清《官场现形记》)
至此,在明清文献中,“马上”既可实指,表明处所,又可虚指,成为时间副词,两者出现的位置又可重合,有时候我们甚至不能清楚判断文献中出现的“马上”一词是虚指还是实指。
(14)言还未了,只见一将出马对阵;文王马上大呼曰:“崇应彪少得行凶!”(《封神演义》)
此句中“马上”一词很难从字面上分辨其性质,虚指与实指两可,古文献中的这种用法为如今“马上体”的运用提供了历史的语言基础。
在古代民间流传有“马上封侯图”,是古代瓷器的一种常见纹饰,图中有马、蜜蜂、猴子,借用谐音来表达马上封侯的寓意,宋代一些诗文也提到“马上封侯”。
(15)马上封侯事,相期在少年。《江湖后集·别杨尊》
(16)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次韵胡彦明同年羇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一章道》
诗文中的“马上”还没用作时间副词,仍表示在职为官之义。随着“马上”一词时间副词用法的出现,“马上封侯”也就增添了新的用义。作为吉祥纹饰的“马上封侯”在民间流传下来,为如今的“马上体”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创新的基础。
“马上体”中出现的“马上有车”、“马上有房”、“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有玩具”、“马上有娃”、“马上有工作”、“马上有文章”、“马上红”等这些形式中的“马上”巧妙地将古汉语中“马背上”与“立刻”两义项整合在一起,并附于各种创意的外在形式,引发大众共鸣。“马上体”广为大众接受,一度成为流行语,是有其产生的语言基础的,古语中“马上”一词的有些义项随着汉语本身的发展已不再使用,但在特定条件之下,这种不再使用的义项往往会为某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成为其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因素。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马上”一词主要指立刻之义,作为早期使用意义“马背上”基本不通过此词来表达,而是采用介宾短语的形式。考察现代汉语各大方言区代表点,我们发现“马上”一词活跃于大多方言中。据《汉语方言词汇》,北京、济南、西安、武汉、成都、合肥、扬州、苏州、温州、长沙、双峰、南昌、梅县、建瓯等地均使用“马上”一词表示立刻之义,只是由于受方音影响,读音上有些差异。又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马上”一词,哈尔滨、济南、牟平、贵阳、柳州、洛阳、西安、西宁、银川、万荣、苏州、金华、长沙、南昌、萍乡、黎川、于都、梅县、南宁平话、福州、成都、东莞、武汉等地均表示“立刻”之义。在扬州方言里,除了表示“立刻”之外,还可表示“等一会、停一会”之义。不少方言里表求“立刻”之义,既使用“马上”,又使用有别的词形,如贵阳又称“立马”,济南又说“马上马”,牟平还说“跟着”、黎川又叫“即刻”,成都又称“跟倒”,东莞又说“即午”,湖南娄底、山西朔县、柳林、河南林县等地又称“马下”等等。
这样,“马上”一词在各方言区的广泛使用为“马上体”的流行准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与语言条件,也成为“马上体”短时间内为广大群众接受并广泛传播的另一重要的语言因素。
[项目编号:JYS12014]
谢荣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现居武汉。责任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