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年,行走北京有“马”的地方

2014-04-15祁建

北京纪事 2014年4期

祁建

日月如梭,又逢马年。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那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的名言的由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的,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

北京的许多地名都和马有关——

马甸

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马”字;《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这就足以证明马追随人类于今当有三四千年之久。

马甸位于海淀区东南部,早年关外到京都贩马的集散地,原称“马店”,后演化成今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载:“马甸西村、马甸官厅、马甸后胡同。”新中国成立后仍称“马甸”。

相传这里曾是明代京城贩马的集散地。明朝永乐年间,德胜门内有一家茶叶店,老板姓常,他经营的茶叶品种多,货色好,在北城一带很有名气。谁知他后来染上了赌瘾,不到一年就把全部家底和茶叶店输光,只好搬出城里,在德胜门外给人赶马车。一次,他跟着车主到蒙古买马,回来后就琢磨着也弄几匹贩卖,于是辞了差事,买回三匹马在离德胜门不到十里的地方贩卖。果然不出所料,没几天马就卖出去了。就这样半年工夫,常老板又发达起来。别人见他贩马挣了大钱,也跟着效仿,不少蒙古人也赶着马到这里贩卖,渐渐在这一带形成一个马的交易市场。明弘治年间,这一带店铺越来越多,形成贩马集散地,到清康熙时期基本成为村落,俗称马店。乾隆年间,蒙古王公贡纳的马匹赶至京城,因马店地处北郊,地面开阔,水草丰盛,很适合放马,于是贡马都圈养在这里,以等候上驷院(皇家负责饲养马的部门)官员挑选,剩余的马匹就地变卖。民国以后,虽然把“马店”改成“马甸”,但依然有20多家马店存在。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店才逐步消失,但“马甸”这一地名一直叫到今天。

马连道

马连道是著名的京城茶叶一条街,位于北京市原宣武区(现西城区)西部。关于马连道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种说法,过去这片地区曾大量生长着马莲这种植物,故人们将其命名为“马莲道”。当前知道“马莲道”三字由来的人,可能已经不是很多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马连道街上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变革,一些颇有茶文化素质和创业雄心的南方茶商入驻马连道。从此,马连道街与茶文化、茶业有了不解之缘。如今马连道不仅誉满京城,在国内茶业界也声名远扬,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茶业名牌街。

马家堡

马家堡位于北京西南方向,是北京城最早的火车总站,也是最早通有轨电车的地方。马家堡原名马家铺,铺通堡,本为驿站。马家堡大约明末清初成村,是个大村庄,地处京城南边,清朝时紧邻南苑皇家园林围墙。南苑共有13座角门,马家堡角门旧址在马家堡南街西口。

清末修铁路时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遭到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修津卢(天津至卢沟桥)铁路,1898年建成。1896年修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1906年通车。1895年铁路修到丰台,建了丰台火车站。1897年由丰台接轨至马家堡,并建了马家堡火车站。马家堡车站由英国人监造,为西洋建筑风格,与津卢铁路、卢汉铁路连轨,成为通往汉口、沈阳的起点。马家堡火车站是北京最早的火车始发站、终点站,也是北京的火车总站。

1900年四五月间,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因铁路是“洋人”修的“洋玩意儿”,遭到义和团的破坏。长辛店、高碑店、黄村等火车站被焚毁。6月12日,马家堡火车站及供英国人居住的小洋楼被焚毁,当地人称火烧洋楼台事件。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1902年返京时因卢汉铁路尚未通车,他们于10月28日10时在保定改乘专列,12时在马家堡车站下的火车。官员们为了迎接太后,还在车站搭建了一个彩牌楼。他们下火车后,分乘八抬大轿回宫。

这里远离城区,具有广阔的水域,生态环境良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北京城市的发展,马家堡路逐渐成为城市道路,周边的农田也成为居民小区。

马相胡同

在传统社会里,马之地位举足轻重。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而马居其首,其价值远远超出代步、耕田、拉车、征战等实用范畴,升华为文化领域的多重意义。

马相胡同位于西城区北部,明称御马监官房胡同。御马监是明内廷的一个机构,掌管皇家用马及用以朝仪的“牙母像”等相关事物,设掌印太监一员。御马监官房当与此机构有关。清时作马香胡同。康熙万寿盛典谓“马香儿胡内内,有庙曰关帝庙,西四旗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以下诸臣建庆祝经坛于内”。

民国以后,“香”改作“相”。胡同内旧7号原为关帝庙,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供关帝等神像三十九尊,应即为康熙祝寿时“建庆祝经坛”之地。

马泉营

马有崇高声望。三国时吕布骁勇无敌,刘关张三英围攻尚不能胜,当与其有坐骑赤兔助之颇有关系。时人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语,足见良马有与英雄并驾齐驱之资格。

马泉营村,原名马全营,是朝阳区崔各庄乡的一个村落。据《畿辅通志》疆域图载,马泉营的原名为“马全营”,“大兴县温榆河流域图标称马全营”。

据传,元代政府机构在此设马圈,为饲养战马之地。明初燕王朱棣率兵屯此设营,困无水源,是时战马狂啸,蹄创处顿时有水浸出,遂就地掘井出水,故称马泉营,村名由此而来,沿用至今。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击侵略者,马泉营村中的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报效祖国。曹信和徐亮两位烈士的英雄事迹被后人传颂,在他们牺牲前,曾是河北省昌顺县敌占区的地下工作者,活动于根据地与敌占区之间,收取日伪情报。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被叛徒出卖,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村内有区级文物一处,为清代哈岱夫妇墓。哈岱为清正黄旗蒙古人,从顺治帝入关败李自成,曾定浙江,征大同及舟山,官至内大臣,封一等子。

马连店

马连店位于顺义区西南部。此村因传说得名。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春季黄沙漫天,冬季风雪盖地。后来,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两位相貌俊俏、勤劳聪颖的姑娘。她俩凭着智慧和双手用马蔺草盖起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并在这里建堤筑坝,开垦荒地,种植花草树木。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使这块荒地变成了良田,遍地马蔺花争奇斗艳。美丽的景象吸引了很多百姓从异地迁徙到这里定居,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了村落。姐妹俩却悄然离去。人们为了纪念她们,给这里取名马蔺店,后改称马连店。

马房寺

马房寺位于朝阳区东南部,村以寺得名。村始建于明代,曾名马防营。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僧人翠峰禅师(俗姓吴,法名德山)购置土地,主持兴建延寿寺,俗称马房寺,此后村以寺得名。村东北的十方诸佛宝塔,又名延寿塔,系区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塔,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翠峰禅师别号荆壁老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禅师圆寂,由其弟子圆月和尚继任住持。禅师葬于塔北数丈处。现存两统石碑:一为立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明故翠峰禅师碑,已经倾倒,碑文严重风化,字迹已难辨认;另一为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碑已卧地,尚可辨认的碑文有:“事前户部郎中李景撰,古燕陈浩书……”附近还有几块残落的碑碣。

村中现存关帝庙一座,清光绪二十五年重修,现大殿损毁严重,山墙尖仍存留光绪时期的壁画四幅,柁木檩件上还存留沥粉贴金彩绘若干幅。

此外与“马”相关的地名还有地安门外大街的马良胡同,安定门内大街东侧的马园胡同,位于海淀区中部偏东、以种植马连草得名的马连洼,有马姓家族墓地得名的马家坟,以及传说宋辽交战时,由杨六郎的坐骑刨出的形似马蹄的泉水而得名的马刨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长期以来都是以“吉祥”为核心价值,包含有祝福、祈祷、激励、成功等象征意义。在探访古都北京“马”的地名之旅时,我们祝福读者朋友,在新年里“马到成功”。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