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对联

2014-04-15方明元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对联

方明元

腊月二十三,年味越来越浓了。过年除燃放鞭炮、吃饺子、汤圆、穿新衣服、拜年、祭祖外,过年的特定符号是在大门贴上火红的对联。除夕贴上对联,千家万户才算过上名副其实的大年,新年将至,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40多年前和弟弟衣着单薄站在禀列的寒风里卖对联的往事。

对联,在民间称“对子”,是中国汉字独特的一种语言艺术。对联,可状物,可言志,可抒情,是诗中之诗。它与中国传统书法相结合,像一朵奇特艳丽的奇葩,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每逢喜庆节日和新婚、祝寿、开业等喜庆场合,人们在燃放烟花爆竹的同时,在家门、店门贴上红彤彤的对联,可以渲染喜庆气氛,抒发喜悦心情,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已成为我国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

舅舅的书法艺术在故乡县城小有名气。他擅长写楷书和行书,平时单位活动和邻居们过年、结婚、祝寿、开业都找他书联题字,他总是来者不拒,助人为乐。我受舅舅的影响,对临摹毛笔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要求我先从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入手,学习习字时注意间架结构的安排。后是描红、仿影、双钩、临摹等。练习的碑帖有颜正卿的《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每天毛笔不离手,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先是坐着写,后是站着练。有了一定基础后,在报纸杂志上练。舅舅每逢过年写春联时,我一边为他当帮手,干些剪纸、添墨的杂活,一边琢磨着他的运笔方法,写字落笔时的间架结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民居正门多是大木板门,房里套小门,人们爱喜气逢门必贴对联,需求量很大。舅舅从“祭灶”开始就忙碌起来,我只有等他写累抽烟休息的间歇,找一些剪裁下来的边角纸来涂抹过瘾。舅舅也给我练字的机会,例如居室的“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书房的“文章千古事,岁月一帘春”,厨房的“厨中妙手调美味,席上金盘散奇香”,商家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畜圈的“六畜兴旺日,五谷丰登年”和大量的横披由我打理书写。字写的好坏不要紧,反正都是边角纸料,边门畜圈和横披,人家也不计教,这为我后来写好对联打下了书法基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家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县城下放农村,一家七口人依靠父母亲经营刷纸收入维持生活,经济负担重,缺衣少食。那时一家人围着一盘菜,谁也不敢多吃。穿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年能穿上新衣服是我们的梦想。当时生产队里没有一个会写毛笔字的,家中的红纸为我写对联提供了免费的材料。那年春节临近时,我买点笔墨,不知天高地厚地为乡亲们义务写春联,受到乡亲们的好评。第二年腊月下旬,父亲鼓励我赶集卖对联,并承诺卖对联挣的钱给我们交学杂费、买书和买新衣服,这调动了我和弟弟挣钱的积极性。反正红纸不要钱,我到舅舅家抄了几百条常用对联,下定了卖对联的决心。

集镇离家有十多里路,我和弟弟早早来到供销社的对面最热闹的地段占了一个摊位,我找父亲的一个朋友借来一张桌子,两个凳子,摆上笔墨纸张,再在树与树之间拉上绳子,挂上预先写好的对联,这生意就正式开张了。我负责写,弟弟负责销售。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开始挥笔书写。年关赶集的人们熙熙攘攘,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写对联,吸引了人们像听书似将我团团围了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写对联,我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拿笔的手因为紧张不时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有大有小。有时笔中的墨汁会滴在对联上。一阵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只好硬着头皮挥动笔墨,肆意涂抹。弟弟则笑迎客人,大声吆喝,开始是看的多,买的少,终于有人买了,一副,两副,三副……我悬着的心才趋于平静,颤抖的手渐渐运转自如,字也写得横平竖直,大小相宜。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冷饿交加。可我们面对收到的一幅幅卖对联的人民币时,心中又充满着温暖和快乐,饥饿和寒冷也随之烟消云散。

除夕一算账,除去墨汗、毛笔、红纸和吃饭费用,最后盈利三十八元,令我们喜出望外。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技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这也是我们兄弟俩人生的第一笔创业收入。我们卖对联,不仅品尝了挣钱的艰辛,明白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和气生财”“顾客是上帝”的经商真谛,而且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我的对联文化和书法水平。

此后的每年寒假,我都和弟弟一起卖对联。我已经记不清写过多少幅春联,也记不清背过多少对联句,从大门、隐壁、重门,廊柱、居室、后门对联,到书房、商店、厨房、畜圈、车辆楹联都曾一一试过。在人来人往的闹市中心,我挥洒自如,面对人头攒动的包围圈,我已经不再羞怯、紧张,而是坦然面对,忙而不乱。弟弟为客人选对联的动作不再慌张,而是沉着老练。一直到参加工作,我才停止了卖对联的生意,但逢年过节仍然乐于为亲戚朋友写对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妻子下岗,家中收入一时拮据,我为没有生财之道而感到烦恼。妻子建议我“你书法有点基础,你年前写对联我来卖不是生财有道吗?”妻子的一番话,我茅塞顿开。我们说干就干,买点笔墨纸张,利用星期天或晚上,一个裁纸叠好,一个提笔挥毫,先写一部分对联。经过调查、比较,我们选择在一处客商云集的农贸场卖对联。重操旧业,我显得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刚开始时,我们怕见熟人,不敢吆喝。后来一想我们凭劳动争钱,光明正大,无需躲躲闪闪,贫穷没有人施舍你,有钱才是硬道理。因为我们的摊位占据了地利人和,再加上对联内容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由过去的千家一面的通用联,发展到因人而异,因职业而异的一家一联。妻子又善于营销,能说会道,手脚麻利,开业第一天就摊前若市,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我不停地拔墨挥毫,妻子则不断地为顾客选拿春联,忙得不可开交,中午饭只能在附近的小饭店以一碗面条应付了事。农贸市场人车川流不息,灰尘四起。一天下来,蓬头垢面,筋疲力尽。但我们累得痛快,累得充实。年晚一盘点,去掉成本,净赚八百多元,为有点清贫的家中增添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每年春节都会到农贸市场摆摊卖对联,那里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喜欢我对联的新老顾客。当然,我们在于忙于卖对联的时候,无暇采购年货,忙年夜饭,幸亏岳父、岳母的理解与支持,除夕收摊后就到他家吃团圆饭,感激之情萦绕至今。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我们的经济状况已近小康,无需再靠卖对联挣钱补贴家用。对联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特点,有长短相对,整齐美观的优点,而且纸红黑香,字斟句酌,令人喜悦,耐人寻味,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书法艺术和对联艺术。闲暇时会收集研究对联艺术和书法艺术,年后逛街遇到内容较好的对联时,我总会把它记下来,为我今后所用,为了收集更多的对联,我还购买了两本民间实用对联书籍。我为自己所写的对联能够为千家万户带来吉祥,喜庆而感到欣慰。如今,无论是年味春意实足的对联,还是喜气盈门的婚联;无论是益寿延年的祝寿联,还是福满新居的乔迁联、财运亨通的开业联,我都曾提笔落墨,随手拈来。我的书法已初具结构合理、刚劲有力,行云流水的特点,我在书写对联的同时,也书写了我自强不息、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人生。

新年将至时,我又想起了40多年前卖对联时无人购买的那种煎熬。

责任编辑:黄艳秋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联
小议对联
巧对对联
鸡年对联摘抄
解缙二改对联
对联写作要领
对联知识小问答
“对联乐园”第十六期出句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小对联 大气魄——初写实用对联有感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