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喊歌岁月
2014-04-15贾凤山
贾凤山
我是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的当年入伍的。虽然那时的战火硝烟已散,但双方仍然磨刀霍霍,我们那批兵正是带着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走向军营的。
记得踏上军列的第一件事就是唱歌。在接兵干部的指挥下,《我是一个兵》、《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歌曲伴随我们一路,直到嗓子喊哑了、喊累了。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我们还学了一首新歌,歌名记不住了,但歌词还能想起来:“毛主席教导记心怀,一生交给党安排,笑洒满腔青春血,喜迎全球幸福来……”
军人唱歌,虽然也在意节拍,也讲究韵律,但更注重气势,追求的是“使出最大的劲儿唱出最高的声儿”。每次唱歌,无论老歌还是新曲,无论大歌还是小调,无论队列歌曲还是抒情歌曲,都是扯着嗓门拼命地喊,以至于一首歌下来,脸是红红的,气是粗粗的,嗓子是火辣辣的。当兵的人从不把唱歌叫唱歌,而是自嘲地称之为喊歌。
喊歌,构架起军人脊梁的巍巍长城!
我第一次喊歌,是在入营的第一个周末。
那天晚上,团里在大礼堂组织看电影,一千七百多人的座位我们新兵占了整整一面儿。团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看电影提前半个小时入场,先拉歌,再观看。
我们新兵营刚刚落座后,几个老兵连就率先拉起歌来。那热烈的场面,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歌声,把我们新兵惊呆了,因为大家从来没看过唱歌能有这样的阵势,整个大礼堂顷刻间变成了歌的潮水、歌的海洋、歌的巨浪。当时老兵复员后,每个连队只有七八十人,然而七八十人的声音似乎要把偌大的礼堂房盖给鼓开了。什么叫作震耳欲聋,那才是真正的震耳欲聋!
啊,好一个震天动地的喊歌哟!
尤其让我们震撼的是,老兵们不仅歌唱的锵锵有力,而且整齐一致,就像同时踢起的齐刷刷的正步。
听老兵们喊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振奋,只觉得有一种力量在体内涌动。
老兵连唱了十多分钟后,一营副教导员站在前排座椅上,把两手往嘴上一围,大声问道:“欢迎新战友唱支歌好不好?”全体老兵齐声答道:“好,好,好!”随之迭起雷鸣般的掌声。
看我们这边没什么动静,副教导员又大声喊道:“新兵营!”全体老兵一起回应:“来一个!”副教导员喊:“来一个!”全体老兵一起回应:“新兵营!”“快点唱,快点唱,扭扭捏捏不像样!”;“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着急!”……拉歌的调子一个接着一个,而那有节奏的“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掌声,也一阵比一阵热烈,一阵比一阵急切。
在老兵们的叫板下,负责新兵营值班的王连长站了起来,指挥全体新兵唱起《我是一个兵》。一首歌唱完之后,那位副教导员又站在座椅上大声问道:“新战友们唱得好不好?”老兵们齐声回答:“好!”副教导员大声问道:“再来一个要不要?”老兵们齐声回答:“要!”在老兵们一阵热烈掌声之后,我们又唱了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那两首歌,尽管大家用足了力气,嗓子也喊冒了烟,但明显不如老兵们的气势。记得那天晚上为了能使上劲儿,我是挺着胸脯攥着拳头唱的歌,想必那些新战友也都是这样的。最后,新兵老兵一起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便开始放映电影。
七八百人一个营的新兵,唱不过七八十人一个连的老兵,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沮丧,感到很惭愧,抬不起头来。那天晚上看电影,谁也没有什么心情,只记得电影的名字叫《卖花姑娘》,究竟那姑娘长得什么样,卖的什么花,什么情节,什么结局,都记不得了,满脑子都是开演之前拉歌的情景。
回到驻地后,营长并没有责怪我们,只是在“晚点名”时讲了喊歌的目的和意义。营长很实在地说:“像农民会种地一样,军人要学会唱歌。其实,军人的歌不是唱出来的,尽是喊出来的,或者说是吼出来的。”他还交给我们喊歌的方法:“嘴巴要张大,嗓子要放开,就是高门大嗓地使劲唱!”
打那以后,新兵营非常重视练歌,训练间歇,开饭之前,“晚点名”后,周日休息,都无一例外地安排了练歌。一天到晚的唱歌,大家的嗓子唱肿了,有的甚至说不出话来。新兵营领导发现后,让人买来一袋子“胖大海”,分给各个连队泡水喝。功夫不负苦心人,渐渐地,新兵们的细嗓音变得粗犷了,“娘娘腔”变得大气了,再有集会拉歌时,和老兵们一样唱得气势磅礴,唱得气壮山河。
在新兵营训练两个月后,我们分到了老兵连。我所在的五连当时单独在外执行任务,和地方接触的机会自然多一些。在和地方一起看电影、一起集会、一起搞联欢时,我们连都要主动献上几首歌,而每一次喊歌之后,都会赢得赞美的眼光和如潮的掌声,这让我们的心里美滋滋的。
当兵第二年,我们全团到辽阳深窝水库执行施工任务。
部队参加水库建设,干的都是力气活,不是挖掘,就是背扛,整天和土方砂石泥水打交道。每次开工前,都要唱首歌,唱的最多的是毛主席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反复喊着那首歌,喊走了烦恼,喊走了疲惫,喊走了畏惧,喊出了激情和勇气,喊出了坚毅和顽强,喊出了雄壮与豪迈,喊出了军人特有的精气神。在歌声的激励下,我们团每天、每周、每月都按计划超额完成任务,经常受到施工指挥部的高度赞扬。在大坝合拢那一刻,一名战士滑倒在急流中,数十名官兵就是在歌声的鼓舞和激励下舍身忘我地跳进水中进行抢救……
喊歌,犹如军人一首特殊的交响乐,交响出了一种挑战自然、挑战困难、挑战自我、挑战世界的倔犟之声、自信之声、威严之声、奋进之声。
在喊歌的岁月里,我最爱喊的歌是《英雄赞歌》和《打靶归来》,那欢快的曲调,动感的节奏,励志的歌词,激荡着我们青春的血脉,每次喊完之后心里面都热乎乎的,敞亮亮的,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劲儿。
最近有一个崭新的名词常常见诸报端,叫作“正能量”,我很喜欢这个词,我想当年喊歌追求和体现的就是这种“正能量”吧。喊起歌来,你会觉得思想宽阔了许多,心灵阳光了许多,筋骨坚硬了许多,脊梁挺直了许多。不夸张地讲,喊一次歌,就等于上一堂政治课,搞一次传统教育;喊一次歌,就等于磨砺了一次钢刀,激励了一份情怀,鼓舞了一番斗志。尽管军歌的内容不同,曲调不同,拍节不同,但每一首歌都体现着一种思想,弘扬着一种精神,蕴含着一种能量,涌动着一种激情,都具有召唤理想、激发斗志,牵引人们去创造和实践军人价值的魅力。
“喊歌也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能量。”这是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位老兵说的话。说到喊歌,这个老兵回忆说,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条件非常艰苦,战斗非常激烈,喊歌对于激发官兵战斗意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形象地说:“每次战斗发起之前,一喊起歌,就好像是上了‘发条一样,那种勇敢劲儿就跟《上甘岭》电影里演的一模一样。”
若干年后,我当了领导,下部队最有兴致的就是观赏战士们的拉歌比赛。我发现,当今的战士们喊歌和我们那时喊歌大不一样了。虽然也是那么的嘹亮,那么的壮阔,那么的震撼,但却充满了新颖的美感。你看,拍节比那时准多了,韵味比那时浓多了,不仅抑扬顿挫、高低有致,而且还不断地变换着姿势,变换着腔调,变换着领唱、轮唱、合唱的表演方式……
1997年“八一”建军节,时任沈阳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的我,参与组织了沈阳军区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部队“庆‘八一歌咏比赛”。那是我所看到的喊歌最热烈最振奋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几十个代表队的歌声山呼海啸一般,似乎把钢筋水泥浇筑的剧场震的直晃悠,真是荡气回肠啊!
绿色的足迹踏过42载,我从一个不懂事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每每想起那些喊歌的日子,心头总会涌动一股暖暖的热流。
责任编辑:赵波
美术插图:段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