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两点做法
2014-04-15柴中堂
柴中堂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自信心;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91—01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思想品德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空洞的讲解又使得学生无法及时进入学习状态,更体会不到其妙处。因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则成为当下思想品德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两点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大多数教师在谈到教学时,都会想到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热爱学生,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但学生在知识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方面存在着差异,仅仅是尊重学生还不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合理的“调适”方法和各种“差异化教学”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1.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角色,发挥各自的特长,改变他们在成绩上的优劣态势,通过互动,让他们变得平等、独立、自主。如,在教学“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发育快速这一特点,首先,让学生从心理上确立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身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意义,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然后,小组展开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及“助人之星”。由于引导及时,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效果良好。
2.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身成长中的问题。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形成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从而极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交流学习,最后分组讨论、剖析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课前搜集资料。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调查、访谈、查阅报刊及图书、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表等资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在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笔者拟定了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资料,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游戏化。游戏是人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在愉悦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分成宪法、刑法、民法通则、行政法、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六个方队,让各队学生代表阐述各法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3.课后实践操作。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到创新和学习的乐趣。如,在讲授“迎接社会新挑战”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认识,笔者请他们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进行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这样一来,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编辑:孟 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