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龙说赵太后》四处注释的辩证

2014-04-15苏亚太

甘肃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辩证

苏亚太

〔关键词〕 注释;辩证;补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73—01

一、“入而徐趋”注释辩证

高中《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注:“徐趋:徐走,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

1.“徐趋”,笔者案:“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简明古汉语词典》)

2.训“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则老臣的“一片苦心”于此处不可领会。“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病足,为下文说赵太后做了极为有力的一笔铺垫。教材的训释削弱了《战国策》固有的文采。另,吴小如文章《读〈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入而徐趋,至而后谢根据礼节,大臣见国君时应‘趋行前进,即急走;‘趋字本身同‘徐字就有矛盾,作者偏偏把这两个有矛盾的词儿放在一起,来刻画左师公应当快走而走不动的神态。”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入而徐趋”注曰:“触龙进了宫门,做出快步走的姿态来,但动作缓慢。趋,小步快走,是古代下见上,臣见君的走路姿势。”

3.从古人行走的几种称谓看,注解犯了低级错误。(1) 行,《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广雅》:“行,往也。”行,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步,《说文》:“步,行也”。会意。本义:行走。(3)趋,《说文》:“趋,走也。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4)走,“《说文》:走,趋也。”会意。本义:跑 。(5)奔,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像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二、“盛气而胥之”补充注释之再“补充”

1.“揖”是“胥”字之误。赵太后不会对大臣触龙作揖,加之在其“盛气”的时候。另,“太后盛气而揖之”,从上文看,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在盛气之时等待他,依下文“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显然左师触龙“入而徐趋”、“至而自谢”需一段时间,赵太后绝不可能长时间拱手作揖而待左师触龙。“作揖”于情不通。

2.此处“胥”通“须”,等待的意思,用法非孤例,补充如下。例1,“胥与公往见之”(《史记·扁仓传》)。例2,“胥令而动者也”(《管子》君臣章)。

三、“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辩证

教参译:“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和,当作“知”,好处、益处的意思。复旦大学裘锡圭《〈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章中的错字》,一九八二年《文史》第十五辑发表,《古代文史研究新探》上刊载。可当下中学语文教材各版本未能据此改正。此摘文如下:

《赵策》:(左师)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帛书本“和于身”作“知于身”。帛书整理小组注:“知,通智,《赵策》与《赵世家》并作和,字形之误。《方言三》:‘知,愈也,南楚病愈者谓之知。这是说有益身体。”这个意思显然是正确的。

笔者译:“臣近来不想吃东西(有些厌食),就自己勉强(打起精神)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路,稍稍比以前有了些食欲,(这样做)是有益于身体的。”

四、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中“踵”之释义商榷

教材《语文》(第一册,P95注(3))“持其踵为之泣”释“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持,握。踵,脚后跟。”译:“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笔者案:此译文使赵威后的形象粗俗不雅。《战国策·齐策》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威后“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名言青史留声。另,握住燕后脚后跟为她哭泣与情理亦不通。徐中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因为燕后是坐车子走的,所以送时赵太后站在车下握住燕后的脚跟,不忍她走,表示惜别之意。”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持,制止意,踵,足后跟,人举足则两踵接迹而前。持其踵,就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儿女不能举步。”《历代文选》持其踵而泣:意即在后面攀着车子哭泣。踵,古时车后承轸木之后端。此处即指车的后面部分。”训“踵”为“车轸木之后端”,轸,古代指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笔者发现,此注依《考工记》:“去一以为踵围。”《考工记》释“踵,后承轸者也”。比较甄别。由“握着脚后跟”到“母亲拉着女儿,儿女不能举步”,再到“在后面攀着车子哭泣”。攀着车后,悲其远而哭送之,情与境谐,理与情通。笔者认为教材似应从《历代文选》注释“踵”为“车后端即指车的后面部分”。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证
《周易》命名、演卦、成卦中的辩证思想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