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新认识
2014-04-15巩志明
巩志明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题;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64—01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数学课本中没有单独的应用题单元,甚至很少会相对集中地编排纯粹有关应用题的内容。应用题大多穿插在其他内容的练习中,较多见的是安排在计算、估算的学习内容之中,仿佛成为其他教学内容的辅助训练形式,或者说是在其他内容的练习时“捎带”着就能解决的问题。
然而,这样的“忽视”与现实教学中的“重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为,考试中应用题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其实,透过“忽视”的表象,深入解读新课标,我们就会发现从昨天的“应用题”走到今天的“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教学正在经历着痛苦而艰难的蜕变,就要“破茧成蝶”。笔者之所以有此说法,且看下面解读。
一、重新审视应用题的内涵
长期以来,广大数学教师一般都认为应用题是提供给学生练习的一种习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应用题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题。而新课程标准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问题解决”,新教材中虽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但是却时刻提醒着教师和学生,要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实,应用题的内涵应该是: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的,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应用题,其本质首先应该是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其次它才是供学生练习的习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清应用题上述的两个性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其习题的性质上,导致学生做练习题水平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的现状。应用题在新课标中的精彩转身也正体现了新课标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从应用题的内涵出发,“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更加凸显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学习方式和解题方法多样化的理念。这个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给“问题解决教学”正名
虽然新课标安排的四个数学学习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不包括应用题。但学以致用的道理已经贯穿教学始终,这足以说明了问题解决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应该与计算教学、认知教学同样重要,同为数学教学的三大类。2002年北师大《“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介绍》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新教材中没有传统意义下的应用题,新教材提倡让学生自主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构建隐含的数学模型,然后试图去解决。”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知识、原理、技能和思想方法等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问题解决教学在新课标中的作用更应贯穿于四大数学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之中,成为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调查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应用题教学在体系松散、目标随意、教学差异较大的艰难境遇中“跌跌爬爬”走来,对教师们来说现实的考验无疑是一种挑战。从应用题走向“问题解决”,这种蜕变是痛苦的,因为这引发了新课改浪潮中一轮又一轮的争鸣。但却是美丽的,因为我们正在数学教学的改革中向全新的素质教育又迈进了一步。在这种痛苦的蜕变中我们继续往前走,相信最终会形成一个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现实的、科学教学的、完整的问题解决教学体系。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