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与对策
2014-04-15邹雅琴
邹雅琴
〔关键词〕 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24—01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改造人生,增进人生幸福,而人生的幸福是以保持身心健康为基本前提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出现行为偏差,对学生进行呵斥、侮辱、体罚等,这并不全是道德问题,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出了问题。因此,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就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1. 社会因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又对教师提出新的考核要求,如,计算机考试、普通话测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在繁重的工作下挤出时间学习,心理压力自然会增大。而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冲突,造成教师心理极不平衡。
2. 个体因素。因自身性格、身体素质、心理、工作能力诸方面的因素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如,有的教师过度敏感,性格内向,在有害的外界因素冲击下,易出现心理障碍;有的教师过度疲劳,体力衰竭,睡眠不足,极易诱发心理异常。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教学理念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尽快提高。在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下,部分教师显得能力不足,因此出现烦躁、焦虑情绪,都是不可避免的。
3. 学校及体制的原因。许多学校更多地重视教师的使用,而对教师的具体生活、困难重视不够,对教师的心理缺乏关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使得教师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消极思想和情感。教师对工作有意见却不敢不能言语,只好以消极怠工来回应,以致校园气氛沉闷。体制方面,目前,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忽视其在改变学生学习兴趣、行为及品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将考试成绩直接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把结果与奖罚相结合,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教师对评价不满,或担心由于人为的原因,使自己受到误解和不信任,则产生不公平感、猜疑等心理问题。
二、对策
1. 提高准入门槛。在现有教师队伍中,的确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就比较差,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难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度的调整,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全社会应共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健全教师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为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可设立教师心理自学室、咨询热线,对教师进行动态观察,定期进行各项检测及相关培训;应当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生活,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环境,从而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满足教师要求,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公平竞争,科学评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应注重教师集体的培养,提高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合作意识,加强教师之间的主动真诚沟通,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加强文化建设,引导教师参加各种健康娱乐活动。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学校引导教师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联欢会、舞会等,能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消除心理压力。
3.教师要重视增强自身保健意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合理的认知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合理对待自我,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自己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并由己及人,接纳和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作为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情绪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应避免将挫折感带进课堂,要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并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及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身体健康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体健康能促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保证。教师应当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体质,振作精神,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
编辑:孟 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