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还是“人文”
2014-04-15李倩廖向纯方海容
李倩 廖向纯 方海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时代的不断变迁。从建国至今我国的基础教学体育课程改革先后进行了8次改革。8次的改革意味着8次的变化,当中有好的也坏的。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衍生出了两种不同派别的思潮:科学和人文。支持科学观点的学者人文现在的体育课程缺乏科学的教法的同时,还缺乏科学技术在体育课堂和教学或竞赛的应用。而相反的支持人文观点的学者却认为当今的体育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道尊严,不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等。在这两种不同学派的争辩中不但没有阻碍改革的进程,反而还推动着体育改革的发展。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去探讨既然两种分隔能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那么如果将这两种思想融合在一起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呢?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学校体育改革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学体育课程改革先后进行了8次改革。从1950年《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中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的提出至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提出。我们回顾这8次改革带来的经验与不足,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同时对学校体育的基础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也越来越重视。看到体育改革越来越完善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中间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过多、规定过死、技能掌握不好还有在课程实施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教师决定一切、主宰一切。师道尊严,不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不管学生的心理感受,甚至不尊重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打骂学生等等一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因此在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生成了“科学”与“人文”这两种体育观念。科学观与人文观是人类看待世界的两种观念,这两种观念对体育领域产生影响,便形成了对体育的两种不同观念:科学体育观和人文体育观。
一、科学体育
(一)科学体育的定义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二)科学体育理性认识
在科学体育观中我们强调的是如何将科学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现代科技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三大体育领域中,只有竞技体育与科学技术是同步发展的,学校体育在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当中处于一种高不攀低不就的状况。在竞技领域中现代科学技术为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科学化的训练手段等都是促使体育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特别是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方面,包括科学选材、机能评定、技术动作创新、心理素质锻炼、训练方法应用、兴奋剂检查等方面,无不引入了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现在使用塑胶跑道、新型跑道、电子计时等,都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在学校体育中恰恰就缺乏科学技术的投入和引用。所以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呢?要靠科学,要靠最新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要把体育科学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人文体育
(一)人文体育的定义
胡小明(1999)提出:“人文体育观,指在对体育的认识中倾注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生物体育观,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对人的生物性效果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呼唤体育以人为本,体育不能无‘人”的主张。
(二)体育中的人文关怀
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压抑学生的主体,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聂集林在《当代中国学校体育课程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一文中深刻的谈论到了当代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中严重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体育中对特殊需要学生缺乏必要的关怀、学生喜欢运动而讨厌体育课已成为体育界的共识等一些问题。学生说:“我们只会按照老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动作,如同一个受人控制的机器人,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高强度的训练,让我们不自觉地把体育与恐怖画上了等号,曾记否,我们有多少次的对天祈祷,希望天降大雨,只为避开体育课。体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人性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关注“全人”的发展。关注学校体育与人的成长,人的发展关系。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关注生命活动的解放,生命情趣的体验和生命的价值取向。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或者思辨
科学体育观和人文体育观这两种观念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学校体育,反映学校体育的不利影响,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体育的全貌。我们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同时也要注意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学会关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同时,就越需要这两种观念的交流与结合,二者的融合将给学校体育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马卫平.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2]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6.
[3] 胡翔.剖析我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几个问题[J].体育世界.学术.2009(9).
[4] 鞠鑫涛.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5] 田国祥,赵菁.论两种体育观的生成、发展与启示[J].甘肃高师学报.2006(5).
[6] 冯霞,杨文轩.我国近年来人文体育观研究述略[J].体育与科学.2005(4).
[7] 马维民,陈竞雄.学校科学体育的萌芽状态及未来发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3).
[8] 李忠堂,阎智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60年回顾[J].体育学刊.2010(12).
[9] 蔡宝忠,周庆平,甘荔橘.科学体育与我国学校体育的未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4).
[10] 许宁.试析改革开放以来几种主要的体育观[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