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网决赛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发球阶段技战术对比分析
2014-04-15殷旭
殷旭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发球阶段技战术运用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球阶段技战术的个性化规律。为尽快实现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突破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也为今后这方面研究提供有力数据、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纳达尔 德约克维奇 网球 技战术 发球
一、2010年美网男单决赛比赛统计对比
在整场比赛中纳达尔的一发成功率为67%,一发得分率为73%,二发得分率为57,ACE球8个,双误2个;德约克维奇一发场功率为66%,一发得分率为64%,二发得分率为46%,ACE球5个,双误4个,从这几项数据中纳达尔的发球成功率及发球得分率均高于德约克维奇,为整场比赛的获胜奠定了基础,同时纳达尔是底线进攻性选手,发球上的优势为其底线创造了进攻的机会。
二、2010年美网纳达尔与德约克维奇发球能力的对比
(一)平分区发球能力的对比
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在平分区一发外角使用率为47%,中路为31%,内角为22%,二发外角使用率为13%,中路为38%,内角为50%。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纳达尔在平分区的一、二发的变化很大,一发大多选择了外角,选择发中路和内角较少,外角使用率高于内角使用率。而纳达尔在平分区的二发大多选择了内角和中路,外角使用率较低。德约科维奇在平分区一发外角使用率为44%,中路为16%,内角为44%,二发外角使用率为76%,中路为24%,内角为0。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德约克维奇在平分区的一发主要选择的外角和内角,两个落点的使用率是相同的,二发则主要集中在外角。德约克维奇是右手持拍选手,纳达尔是左手持拍选手。纳达尔在平分区的一发主要集中在外角,其主要原因是:纳达尔通过用强力平击的发球来压制德约克维奇的正手进攻,攻其不备。而纳达尔的二发球常常带有强烈的侧上旋,球速虽然不快但弹跳较高,德约克维奇的双手反手不好处理,纳达尔利用旋转和力量的变化为自己下一拍的进攻奠定基础。
(二)占先区发球能力的对比
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在占先区一发外角使用率为58%,中路为15%,内角为27%,二发外角使用率为36%,中路为64%,内角为0。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纳达尔在占先区的一发58%选择了外角,选择发中路较少,其原因是纳达尔是左手持拍选手,在占先区利用侧旋球可以使球落地后继续向场地外侧弹出,把对手调动到场地之外接发球并至右手持拍选手的反手位,使其降低回球质量,暴露更大的空当,便于进攻得分。德约科维奇在占先区一发外角使用率为29%,中路为31%,内角为40%,二发外角使用率为8%,中路为46%,内角为46%。
三、2010年美网纳达尔与德约克维奇第三拍技战术特点的对比
(一)击球方式的比较
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正手抽球占47%,反手抽球占15%,正手侧身抽球占32%,反手削球占5%,网前截击为0;德约克维奇正手抽球占31%,反手抽球占34%,正手侧身抽球占32%,反手削球占2%,网前截击为2%。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纳达尔和德约克维奇在第三拍击球方式中,绝大多数选择了正手抽球和正手侧身击球,反手抽球其次,反手削球和网前截击相对较少。纳达尔正手击球的使用率高于德约克维奇,但在反手抽球和网前截击上略低于德约克维奇。从数据上看,纳达尔正手抽球的使用率占47.4%,而正手侧身击球的使用率则与德约克维奇相当,说明德约克维奇是有目的的打纳达尔正拍,以使得纳达尔暴露更多的反手空档,但纳达尔通过超强的个人能力依然依靠正手为自己创造机会,反手抽球的使用率仅为15.4%。德约科维奇在比赛中第三拍的击球方式以反手抽球为主,其反手抽球的使用率占有33.9%均高于其他击球方式,说明他在第三拍的进攻中,更多的是使用反手击球方式,他的反手抽球的攻击性比较强。
(二)击球落点区域的比较
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击到德约克维奇正手位的球占42%,中路占11%,反手位占47%;德约克维奇击到纳达尔正手位的球占42%,中路占12%,反手位占46%。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纳达尔第三拍击球选择的落点主要是击向对方的反手位,其次是正手位,主要依靠其左手握拍的优势,通过强力的上旋至对方反手位,将对方调动到场地以外接球,使其暴露更大的空当,便于进攻得分。
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击到德约克维奇后场的球占73%,中场占26%,前场占1%;德约克维奇击到纳达尔后场的球占72%,中场占27%,前场占1%。纳达尔纳达尔和德约克维奇在击球落点场区的选择上是:击向对方后场使用率>中场使用率>前场使用率。由此说明纳达尔和德约克维奇在第三拍击球落点区域选择上的原则是攻击对方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失误;压制对方,使其优势不能正常发挥,通常认为前场为进攻得分区,中场为相持调动区,后场为防守控制区。
四、结论
在平分区一发角度的选择上纳达尔与德约克维奇都比较多变;在占先区纳达尔与德约克维奇一发都主要发向对方的反手;纳达尔Aces球数量和一发的得分率均高于德约克维奇。
纳达尔在二发的稳定性和攻击性之间寻求到了最佳平衡点,角度的选择较德约克维奇更为多变,得分率高于德约克维奇。纳达尔发球的整体能力优于德约克维奇。
凭借高质量的发球,纳达尔在第三拍的进攻中主要以正手击球为主,德约克维奇以攻击纳达尔正手来获得对手更大的空档和更多的击球选择的目的并没有起到效果,纳达尔通过快速的移动,在第三拍击球中创造了优势。
在第三拍的进攻中,纳达尔与德约克维奇的落点都很深,纳达尔则以更强的上旋击球回至对方的反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