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理念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2014-04-15龙雄辉
龙雄辉
摘 要 在双创理念下,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各职业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以某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创理念指导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证案例,紧紧围绕教学、实训两环节,对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展开实证分析。
关键词 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117-02
1 实践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在创新创业理念下,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两大主体模块:理论教学体系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两大子模块)。在这一环节中,要在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在实践教学计划中引入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设备、实践教学软件等,强化学生实验课程教学。此外,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可积极开展相应的创业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下面介绍该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中,构建完备的理论教学体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院校各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开展课程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模拟以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确企业的业务流程、运作过程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创业的基本过程。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中,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增设如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创业与就业教育指导等课程子模块,强化学生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素质。
1)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是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与人生规划中渗透就业指导。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显得茫然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风险与困难,若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会使学生个体承担较大的就业与心理压力,同时创业成功率也非常渺小。因此,积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引导学生科学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明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对自己的职业以及学习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全面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及创业技能,为学生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时,可分阶段设置:职业意向测评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辅导教育;明确求职方向阶段,强化对学生职业要求与条件的指导;综合训练阶段,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加强培训,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训学生求职技巧与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发展。基于此,该职业技术学院在计划与组织创业教育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之中,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高风险特性,在创投业过程中面对困难与失败都是必经的过程。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身抗挫折能力、抗风险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坚毅的人格品质,敢于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最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技能以及心理素质,成为一名能做事、敢创业的大学生。此外,该职业技术学院还实施了模块化的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使各模块化的创业与就业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之中,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训练之中。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丰富实践课程教学。该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其实验课程教育之中,本着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宗旨,通过运用立体动态化的试验课程教学与沙盘模拟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该技术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的创新性探索。一方面,该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经管类专业,积极实施“动态实践案例教学”方式[1],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经管专业学生开展对应企业组织的个案调研,分析其现状并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将调查分析过程与结果制作成CAD课件,向全体学生展示,同时还将相关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反馈给对应的单位。学校筛选出相关的典型案例,将其加工制作成教学案例,丰富案例实践教学。通过这一动态实践案例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深入到实际的工作单位之中开展调研,不仅增强了案例实践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同时也在这一个案例调研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其创造性能力,为其将来的创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该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验课程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加强实验设施、实验基地以及模拟软件的建设,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开展实验课程教学。其中,最具创新性的便是ERP沙盘模实验教学[2],模拟现实中多变的竞争环境,使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置身于情境之中,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该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实际,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建设沙盘实验教学体系,突破学科的限制,增强各学科的渗透性,使学生全面了解在企业管理中所需的综合知识技能。
2)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该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不仅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如创新设计制作展示活动、创业竞赛活动、职业生涯导航活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其中,学校积极举办创新设计制作展示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创业就业指导的前提下,举办创新作品展示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并通过举办创业竞赛活动,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其在竞赛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技能。此外该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结合自身专业有特点,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创业方案,激发创业意识。
2 实训阶段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开放式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要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挖掘大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其动手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双创”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以“为企业服务”为宗旨,组织学生深入到实际的企业单位之中开展实训,在开发学生创业潜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训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该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创业园”[3]以及深入企业实践三种方式,实现校企共进、开放合作,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该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将其打造为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平台,将其作为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资源的无缝对接,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该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践教学加强了与企业实际的联系,实现了教学中心的转移,通过这一贴近于企业实际的现场教学方式,实现了学生在学中练、在做中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学校可根据企业实际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通过与企业合作,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不仅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参与实践的平台,同时使创业教育与就业有机联系起来,增强了两者的连贯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大学生“创业园”建立 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构建大学生创业园成为增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创业园是联系企业与学校的中介,通过创业园的构建,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企业的独特需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为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供充分保障。例如,该职业院校积极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整合三方资源,构建“开发区电子商务创业园”,运用各种资源培养物流管理、动漫设计等“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4]。同时,该职业技术学院在运用创业园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对相关创业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科学预测,并通过设置相关的创业项目,模拟创业中出现的风险,锻炼学生在创业项目中应对各种问题、处理各种困难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抗风险、抗挫折能力,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深入企业实践 深入企业实践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5],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之中,深入企业生产运作现场,发现、分析企业生产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咨询相关专家或教师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解决策略,使学生在强化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
3 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通过在教学环节以及实训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面构建与教学,学生已具备较为牢固的创业理论以及知识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激发,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将“创新、创业”化为实际行动,付诸于实践之中,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经验,在明确创业方向与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创业实践尝试。此外,也可以创新思维为指导,参与某些企业产品进行可行性评估之中,积极开展创意设计,在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创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永聪.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潘鲁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推进设计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05-26(7).
[3]曲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理念的内涵及应用[J].教育探索,2009(6):28-29.
[4]朱飞.浅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6):76-77.
[5]王春明,池昭梅.基于大实践理念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商业会计,2012(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