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撩起阅读美丽面纱 舞动读思和谐双翼

2014-04-15徐琳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科书语言思维

徐琳玲

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体现的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新课程关注学生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形成,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数学阅读略陈管见,以供参考。

一、 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难度。其次,数学材料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加之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使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联想等思维活动都需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再次,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认真细致。数学阅读应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要求手脑结合,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

二、重视数学阅读的意义

学生智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知识的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其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1. 有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自身的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2. 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好好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仅把教科书当习题集,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这正是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空”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曾说过,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其实,新课标中也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

3. 有利于开展个别化学习

数学阅读教学可使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育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的个别学习的关键是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方面特别无能。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科院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无不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三、 数学阅读进入课堂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线段的中点”概念教学时,让学生判断下列语句的正确性:

2.加强指导,探究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一定年龄,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作为教师,要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这一原则。

(1) 预设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实际背景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易混淆概念的辨析,能举出正反例;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等等。

(2) 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进行断句式阅读。

数学阅读应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逻辑特点,引导学生破除语文是阅读习惯,实行断句式阅读,即阅读时应不断地在适当的地方暂停下来,进行主动思考,力求根据已有知识做出一些个人的猜测、估计、分析、归纳、综合。从而自我构建其实质意义上的理解。这里适当的地方是指如下醒示语处:“根据……可以归纳得出……”“一般地,有……”“也具有类似性质,就是……” “想一想,……”“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等。

(3) 指导学生及时归纳小结,融合新旧知识。

阅读学习时,要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3.适度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而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对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閱读材料。适度拓展阅读内容,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随之得到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开展数学阅读研究,深入指导,具体到个人、明确到课堂。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而数学学科又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所以,数学阅读一定有它特殊的意义与策略。

猜你喜欢

教科书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