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朝隧道出口浅埋段施工技术研究

2014-04-15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塌方围岩隧道

杨 琼

(中铁置业亳州投资公司,安徽 毫州 236800)

1 工程背景

1.1 工程概况

拉朝隧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境内,全长94m,为曲线隧道,开挖断面宽6.80m,高9.10m,隧道进口里程为DIK238+630,出口里程为DIK238+724,中心里程为D1K238+677,洞底标高为721.65m,隧道为单向坡,南高北低,纵坡1‰,为上覆盖黄土炭质页岩隧道。隧道施工从出口向进口方向施工,即从DIK238+720处开始掘进。全隧设计为Ⅴ级浅埋复合衬砌, 其中D1K238+630~D1K238+640段设置拱墙格栅及拱部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格栅钢架纵向间距为0.8m,超前小导管纵向间距为1.6m, 每环20根, 每根长3.5m。D1K238+640~D1K238+714段设置拱墙格栅及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格栅钢架纵向间距为1m。

1.2 工程地质

拉朝隧道为短隧道,位于断层垭口上,穿越地层地质较差,属于贵州高原斜坡地段,地形起伏大,地势北高南低,属弱风化炭质页岩夹硅质岩地段,地质概况为剥蚀丘陵地貌,上覆第四系坡残积层 (Q4dl+el)粉质黏土,下伏石炭系下统岩关阶(C1y)炭质页岩、页岩夹硅质岩,岩层为单斜构造,节理发育。炭质页岩地层围岩软弱、松散,变形快,侧压力大,自稳时间短,遇水极易软化。该处高差变化较大,等高线密集,在纵向20m范围内,埋深从16m下降到6m。

1.3 水文地质

本隧道所在河池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 770mm,隧道进出口位于山体的垭口,构成三面汇水,对地表水的汇集与地下水的发育极为有利。工点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上层滞水;另一种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硫酸型酸性侵蚀性。

2 现场施工管理及施工队伍技术情况

施工队伍素质选择的好坏对于隧道施工成败尤为重要。由于拉朝隧道只有94m,长度较短,中标单价较低,许多施工队伍不愿进场,施工难度较大。项目部根据建设指挥部施工计划的安排和施工队伍管理规定,在提高劳务分包单价的基础上,对拟参建施工队伍进行考核,最终确定具有多条隧道施工经验的队伍进行施工。

施工队伍正式进场后,首先着手做准备工作,对现场各种临时设施进行完善。开工以后,项目部要求隧道施工作业队必须配备技术员一名,安排技术工程部长亲自负责。施工中,要求施工队伍按照图纸设计对隧道边仰坡进行加固,砌筑天沟,完善排水系统,且待各项工作完善以后,才能进洞。

3 隧道施工

3.1 隧道施工方法

拉朝隧道Ⅴ级围岩洞身开挖采用短台阶分部开挖法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它将断面分成环形拱部、上部、核心下台阶等三部分,即三台阶法。因为上部核心土支挡着开挖面,而且能利用台阶迅速及时地施作拱部初期支护,利于开挖面的稳定,待支护完成后开挖核心土,以保证安全。洞口开挖时,施作超前小导管和长管棚支护,将围岩棚护成拱。洞口段上台阶采用非钻爆开挖法 (风镐配合挖掘机开挖),洞身段上台阶采用弱光面爆破,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3.2 变形塌方情况

2008年3月中旬,河池地区连续半个月降雨,拉朝隧道出口端上台阶已施工开挖至D1K238+703(21m),中台阶开挖至D1K238+711 (13m),下台阶开挖至D1K238+721 (3m)。 2月17日中午发现隧道内出现裂纹,隧道右侧地表出现裂缝,并且裂缝迅速发展,经过一个下午及一夜的发展,2月18日上午出口端D1K238+714~D1K238+724 (10m) 段已坍塌,格栅被挤压破坏,隧道右侧因被挤压破坏而约侵占至开挖断面一半,向内D1K238+706~D1K238+714(8m)段开裂变形,上台阶仅有3m未变形完好。坍塌碴体堆积在隧道里断面内,从外侧无法看出塌洞情形。地表D1K238+700~D1K238+728出现裂缝,主要在中线至右侧约17m斜坡范围,裂缝宽5~20cm,主裂缝基本呈弧形贯通。

3.3 原因分析

隧道塌方险情发生以后,来自建设指挥部、设计院的专家组来现场进行现场核实并进行原因分析,经讨论,原因有以下两点。

3.3.1 地质原因

出口隧道纵向有一小断层与隧道小角度斜交通过,断层附近岩体破碎,土层及风化层较厚。在出口侧已开挖段上部存在一岩性变化接触面,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造成偏压失去平衡,使这两个弱面之间的岩体下落,产生裂缝塌方。

3.3.2 天气原因

受连续降雨的影响,地表黏土层含水量增大,其力学指标降低,部分雨水下渗对炭质页岩起软化作用,在软化与非软化附近形成软弱面,右侧自然坡度较陡,在重力作用下土层及基岩风化层沿软面滑移挤压隧道洞身右侧,造成洞身初期支护变形破坏。

3.4 处理措施

鉴于以上原因,经专家组开会讨论,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

(1)为保证地表水不渗入隧道中,立即夯填地表裂纹,将洞顶天沟与洞口排水沟相接,完善排水系统,以疏排天沟范围内汇水。

(2)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回填已开挖段洞身,阻止变形扩大,施工中应加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撤出洞外。

(3) D1K238+706~DIK238+724段线路前进方向右侧5~8m范围内地表设3排Φ108钢管桩注浆加固,钢管桩嵌入基岩 (W2)至少2m,钢管桩平均长度按12m计。注浆液采用1∶1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 注浆量按每延米0.5m3计, Φ108钢管壁厚5mm,钢管桩间距为1.0m,呈梅花型布置,其注浆参数可根据现场试验调整。

(4)待地表加固措施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洞身开挖,坍方段施工严格按照 《隧道施工规范》执行,上台阶开挖后每隔2榀工字钢之间设一临时工字钢横撑。

(5) DIK238+704~DIK238+724衬砌采用Ⅴ级复合加强衬砌,洞口段开挖后应及时施作二衬,并修建洞门端墙及挡墙,洞口挡墙应分段开挖,及时施作。

3.5 处理效果

通过塌方段超前管棚及钢管桩的注浆,塌方段围岩破坏区域得到加固,通过加强支护后,可按设计进行常规开挖。开挖过程中密切注视塌方段断面变化情况,加强监控量测,适时通过注浆加固围岩,其效果如下:

(1)拱部开挖:拱部预打φ89大管棚长25m,压注1∶1水泥砂浆,环向人工开挖,中间预留核心土,开挖过程中没有炭质页岩崩解、掉块现象,减少了卡口梁支撑和混凝土填塞空洞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

(2)边墙开挖:边墙采取了18型钢拱架加固,施工中分二台阶开挖,未见变形现象。

(3)围岩自稳能力:由于初期支护措施加强,洞口采取了Φ108钢管桩加固,经监控量测,隧道出口段基本上已停止变形,趋于稳定,钢管桩加固已达到预期效果。

4 监控量测的应用及效果

4.1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主要根据隧道工程的环境条件、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支护类型等综合考虑确定。隧道工程进行量测,绝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资料,而是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根据设计要求,针对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研究,确定的监测项目有地表沉降、隧道拱顶下沉、隧道水平收敛及地质与支护状况观察等。

4.2 监测效果

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了隧道拱顶下沉、地表沉降、水平净空收敛三项监控量测。量测中,项目部及时将有关量测资料提供给设计院,由设计院作为参考依据,合理修正设计初支参数,确保安全合理施工。同时,项目部根据施工量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施工设计的初期支护参数能抑制围岩变形,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趋于稳定。经过2个多月的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内的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均已稳定,说明围岩已稳定。

5 处理费用及时间损失情况分析

从拉朝隧道出口段出现裂缝到设计院专家组拿出施工方案,签署会议纪要,施工队伍按照纪要要求对出口塌方段进行处理,前后耗时2个多月,处理费用约100万元,时间上项目部工期延后2个月,施工工序上调整从隧道出口进洞的方法,改从隧道进口进洞、出口同时处理加固,确保施工工期。

6 经验教训

拉朝隧道出口段在设计、施工的努力下,变形塌方地段按照专家方案所制定的整治措施稳步进行施工,回顾和反思隧道施工所遇塌方问题,有以下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1)隧道与其他工程的不同之处是对施工安全的要求更高,任何疏漏在隧道施工中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隧道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变数较大,要求施工中技术人员仔细分析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按施工规范施工。

(2)对隧道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复杂性要有高度认识,工程措施要到位或针对性强,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针对工程中出现的围岩与设计不符情况应立即向设计部门反馈,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变更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损失。

(3)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是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对围岩的观察,掌握地质构造变化的规律,做好地质超前预报。

(4)水是隧道施工最难控制的因素之一,在隧道施工中,对水的作用不可忽视,应隔断地表水,控制地下水。只要发现岩体中有潜水,就要抓紧对地表水进行疏导,尽可能将渗入地层的水源切断,或加强支护,以确保隧道顺利通过软弱地层。

7 结语

对于短小隧道施工,要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任何的麻痹和施工安全上的忽视都是隧道施工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隧道进出口浅埋段。进洞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支护措施上宁强勿弱,快速施工,封闭成环,二衬及时跟进,量测监控到位。只有确保隧道进洞出入口结构安全,才能安全稳妥地进行后续工程的施工。

猜你喜欢

塌方围岩隧道
与隧道同行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采空侧巷道围岩加固与巷道底臌的防治
地面荷载及围岩自重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围岩应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