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质量对策的探讨

2014-04-15杨武才昝林森辛亚平赵春平王洪宝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养牛考核教学方法

杨武才,昝林森*,辛亚平,赵春平,王洪宝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牛生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它产生于养牛生产实践,又服务于养牛生产实际。牛生产学是主要论述奶牛和肉牛的品种、生产力的评定、育种繁殖技术、饲养与管理、养牛场建设与环境控制等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基础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养牛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开始实现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养牛业,养殖模式也由传统养殖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业养殖方向转变,以致对具备现代养牛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1]。因此牛生产学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基层工作要求为主要目标,但传统的教学形式偏重理论讲授,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学生很难全部掌握。笔者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力求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现代养牛业发展的需要。

1 牛生产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牛生产学课程是依托于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畜牧业经济管理和环境卫生等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基于牛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融合而成的核心课程,具有非常强实践性和操作性,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2]。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1 教材内容略显陈旧,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相近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使用的牛生产学教材主要有中国农业大学莫放教授主编的《养牛生产学》(第二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昝林森教授主编的《牛生产学》(第二版)和南京农业大学王根林教授主编的《养牛学》(第二版)等三个版本。上述教材最新出版时间是2010年,但随着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几年前还作为新方法而现在已过渡成为常规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及养牛生产当中,并涌现出大量新的研究成果,现行教材内容显然已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的步伐。

牛生产学是在多门专业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中牛的育种与繁殖章节与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和动物遗传学内容相重复,牛的营养需要与常用饲料章节与饲料学和动物营养学内容相重复,牛的卫生与疫病控制和牛场建设与环境控制在环境卫生中也有所涉及。部分内容的重复学习,极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农科教学的主要目的[3]。目前,国内院校牛生产学课程理论课时基本上为32学时,教学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对牛的品种、体型外貌鉴定、牛的饲养管理及各种繁育技术的应用做了重点讲解,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过养牛场,甚至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牛,到理论课后的现场实习时一头雾水,以致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区分牛品种;不知道怎样从牛的体型外貌来鉴定牛的健康状况与生产性能;不知道怎样对犊牛、产后母牛进行护理;面对一群牛,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喂等。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理论知识与养牛实践相分离,仅仅在文字层面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是十分肤浅的,只有结合多媒体、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1.3 考评方式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牛生产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课程,该门课程目前考核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而考试内容又多为记忆性、知识性的东西,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较少,这就导致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适合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对学生真实水平与能力进行评价。

2 提高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2.1 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生命学科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牛生产学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对的滞后性。为了把握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动态,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本课题组定期举办学科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从事牛生产学教学的专家作教学报告;同时充分利用课题组在我国肉牛产学研方面的优势,授课教师积极深入生产一线,参与牛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以积累生产经验,增加实践知识,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素材,使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能与学科的发展保持同步。

2.2 建立团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

结合牛生产学教材内容较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本课题组结合教师知识背景组由建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构成的具有牛遗传育种、繁殖调控、饲养管理、反刍动物营养及饲料生产等专业背景的教学团队,改变了传统的“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教师选择其最熟悉的部分进行精讲,从而促进教师合作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使教学经验和知识共享交叉,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2.3 教学方法多元化,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牛生产学是一门集合了多门基础课程知识,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且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温故”又能“知新”,很好的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教学团队课堂教学中根据牛生产学不同章节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牛的品种、各用途牛的外貌特征、常用饲料及其加工调制等内容则通过现场教学法,引导学生边听边做,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对部分养殖关键技术、牛的饲养管理等内容,则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突出形象化教学,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方式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生产管理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而对于牛品种选育、疾病预防与诊断、牛场设计与环境控制等内容则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案例之中,自觉主动地探求相关有效信息,得出认知结论,并独立撰写书面案例分析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消化,同时可使学生更接近生产实际,有利于今后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不仅诱导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克服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弊端。

2.4 考核方式全面化,突出能力考核

为了避免出现考前突击现象,以及更好的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对学生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不仅对课程内容进行考核,更重要的是考察其理解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成绩由平时表现(占10%)、生产实习(占20%)及期末考试(占70%)三部分组成,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上课纪律、上课提问及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生产实习主要考核学生生产参与程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在期末考试中的比例,注重考试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侧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 语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我国养牛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对具备现代养牛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现代养牛业发展的需要,课程组在牛生产学教学中坚持改革,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建立了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为培养基础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1]张巧娥,周玉香.动物科学专业牛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3(12),158-160.

[2]刘洪瑜,王力生.《牛生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8):30-31.

[3]刘延鑫,赵永军.提高牛生产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4):60-61.

[4]李学俭,郗伟斌,刘海英,等.养牛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69-70.

猜你喜欢

养牛考核教学方法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内部考核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