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感高热病”的防制

2014-04-15黄外来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热病肌注免疫抑制

黄外来

(石城县大由畜牧兽医站,江西 赣州 342700)

“混感高热病”的防制

黄外来

(石城县大由畜牧兽医站,江西 赣州 342700)

“混感高热病”也叫免疫抑制性疾病综合症,包括免疫性抑制性病毒传染病(Isvs),如兰耳病(PRRs)、圆环病毒(Pcv)、猪瘟病毒(sF)、流感病毒(sI)、伪狂犬病毒(PR)等病毒性传染病以及免疫抑制后容易引起的常见继发病,如弓形体、猪附红细胞体、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这些免疫抑制性病毒传染病,除了自身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外,更为严重的是破坏免疫系统,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其它病原便乘虚而入,形成继发病,对机体造成进一步的影响,或是增强现有疫病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还能造成机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细胞耐药性增强或是形成广谱抗药性,同时造成疫苗免疫效果的下降,从而导致免疫失败等情况。笔者通过一些养殖专业户发生生猪“混感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诊治经验总结,提出“混感高热病”的防制方法。

1 发生与流行特点

1.1发病情况

2006年6月7日至2012年9月,石城县大由乡及周边乡(镇)的部分生猪相继发生以高热为特征的流行病(称之“高热病”),以仔猪和育肥猪发病为主,且传播速度快,死亡率较高。经调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蓝耳“高热”病为主征的传染病称之为“猪高热综合征”,二是以贩仔猪腹泻高热为主症的多种继发疫病称之为“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两种疫病的出现与流行,导致大批仔猪、肉猪发病及死亡,怀孕后期的母猪也出现流产和死亡,给生猪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流行特点

该病多发生于饲养比较密集的散养户及卫生条件差的中、小型养殖专业户,疫情传播迅速,流行面广,不分年龄、大小、性别、品种的猪均可发病,疫病呈波浪式流行,而且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捕捉、运输、驱赶、惊扰、护理不当等应急因素,可加速生猪的发病与死亡,大部分病猪因严重腹泻,很快消瘦,导致严重脱水致死。

2 临床表现

病猪初期表现精神沉郁,嗜睡、厌食、体温升高至40.5℃~41.5℃,有的甚至高达42℃。食欲废绝,皮肤发红、流鼻涕、咳嗽、呼吸加快,重者喘气,大便呈干粒状,粪上带粘液浓汁和血丝,少数病猪出现严重的拉稀,尿少而发黄,眼睑水肿,眼结膜肿胀,甚至可突出眼睑。病猪中期,在毛稀处的皮肤上及双耳表面的皮肤上出现发绀(蓝耳),病猪后期部分猪流出的鼻液有血丝,四肢软弱无力,行走摇晃,最后卧地难起。少数病猪可见前肢腕关节、后肢跗关节肿大。另外,贩运的仔猪出现腹泻综合症,仔猪贩运到达后,第2d开始有少量猪腹泻,以后逐渐增多,5~10d达到高峰,腹泻以水样为主,腹泻率为30%~100%,平均为60%左右,腹泻时间稍长,则脱水,病猪出现精神沉郁,皮毛粗乱,消瘦,耳尖、四肢末端发钳,部分体温40.3℃~41℃,并出现各种病原体综合感染症,其病死率可达30%以上。

3 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时可见间质性肺炎,呈褐红色花斑状,气管、支气管内充满大量的泡沫状液体,除去泡沫粘液后可见管壁上有零星的出血点和出血斑,肺脏瘀

血,水肿,出现肿泡性肺和支气管肺炎,有的肺部分区域出现膨胀、肿大,而另一区域却塌陷,肺尖叶、心叶的前端和膈叶前缘发生肉变;胸腔、心包腔积液量较多,呈淡黄清亮状;肾的表面与切开的实质部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有的猪肾外表呈黄褐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开后边缘明显外翻,切面多汁呈黄色;有的病死猪血液凝固不良,血液变稀,呈血水样;心包与心肌轻度粘连,心肌变软,病程稍长的心冠脂肪呈液状;有的扁桃体有出血斑点,并坏死糜烂;脑膜充血,脑实质部上有针尖点出血,脑室积液增多;胃底黏膜充血、出血;回盲瓣口有大量的溃疡面。

4 病因分析

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生猪“混感高热病”的临床发病症状与防控治疗经验总结,认为其发病原因:一是免疫抑制。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等,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反应差,易造成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二是应激。如:猪只频繁调动,场地严重污染,饲养密度过大等;三是饲料营养不全,以及饲料中的各种霉菌、毒素的影响;四是疫苗的滥用及防疫程序不合理、不到位;五是仔猪断乳不合理,驱虫方法不科学;六是饲养户平时对生猪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缺乏超前防控疫病意识,没有建立一整套疫病综合防控措施;七是栏舍建筑不规范、不合理,防疫、卫生条件差,消毒制度不严格,导致生猪的疫病抵抗力差、发病率高、疫病传播快。

5 防控对策

5.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执行封闭式的饲养管理制度,生猪饲养场严禁喂养狗、猫等动物,并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

5.2在疫病流行期间,应执行严格的隔离、封锁制度,对染有“混感高热病”的生猪进行严格隔离和无害化处理,严禁转卖、销售、食用病死猪肉或乱扔病死猪。

5.3认真做好防疫、卫生、消毒灭源工作,搞好饲养场环境卫生,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可选用价廉质优的消毒剂对栏舍、运动场所、饲养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5.4要消除生猪亚临床水平的霉菌毒素影响,提高生猪机体抗病力,可在猪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

5.5要认真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猪流感、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以及免疫抑制后容易继发感染的支原体肺炎(气喘病)、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种。

5.6外购的仔猪或种猪,应在购入当天或第2d进行猪瘟、伪狂犬病等疫苗接种。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保健药物预防各种疫病发生。

6 药物防治原则与方法

6.1药物防治原则

6.1.1对以蓝耳病为“主凶”的混感高热病的药物防治原则。目前,“混感高热病”虽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在药物防治原则上应尽量做到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恢复机体免疫平衡。因此,药物选择上应做到尽量选择具有抗毒、抑菌、消炎、清热解毒的药物,防治方法上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采取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应注意尽量不使用磺胺类药物和过度抓捕等,特别是高温天气过度抓捕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诱发肺水肿和心脏休克。

6.1.2以圆环病毒、猪瘟为“主凶”的“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的药物防治原则。“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的防治原则应以抗毒、杀菌、止泻、消炎,防止继发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一是抓好引进猪只早期生物与药物保健;二是注意引进猪只的单纯性早期腹泻的治疗。尽量选择能抑制肠道细菌与病毒的药物,达到抗毒、杀菌、止泻、消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机体抵抗力的功效。如氨基糖式类、多黏菌素类、青霉素等。

6.2药物治疗方法

6.2.1以“混感高热病”为主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⑴400万u青霉素钾+链霉素200万u+氨基比林10 mL混合肌注,连用2~3 d。

⑵0.5 g头孢噻呋呐(冻干粉)+圆蓝金尊10 mL,混合肌注,2次/d,连用2~3 d。

⑶高热三针每千克体重0.l mL+地噻米松5~15 mg+维生素C20~30 mL,分点肌注,连用2 d。

⑷抗毒免疫灵+阿奇咳喘星每千克体重0.1mL,分点肌注,连用。

⑸退热卫士+混感全能5~10 mL,分点肌注,连用2~3 d。

⑹怪病重症康(20%氟苯尼考)小猪3~5 mL,大猪10~15 mL+地噻米松10~15 mg/kg体重+阿奇泰乐5~10 mL,混合肌注,1次/d,连用3~4 d。

⑺圆蓝金尊3~10 mL+清开灵3~15 mL,分点肌

注,2次/d,连用3~4d。

⑻0.5g头孢噻呋呐(冻干粉)1~2支+血毒清10mL,混合肌注,2次/d,连用3~4d。

⑼混感维康+圆蓝金尊+黄氏佳维他拌料服用5~7d。

⑽福音+替氟佳+头孢噻呋呐粉,混饮5~7d。

⑾阿莫西林原粉+口服补液盐+大黄苏大片,混饮5~7d。

6.2.2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的药物防治方法

⑴黄氏佳维他+阿莫西林粉,混饮3~5d。

⑵福音+迪克或菌痢特威粉,混饮3~5d。

⑶复方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混饮3~5d。

⑷氟哌酸可溶性粉+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混饮3~5d。

⑸乙酰甲喹粉+口服补液盐+小苏打,混饮3~5d。

⑹痢菌净注射液+苦参注射液(仔猪救命针)分点肌注,连用3~5d。

⑺圆蓝金尊+肠毒灵,混合肌注3~5d。

⑻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交巢穴注射,另外维生素C10~20mL肌注,连用2~3d。

⑼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注液20~30 mL+肠毒灵5~10mL+阿托品3~5ml以混合腹腔注1次/d,连用2~3次。

1004-2342(2014)03-0031-02

S855.3

C

2014-05-08)

猜你喜欢

热病肌注免疫抑制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浅谈“热病可灸”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
中西医结合防治猪高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