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2014-04-15许金玉

江西中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妇人人民卫生出版社瘀血

★ 许金玉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 上海 200240)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治法中的一个大法,古代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相当广泛,对于经、带、孕、产、杂病等妇产科疾病各医家都有发挥,综合大量古医籍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 月经病

1.1 痛经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有云:“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分别论述了瘀血、气滞血瘀所致痛经的证治。《千金要方》提出“经水来即腹痛”,把本病同其他八种病症加以区别。其处方用药多从血瘀寒证论治,如“桃仁散”为“治月经往来,腹肿腰腹痛方”等[2]皆以活血散寒为主。《妇人大全良方》对痛经病因病机有“忧思气怒而血滞”之说[3]。并设有温经汤、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万病丸等方。《张氏医通》认为:经行之际,“若瘀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胸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4]。《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谓其症“经前腹胀痛,但胀过于痛,气滞血也”“若痛过于胀,是血碍气也”[5]。血碍气者,治宜活血化瘀,宜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行血活血以化瘀;川芎、枳壳、柴胡疏肝行气以利血行;甘草、桔梗调中提升以缓急,更加充蔚子、生蒲黄以活血调经。

1.2 崩漏 《金匮要略》谓其病机为“瘀血在少腹不去”,而“虚寒相搏”,立活血化瘀法的桂枝茯苓丸、旋覆花汤。《血证论·卷二瘀血》曰:“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6]《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崩涩香附桃仁破,崩初胀痛琥珀攻。”若漏血涩少,此属血滞,宜用四物汤加香附、桃仁、红花破之;若崩血初起胀痛,此属瘀凝,宜用琥珀散攻之。子宫属奇恒之腑,其功能兼脏腑两方面,于月经来潮时有如“传化物而不藏”,属腑的功能。在治疗上,“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又有“久漏宜通”之说。故治疗崩漏,“以通为补”,活血化瘀之法是得当之法。如唐容川说:“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矣,故以祛瘀为止血要法。”活血化瘀法是通过祛除瘀滞,疏通血脉,调和气血,以使脏腑功能趋于平和而病愈。所谓血热、肾虚、脾虚、血瘀是崩漏的基本证型,是崩漏患者的个体特殊性,而瘀血的存在乃是四个证型皆有的共性。因此,活血化瘀法为治疗崩漏的基本之法,临证或在相应的治法中配合活血化瘀法,加入妇科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再根据患者整体辨证而随证加减,其效不同凡响。

1.3 闭经 娄全善在《医学纲目》中指出:“妇人经闭,有污血凝滞胞门,少腹绞痛,有热有寒。如热而经闭者,罗谦甫血极膏,一味大黄为末,醋熬成膏,治妇人干血气,大便利一二行,经血自行,是妇人之仙药也;仲景抵挡汤,亦主妇人经水不利;千金桃仁煎,治血积月水不行。若寒结污水而不下,云歧红花当归散,治妇人室女经候不行或积瘀血,腰腹疼痛。”[7]景岳云:“通经散(陈皮、当归、甘遂)治妇人气逆血闭。”[8]

1.4 经行吐衄 《古今医鉴》曰:“经行之际,血气错乱……逆于上则从口鼻出。”大抵经行吐衄一证,因热而气逆者多,故必须平肝泻火,顺气降逆;活血化瘀,理气降逆。经血随气而行,下行为顺,上行为逆,经血不下行反上逆,主要是肝经实火,瘀阻肺络,导致冲任络脉受阻,伤及上部血络,因而吐血、衄血[9]。

2 带下病

带下病病机不外虚实两端,但无论内脏之伤,还是寒热痰湿为患,究其病机,皆有血瘀寓于其中[10]。《女科准绳》论带下之治,立“消瘀血”一法,是为瘀留所致的赤白带下而设,证见腹满里急,唇口干燥,手足心热,带下赤白,经血涩少等。可以大温经汤、五灵脂散(丹溪方:五灵脂生、熟各半,研为末,酒调服)等方治之。本证多见于月经断竭或将竭之老年妇人。故凡带下久治不愈者,除辨其不足有余外,均要虑及血瘀。《血证论》云“瘀血去则新血已生,新血生则瘀血自去”,瘀血一去,整个病理状态即有了转机。故唐氏又曰:“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活血化瘀法之于带下,应属治标之法。

3 妊娠病

3.1 胎漏、胎动不安 中医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胎漏、胎动不安凡属瘀血阻滞引起者,瘀血有碍于胎儿发育及孕妇健康。故活血的目的,即促进血液的环流,除去瘀血,滋生新血。正如《血证论》所载:“且经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故以祛瘀为治血要法。”《金匮要略》云:“妇人素有疮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当下其瘀,桂枝茯苓丸主之。”患者证属经期感寒饮冷,寒凝血瘀,日久成癥,瘀阻胞宫,孕后压迫胎儿,使血不入胞,故漏下不止。方中桂枝温通散寒,茯苓渗利下行,赤芍、丹皮凉血化瘀。

3.2 胎萎不长 胎萎不长系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其发病机制与子宫、胎盘血流降低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肾两虚,气血亏虚、运行涩滞不畅,胎儿失养所致。治疗在补益脾肾、益气养血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芍、赤芍、当归等养血活血药物。认为胎萎不长的病机不仅有气虚血弱,而且血瘀贯穿整个病变过程,益气养血和活血化瘀的有机结合是治疗胎萎不长的有效方法。

3.3 子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云:“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妊娠妇女但见小便难而饮食正常,可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由于怀孕后血虚有热,气郁化燥,膀胱津液不足,导致小便难而不爽,治以当归贝母苦参九。以当归活血润燥,贝母利气解郁兼治热淋,苦参清利湿热,贝母配苦参又能清肺而散膀胱郁热,共奏养血润燥,清热散结之功。适用于妊娠血瘀有热,津液不足之小便难之症。方中运用当归养血活血润燥,实为画龙点睛之妙笔,体现仲景遣方用药的精当。

3.4 异位妊娠 中医认为冲任不和,气血失调,孕卵运行受阻,是本病主要原因。瘀血阻滞冲任,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瘀积日久,气血结聚而成“少腹血癖”之实证。故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中心,结合辨证随证加减。

4 产后病

4.1 产后尿潴留 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指出,膀胱“位居下部,与胞相连,故血结亦病水,水结亦病血”。故产后尿潴留亦往往与产后瘀血阻滞胞宫,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有关,这也符合产后多瘀的病理特点。

4.2 产后恶露不绝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论述了产后瘀血内阻,恶露不尽兼阳明腑实之证治。《诸病源候论》曰:“至于产时……或新产而取风凉,皆令风冷搏于血,致使血不宣消,蓄积在内,则有时血露淋漓下不尽。”[11]其症恶露淋漓,过期不止,量少,色黑紫,有瘀块,小腹疼痛如锥,拒按,治宜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或生化汤主之。

4.3 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诸病源候论》称“产后血运闷候”。指新产后突然头晕目眩,心烦气欲绝,不能坐起,心下满闷,恶心呕吐,甚至神昏口噪,不省人事者。是产后急重症之一。产后血晕,多因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内塞,上攻心胸,扰乱心神所致。《女科经纶·产后证上》:“产后血晕之属有余也,败血入肝,恶露上攻,此瘀血为患,当用行血逐瘀之药。”[12]

4.4 产后腹痛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云:“师曰,产后腹痛治当以积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4.5 产后发热 在西医多指产褥热,谓因产后感染引起;中医则依其发病原因不同,概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如《陈素庵妇科补解》云:“产后发热,其症不一。有属外因者,有属内因者,治宜分别。”[13]而外感发热重证,多因产后病温,邪毒内传,或在气分,或陷营血,见有头疼壮热、烦渴引饮,或高热寒战,腹痛拒按,恶露增多,并有气秽,小溲黄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治宜清热解毒,兼予凉血化瘀,诸如白虎汤、五味消毒饮等皆可化裁应用[10];《女科经纶》曰:“产后发热须分有余不足治法,如血虚劳力为不足,瘀血、伤食为不足中之有余。不足者固宜大补气血,而不足中之有余,亦不可以务末而忘本也。”《灵枢·痈疽篇》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雍遏不得行,故热。”[14]产后恶露不畅,气滞血瘀,每致营卫失和而发热。

5 妇科杂病

5.1 癥瘕 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癥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灵枢·水胀篇》说:“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明确指出癥瘕的病因以寒为主,病机从瘀着眼的观点。导即疏导通下之意,也即活血化瘀之法。武叔卿《济阴纲目》说:“……故消积之中,当兼行气消痰消瘀之药为是。”[15]《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治疗本病所选药物多为气味浓烈、窜行经络的活血化瘀之品,如阿魏、乳香、穿山甲等[16]。

5.2 不孕症 《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云:“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17]绝子即不孕,提出瘀血为其病因。输卵管所致的不孕症在整个不孕症人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属于难治性不孕症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进展。辨证论治是中医妇科治疗学的精髓,从现有资料看,本病辨证分型有气滞血瘀、瘀血阻遏、肝郁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寒湿血瘀、痰湿血瘀、脾虚血瘀、痰湿阻遏、湿热阻络、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胆湿热、邪毒内侵等,从分型上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血瘀。

5.3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者,肝气郁结始终贯穿于病理演变的过程。因女子阴性凝结,易于拂郁为病,气机不畅,血脉瘀阻,治疗应温通血脉,推动血运,促其瘀血消散。

5.4 乳癖 乳癖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增生范畴。因与妇女冲任、气血关系密切,并常与妇科癥瘕之病伴见,故在此简述。乳癖之名,始于华佗《中藏经》,属中医“瘀证”范畴,义同于痞。《医林改错》曰:“结块者必为有形之血。”故乳癖从瘀论治,无论发病原因如何,乳癖之病终究要影响到气血,以至乳中结块,故瘀血阻络是乳癖的基本病机。因此活血化瘀之法亦为治疗乳癖的基本大法[18]。

[1]乔横.金匮要略[M].第4版.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3]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4]张璐.张氏医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5]吴谦.医宗金鉴[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6]唐容川.血证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7]娄全善.医学纲目[M].上海:上海世界书局,1937.

[8]张景岳.妇人规[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9]翁充辉.中医妇科临证备要[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2-498.

[10]王永炎,王耀炎.今日中医妇科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12]肖慎斋.女科经纶[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3]陈素庵.陈素庵妇科补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4]陈璧琉.灵枢经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

[15]武之望.济阴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6]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

[17]皇甫谧.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18]华佗.中藏经[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妇人人民卫生出版社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瘀血发热治验一则
犬 人
多种方法解“妇人洗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