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
2014-04-15张翠萍四川大学华西四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041
张翠萍(四川大学华西四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随着X和CT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胸部出现圆形阴影大部分表现为双肺小结节影弥漫分布[1]。诊断过程中由于尘肺的单个小结太小,其密度、形态以及边缘的征象没有显著性特征,但是在临床诊断上研究圆形小阴影分布的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因此本研究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尘肺患者66例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对患者的主要CT表现以及阴影分布特点进行研究,下面就详细研究内容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尘肺患者66例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其中男性占29例,年龄为42~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11.8)岁,女性占37例,年龄在38~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12.4)岁,经确诊之后尘肺患者有56例,无尘肺患者占10例。
1.2 方 法
X射线机采用善思科技有限公司的射线机,对66例患者进行胸片CT检查,同时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X射线照射时曝光时间低于0.04 s,聚焦为1.8 m,管电压为120~130 kV,管电流为4~5 mAs。
CT扫描仪采用恒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仪器,其外形尺寸大小为400~1 400 mm,处理能力达到m3/h,电动机型号xy,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临胸扫描,屏住呼吸,此时扫描的层厚、层距为10 mm,从患者胸部肺尖至肺底部连续进行扫描。注意进行CT扫描时,需要对特别标示的位置进行深度(2 mm)扫描,主要有右肺门中部、主动脉弓、横隔上方2 cm位置。
1.3 结 果
经过医院对于选取的患者开展CT扫描以及胸片阴影学分布的特点研究,确诊之后尘肺患者有56例,无尘肺患者10例,尘肺分级Ⅰ期为26例、Ⅱ期为22例、Ⅲ期为8例。其中8尘肺患者为Ⅲ期,其主要的CT表现为双上肺的对称型分布区域阴影不明显,且无圆形小阴影。尘肺患者的小阴影CT表现主要可以从大小、密度以及边缘清晰情况等进行研究,其中密度表现主要有:Ⅰ期尘肺表现浅淡密度有12例、中度密度有14例;Ⅱ期的表现浅淡密度有7例、浅淡密度表现有8例、高密度有7例,Ⅲ期的8例患者表现主要为高密度;而尘肺圆形小阴影大小表现为Ⅰ期为p影有2例、q影有15例、r影有9例,Ⅱ期表现为p影有0例、q影有18例、r影有4例,Ⅲ期表现为p影有0例、q影有2例、r影有6例;另Ⅰ期边缘比较清晰占21例、边缘清楚占5例,Ⅱ期尘肺患者边缘表现清楚占22例,Ⅲ期尘肺患者边缘清楚占8例。
2 讨 论
尘肺主要是由于患者肺内聚集了非常多的粉尘,粉尘在其中发生了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的肺部出现纤维化,纤维化可能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或者矽肺等症。在影像学下纤维化非常广泛,常常会造成影像学异常[3]。本研究主要对尘肺患者的胸部圆形小阴影区域的影像学进行分析,并且对其分布的特点进行论述。由于圆形小阴影在胸片和CT分布特点上主要是由其病理学的基础而决定。从研究的结果来看,患有尘肺患者其Ⅱ、Ⅲ的尘肺表现主要为结节的淋巴管周围分布,而且主要呈现小叶中心结节并伴有胸膜下结节,但是支气管束与小叶间隔未见明确的节影,可能使得该处的粉尘沉积较少有关[4]。另外无尘肺患者和尘肺Ⅰ期患者表现为结节中心分布。
综上,根据医院的资料回顾性研究,通过对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可以为尘肺的诊断提供实例依据。
参考文献:
[1] 金盛辉,金 焱,刘俊佐,等.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分析[C]∥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北京,2009.
[2] 袁智勇,马 兵,李 勇,等.矽肺小阴影早期肺内分布的影像学特点[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5):353-354.
[3] 贾珂君,贺咏平,郝佐红.尘肺小阴影在CT和高分辨率CT上的表现[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0):26-29.
[4] 徐希娴,毛丽君.301例矽肺、煤工尘肺及陶工尘肺肺功能及影像学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23(5):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