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 年姜堰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分析

2014-04-15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疫情报告直报漏报

殷 静 张 炜 刘 宇

我国自2004 年4 月正式启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入了“在线、个案、直报”的网络直报崭新阶段[1]。我区从2004 年起实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网络直报工作质量逐年有了明显提高,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找出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质量,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达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报告的要求,现将2013 年姜堰区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3 家县区级医疗机构和27 家乡级医疗机构。

1.2 调查内容 调查2013 年上述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现状和工作质量,包括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和卡片填写情况。

1.3 调查方法 利用基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督导,查看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现状,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进行统计分析;查看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卡,按照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网络直报单位工作现状

2.1.1 传染病报告卡收集报告方式。本次调研的医疗机构共30 家,由临床医生填写卡片并交防保医生代上报的有21 家;由临床医生填写,每日由直报人员收集上报的有6 家;由临床医生根据门诊日志直接上报的有1 家;由医院办公室代报告的2 家。30 家医疗单位网络直报工作基本能正常运行,均配备有专用计算机及宽带,能满足网络直报需求。但用于疫情报告及管理的电话、打印机及传真机等硬件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疫情报告的需求。

2.1.2 传染病管理制度。我区传染病管理规定,各医疗直报单位要具有传染病登记制度、奖惩制度、交接制度、督查管理制度。通过调查,其中有传染病登记制度的12 家,有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的9 家,有督查管理制度的7 家。所有单位均无传染病报告交接记录。

2.1.3 直报人员情况。30 家医疗直报单位共有网络直报人员60 人,其中男40 人、女20 人,网络直报专职人员13 人,兼职人员47 人。专职人员偏少。

2.1.4 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30 家医疗单位均无传染病报告交接记录,还有6 家无传染病登记记录。30 家单位中,24 家单位开展了院内传染病自查工作,1 家单位无自查记录,5 家单位未开展自查工作,自查频次为1 次/天~1 次/1 季度。

2.2 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

2.2.1 传染病漏报情况。2013 年姜堰区共网络直报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共2 653 例,抽查查30家医疗机构6 月传染病病例数226 例,网络直报218 例,有5 家单位存在漏报告现象,漏报8 例,漏报率为0.35%。

2.2.2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共查看纸质调查表600 张,填写完整的有574 张,报卡完整率为95.7%。在26 张填写不完整的报告卡中,不完整的项目主要为病例分类、填卡日期及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

2.2.3 缺报情况。2013 年全区30 家医疗机构中有2 家乡镇卫生院存在传染病零报告现象。

3 讨论

3.1 加大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投入 单位领导不够重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传染病报告及管理的各类硬件设施不齐全,疫情报告与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法定传染病有许多代报的现象。上级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投入,从而提高网络直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2 加强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姜堰区医疗卫生单位高度重视,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医院直报人员不固定,与门诊医生、检验科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不能及时报告甚至漏报。奖惩制度未能落实到位,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2]。各医疗单位不但要在工作中形成各类管理制度,关键还应加强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加强自查后反馈和奖惩制度的真正落实。建议各单位将传染病报告及网络直报工作列入本单位考核内容,落实具体考核奖惩措施,平时严格执行,按时抽查通报,对迟报、漏报现象从严处理,切实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3.3 健全预警指标体系和网络监测报告系统 我国预警机制建设虽然有了初步进展,但是农村基层医疗单位仍存在认识不到位,公共卫生投入不足、预警反应措施不健全等问题[3]。基层医疗单位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没有任何报酬,极大地影响了医生网络直报的积极性,以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直报数据的质量。早期发现传染病并及时报告觉悟还不够。因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预警工作势在必行。

1 王宇.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6):25-26.

2 崔永梅,杜中强,张延明.2007 年长治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317-318.

3 舒彬,廖巧红,聂绍发.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建设现状[J].疾病控制,2005,9(6):623-626.

猜你喜欢

疫情报告直报漏报
各类气体报警器防误报漏报管理系统的应用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方法探讨
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镇江市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分析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关于对动物疫情报告受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全过程管理
日本厂商在美漏报事故千余起被指管理疏漏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