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宁县旱作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04-15王琳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静宁县全膜旱作

王琳

(甘肃省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静宁 743400)

静宁县旱作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王琳

(甘肃省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静宁 743400)

分析了静宁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推广体系,优化队伍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稳步扩量增效,加快技术推广;加快旧膜回收,防治环境污染;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宣传引导等发展建议。

旱作农业;问题;建议;静宁县

静宁县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境内海拔1 340~2 245m,年均气温7.4℃,降水量423.6mm,有效值仅285mm;年蒸发量达1 512mm,干旱指数3.2,且降水季节错位,时空分布不均,自然降水利用率低[1]。全县9.82万hm2耕地中,山旱地占92%以上,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干旱少雨是静宁县的基本气候特征,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长期以来,为保障粮食生产,静宁县立足旱作实际,以集雨保墒为突破口,从覆膜方式、栽培模式、良种选育、配方施肥到病虫综合防治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尤其是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发展现状

1.1 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长期以来,静宁县始终坚持把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从2005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2013年旱作农业推广面积达到4.00万hm2,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82万hm2,全膜马铃薯2.18万hm2。以玉米、马铃薯为主栽作物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促进了静宁县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提高静宁县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新优品种广泛推广

近年来,静宁县在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基础上,坚持把抗旱、耐旱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作为旱作农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引进推广了玉米优良品种富农1号、沈单16号、豫玉22号、酒试20、吉单261和马铃薯优良品种庄薯3号、陇薯6号、陇薯3号、新大平、克新4号等。2013年,静宁县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82万hm2,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57万hm2,良种覆盖率达到98%,玉米、马铃薯基本实现了良种全覆盖。

1.3 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在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技部门通过探索和总结,创新推广了玉米-小麦、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小麦、小麦-油菜-豆类等留膜免耕多茬种植模式,以及土壤深松耕作、测土配方施肥、高秆收割埋茬等先进适用技术,有效减少了地膜使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旱作农业稳定高产。2013年,静宁县留膜免耕二茬小麦平均产量达4 578.0kg/hm2,较露地小麦增产685.5kg/hm2,增产率为15.0%;二茬冬油菜平均产量达3 088.5kg/hm2,较露地冬油菜增产658.5kg/hm2,增产率为21.3%。

1.4 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在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上成功实践,给其它作物的抗旱高产栽培提供了借鉴[2]。静宁县谷子、荞麦等小杂粮的膜侧栽培,胡麻全膜穴播栽培,大蒜、豆类作物的双垄沟播栽培等技术已取得成功,并在全县旱作区得到广泛推广。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技服务人员不足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静宁县原有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和乡站全部撤销,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也因编制问题而无法开展专门的技术服务工作,只能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工作。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仅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且能长期下乡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农技干部仅有13人,平均每人服务2个乡(镇),服务面积近0.46万hm2,与基层农技人员编制要求每1万hm2播种面积7.5人,每万户农户配5名农技人员的标准相差较大。

2.2 资金短缺

目前静宁县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主要以政府为主导,靠行政推动落实,投入机制上以项目补助为主,在组织保证、投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如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过程中,仅地膜一项投入增加量在450元/hm2以上,加之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大面积推广成本增加,势必会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旱作农业推广的重要因素。

2.3 机械化程度低

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农民以步犁、人工等传统生产工具为主,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时间,而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套的耕作机械当前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受到一定限制。由于机械深耕、深翻、机播机收等现代农业机械应用滞后,加之覆膜规模大、时间紧、青壮年劳力短缺、农业机械数量有限等因素影响,静宁县旱作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2.4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据统计,静宁县2012年地膜使用量达4 560 t,2013年超过5 400 t,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静宁县仅有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2家,已建立的26个回收网点也没有正常运行,绝大部分地膜没有及时回收利用。加之农民地膜回收意识不强,有时宁可就地焚烧、填埋也不愿集中捡拾出售,给农业和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5 后续产业开发利用滞后,产业链条短

随着全膜玉米大面积推广,大量鲜秸秆为发展畜牧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近年来,静宁县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40个,发展养牛示范户400户,饲养量达到13.3万头。但由于缺少项目扶持,发展资金短缺,玉米鲜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率仍然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空间小。

3 发展建议

3.1 健全推广体系,优化队伍建设

一是要明确公益职能,科学设置机构。按照精干、高效、专业的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尽快建成城关、八里、甘沟等12个农技区域站,逐步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较好的村设立村级农技服务所,真正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服务所、社有示范户的四级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项目资金,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确保基层农技服务部门开展工作有阵地、宣传培训有场所、服务指导有手段。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农技推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引进选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和乡镇农业技术专业干部,充实到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逐步改善全县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同时,公开选拔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土专家”到村级农技服务所,承担村级农技推广工作。四是要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制、技术人员轮训及学历晋升奖励制等管理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全县旱作农业推广整体水平。

3.2 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要认真研究政策,争取项目支持。全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央、省、市的各项惠农政策,根据静宁县实际情况,多渠道积极论证、申报争取农业发展项目,加强对旱作农业推广的资金扶持。其次要注重项目整合,发挥集聚合力。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建设、梯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统筹安排,加强项目监管,发挥集聚效应,有侧重地支持旱作农业发展。三是增加专项投入,加快推广步伐。在项目资金和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应列入一定数量资金,设立旱作农业推广专项基金,对全膜覆盖技术推广进行扶持,支持农技部门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和农民群众购置新机具、购买地膜化肥的补贴,降低发展旱作农业的成本,进一步加快全县旱作农业推广步伐。

3.3 稳步扩量增效,加快技术推广

通过科学制定规划,优化区域布局,稳步推进旱作农业。加快田间道路配套建设,尤其是早期梯田的道路。建议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修建田间道路,使中大型农业机械能够进入田间作业,扩大推广面积。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推进集约化生产。通过招商引资、大户领办等途径,加快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自愿流转土地,发展小型农场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推动土地规模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3.4 加快旧膜回收,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各种媒体、利用不同方式,大力宣传废旧地膜的危害性,提高农民对残留地膜污染环境严重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回收残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厚膜和一膜多茬技术,提高地膜的使用率,减少地膜残留量,从源头上减少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加大回收网点在乡镇的覆盖面,力争每一个行政村都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回收网点,减轻废旧地膜对土壤的污染。出台废旧地膜回收补贴办法,提高废旧地膜回收补偿标准,探索实行“以旧换新”等有效措施,调动农民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同时落实农机具补贴政策,推广机械捡拾,加快废旧地膜回收进度。

3.5 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宣传引导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应研究制定《静宁县发展旱作农业扶持办法》,逐年加大县级旱作农业推广资金投放额度,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旱作农业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科技人员和发展养殖等后续产业开发给予扶持和奖励。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采取组织观摩学习、算账对比、典型带动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推广旱作农业优惠政策和增产增收效益,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旱作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配方施肥、土壤药剂处理和农机具操作等专题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三是继续抓好典型培育和示范引导。采取抓点示范的工作方法,培育高质量的示范点和种植大户,通过落实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示范质量和辐射带动效应,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1]王敏霞,常喜玲.静宁县耕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1(1):43-45.

[2]李福.甘肃省发展旱作农业的实践及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0(6):36-38.

(本文责编:王建连)

S282

A

1001-1463(2014)02-0057-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4.02.023

2013-12-03

王琳(1975—),女,甘肃静宁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5193313528。E-mail:836438236@qq.com

猜你喜欢

静宁县全膜旱作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静宁县林业发展进入『一张图』时代
静宁县早酥梨提质增效修剪措施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静宁县三合中心小学生态教育实践侧记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