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双斑萤叶甲在环县的发生与防治

2014-04-15刘生瑞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虫源环县全膜

刘生瑞

(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 745700)

玉米双斑萤叶甲在环县的发生与防治

刘生瑞

(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 745700)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属鞘翅目叶甲科,是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新型害虫。环县是甘肃省应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县,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8万hm2。随着玉米面积的扩大,过去发生较轻的双斑萤叶甲已经成为主要害虫,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为此,笔者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1 发生情况

玉米双斑萤叶甲在甘肃省环县2009 —2013 年连续5 a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上,其中2012年发生面积达1.65万hm2。2012 年7 —8月,环县环城城东塬、洪德乡李家塬等村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受害田块为35.8%,被害田虫株率32.6 %,平均百株虫量385头,玉米叶片被害率34.5%。严重田块百株虫量1160头,叶片被害率42%,发生极为严重。

2 发生规律

双斑萤叶甲在环县1 a发生1代,以卵在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全部生活在靠近植物根部距表土3~8 cm的土层,以杂草根为食,尤喜食禾本科植物。幼虫期30 d左右,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做土室化蛹,蛹期7~11 d。6月中旬始见成虫为害玉米,6月下旬至7月下旬进入为害高峰期。玉米叶片老化后,迁入糜谷或菜田继续为害。成虫羽化后经取食补充营养后交尾,卵散产或几粒粘在一起产在附近的田埂、杂草或作物根际附近的表土,9月中下旬为交尾产卵盛期。成虫为害时间长,可持续至10月上旬。

3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8 mm,宽2.0~2.5 mm,长卵形,棕黄色,具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黑色。头部三角形,额区稍隆起,复眼较大,卵圆形,明显突出。前胸背板棕黄色,宽大于长,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鞘翅基部各具1近园形淡色斑,四周为黑色带纹,向后突伸呈角状,部分个体黑色带纹不清或消失,两翅后端合为圆形。后足胫节末端具1长刺,跗节第1节很长,超过其余3节之合。腹管外露,腹面中、后胸黑色。卵椭圆形,长0.6 mm,棕黄色,表面具网纹。幼虫体长5~6 mm,白色或黄白色,体表具瘤和刚毛。蛹为离蛹,长2.8~3.5 mm,宽2 mm,白色,表面具刚毛,前足中足外露,后足大部分盖在后翅之下,腹端有一对向外弯曲的刺。

4 危害特点

双斑萤叶甲为多食性害虫。除为害玉米外还取食大豆、糜子、谷子、蔬菜等。成虫在玉米叶背面蚕食下表皮及叶肉,沿两叶脉间纵向取食,仅残留上表皮和叶脉,形成带状透明虫斑,长3~11 mm。严重时危害斑相连形成片,上表皮干枯脱落后,叶片支离破碎,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玉米抽雄吐丝后,又群集取食为害小穗、花丝、苞叶及嫩粒,使玉米授粉及灌浆受阻,雌穗成粒数减少,产量降低。

双斑萤叶甲成虫有群集性、弱趋光性,对光、温的强弱较敏感。当早晚气温低于8 ℃,或在大风、阴雨和烈日等不利条件下,成虫隐藏在植物根际、叶腋和未展开的雄穗苞叶内及枯叶下。9:00~17:00时气温高于15 ℃以上时,成虫活动为害。

双斑叶莹甲喜在植株上部为害,但中下部叶片因受害时间长而受害较重。通常田间表现为幼株受害重于成株,叶片上叶尖和近叶缘处受害重,中脉及叶片基部受害轻。双斑萤叶甲成虫能飞善跳,受惊后迅速起跳或起飞,飞行距离3~5 m甚至更远。成虫刚迁入农田时呈现点片为害,达到为害高峰即扩散,迁入相邻农田为害。靠近杂草丛生的地埂及田边发生重于田块中心。

5 影响发生的因素

5.1 虫源数量

据观测,双斑萤叶甲的虫源基数与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虫源基数大则发生重,反之则发生轻。环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逐年增长,因而虫源基数亦越来越大,发生愈来愈严重。

5.2 气候条件

双斑萤叶甲发生期的早晚、成虫期的长短与温度有关,其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越冬卵翌年孵化时期与成虫在大田出现的时间有直接的关系,高温干旱对双斑萤叶甲发生有利。一般5月份平均温度高则发生期早,温度低则发生期晚;降水量少则发生重,降水量多则发生轻;暴雨对其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2013年环县降水较多,7月份多暴雨天气,月降水量达300.3 mm,较历年同期的83.6 mm偏多259.2%,双斑萤叶甲发生为害程度较上年轻。

5.3 管理水平及土壤属性

一般田间地埂杂草多、管理粗放的农田双斑萤叶甲发生较重。川台、山掌重于塬区,粘土地重于壤土、砂土地。

5.4 耕作制度

通常表现为种植密度大的田块发生重于密度小的田块,免耕田重于深翻耕田,露地玉米重于地膜覆盖玉米,半膜覆盖田重于全膜覆盖田。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农业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秋季及时深耕,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扩大秋覆膜面积,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降低越冬基数。配方施肥,及时追肥,合理密植,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生长期及时拔除杂草,减轻危害。保护利用双斑萤叶甲主要天敌瓢虫、蜘蛛、猎蝽等,以益控害。

6.2 人工防治

成虫初发地块早晚用捕虫网人工捕杀,降低虫口基数。

6.3 化学防治

自6月上旬起,每隔10 d调查1次,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随机5点取样,每点10株,调查记载虫口数量和危害程度,当百株虫口达到300头、被害株率30% 时及时进行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5~7 d喷1次,连施2~3次。喷药时重点喷施于玉米雌穗周围及叶片两面,最佳时间为晴天早晨和下午。玉米扬花期避免用药,以免影响授粉。地边、地埂、渠边除选用上述药剂喷雾外,还可选用2%巴丹粉剂30 kg/hm2直接撒施于杂草植株或地面上,以防初羽化出土成虫。

(本文责编:陈伟)

S513;S435.132

B

1001-1463(2014)10-0066-02

10.3969/j.issn.1001-1463.2014.10.026

2014-05-22

刘生瑞(1962—),男,甘肃环县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8919349689。E-mail:hxnjzxlsr@163.com

猜你喜欢

虫源环县全膜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贵阳市烟仓烟草粉螟消长动态及虫源分析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4年武山县全膜玉米测产报告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