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职能 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
2014-04-15张勤俭
张勤俭
(1.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一、大学职能的嬗变
大学的发展历史经过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和现代大学三个阶段。直到19世纪,虽然经历了贵族教育和平民教育等阶段,大学的职能还仅限于其教学功能;19世纪初期,德国的柏林大学在创办人洪堡和费希特的主导下进行了改革,在教学之外引入了大学的科研职能;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它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它主张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由此,世界高等教育的职能从教学、科研扩展到社会服务,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其中社会服务指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1]。
二、加强教学方法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采用感情交流法,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教师本人感兴趣,对他所教授的课程也会具有浓厚的兴趣[2],古训曰:“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关心学生,爱生如子,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多和他们谈天说地,可以有效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这门课程中,笔者对原来的课件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在讲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时,给学生放映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名字叫:“让一个学机械的毕业生看了无法入睡的视频”,视频演示了德国德马吉机床的先进加工技术,并对比了我国机械制造业与德国制造业的差距,学生们看得非常入神,而且具有很大的触动。今年报考硕博连读和直博生的18名学生中,有13名学生报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面试时,有一名学生明确地告诉评委,就是因为看了课堂上这段视频,才决定报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可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加强教学环节是何等的重要。
(二)采用伟人事迹激励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可以成为学生迈向成功的巨大动力。笔者在给硕博连读试点班的学生讲授《机械工程创新与实践》课程时,在课件中加入了关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一些介绍,并介绍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历届主任、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汤姆逊、卢瑟福、朗之万、玻尔、瑞利和布拉格等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人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小故事,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决心和毅力,对于学生学习动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是按课本去讲授知识,学生必然觉得索然无味,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能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到机械工程学科各种类型机床的工作原理,车削刀具的角度定义和使用,特种加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等,学生在听课时精力充沛,始终感到不枯燥,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工程学科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能使学生体味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未知世界的喜悦,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通过实践去丰富理论的学习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三、加强“产学研用”,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
“产学研用”是把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是一种课堂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的系统合作。目前,“产学研用”在推动高校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不少学校的成功实践证明“产学研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
“产学研用”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用”指的是“应用”和“用户”。“用”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最终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
(一)以科技创新“产学研用”基地,利用特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
高等院校应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资源为平台,进行科技创新。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积极并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重点人才、重点项目等资源,下大力气建设好重点学科;其次,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通过引进高级人才,攻关大课题取得大成果,积极稳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第三,兼顾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多学科交叉为契机,不断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学科优势,吸引高级人才[3]。
(二)以与行业企业生产合作为途径,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构
以机械工程学科研究发展为例,在产学研合作的进程中,可以使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更具鲜明特色;此外,也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坚持互利互惠条件下优势互补,建立“产学研用”的有效运行机制,通过实践教学、共建高校与企业联合研发中心、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的合作。随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在进一步加快机械工程学科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同时,还会形成以科技促产业,以产业促生产的机械工程学科研发、生产的多点共进模式,从而促进我国机械工程产业和工业科学研究的发展。
四、建设创业型大学,实现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战略性转变
(一)创业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20世纪50年代,在战后的背景下,斯坦福大学效仿麻省理工学院发展成为创业型大学。80年代后,以沃里克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欧洲高校相继发展成为创业型大学。90年代末期,以莫纳什大学发展成为创业型大学为代表,创业型大学开始在澳大利亚出现[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也是中国高校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性
创业型大学是在大学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培育学术创业精神,将知识的生产、传承与应用融于一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用结合为路径,以内外结合为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创新型大学。
(三)建设创业型大学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最主要的体现
国家创新力提升需要创业型大学的引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一个重要指标差距就是高校的科研创新体系助推经济发展能力的缺乏。建设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的能力,建立“大学—企业—政府”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使创业型大学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做贡献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关键,是将学校的学术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利用学校培养的创业人才和创新成果支持创业,有效实现大学社会服务的职能[5]。
(四)加速创新性学术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早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正式发布,该法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而且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也是高校最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高校作为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源泉,应力采取如下措施:
1.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
作为最早的创业型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的高层认为,私立大学和私人企业是天生的合作伙伴,私立大学进行基础研究需要企业提供资金帮助,而教师或研究人员等高级人才可以担任企业顾问,发挥人才优势[6]。因此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企业在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着手高校与企业的项目对接。企业为大学提供研究资金进行以应用为背景的基础研究、并对大学的研究进展持续跟踪。同时,大学让教师或研究人员担任企业的顾问,让具有研究经验和才能的学生参加企业的研发活动。此外,通过共用研究设施、开展联合研究、聘请企业家当兼职教师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只有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大学才能得到企业的资助,而且通过与企业合作研究,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2.开拓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事实表明[7],努力推广中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交互作用是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中介服务结构是知识和技术流动、转移的桥梁,是科技与市场之间的服务纽带,也是专利成果和企业之间的“红娘”。
目前,在高校成立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孵化器和风险投资与管理机构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8]。
为了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必须摒弃高校存在的“出名人、不出名品”的不良现象。直至目前,知名教授和重大科研成果在高校学术地位的衡量和提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果能否转化则无关紧要。高校教师搞科研注重于论文和成果鉴定,主要目的是评聘职称。这种“成果鉴定终结论”的思想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9]。
3.高校应大力进行产业建设
高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更应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要坚持“顶天立地”的原则。“顶天”,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创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立地”,就是要将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研成果在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主导行业发挥重大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高校要通过政策积极引导教师注重成果转化,提高生产需求在科研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使成果转化面向市场,使科研活动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高校要疏通管理关系,改善管理制度,紧密联系企业,利用科技成果转化是可以将创新由实验室进入工厂,走进市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与风险问题,需要在宏观上实行企业、高校、银行之间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提高技术市场的效率。只有建立起良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才能解现有问题,充分发掘潜力,使高校科技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9]。
[1]于水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J].武警学院学报,1994(1):56-57.
[2]丁海运.讲求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0(1):138.
[3]陈澜祯,林如丹,刘仰斌.加快“产学研用”发展,创新高校教学科研发展新途径[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5):708-709.
[4]常永胜,揭 聪.创业型大学: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战略性转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5):8-12.
[5]王军胜.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业型大学[N].光明日报,2013-03-31(7).
[6]高 明.斯坦福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典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9):38-40.
[7]冯晓明,李小朋.促进高校专利转化助力国家自主创新[N].科技日报,2010-12-23(12).
[8]庄红韬.成都整合科研资源促进成果转化 [N].人民日报,2005-11-05(1).
[9]冷明祥.建立高校成果转化机制,激活科技创新潜力[N].光明日报,2001-0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