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所好初中咋就这么难

2014-04-15

甘肃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择校热免试小升初

编者按

“小升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不断得到规范,“小升初”招生入学工作基本遵循了“免试、就近”原则,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这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引发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质疑。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均衡发展、试行学区化办学、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从而为“小升初”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近年来,“小升初”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很多家长将其与中考、高考同等看待。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再一次明确了“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并从十个方面提出实施要求,以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此后,“小升初”招生入学制度改革的话题持续升温。《实施意见》对缓解择校热能否起到作用?择校的症结在哪里?有何解决之道呢?

表现是什么

2月24日,是兰州市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新学期刚开始,虽然离孩子升初中还有几个月,但家住兰州市七里河区的李女士就为孩子能上一所好初中四处奔走。

“就近上学不难,难的是就近上好学。像我们这种既没有关系,工资也不高,学区房买不起的,还得靠孩子自己努力。”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今年小升初,但对口的初中不太理想,只能想办法择校。从小学二年级起,她就为孩子报了奥数班、英语辅导班、小号兴趣班,“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希望能以特长敲开名校的大门”。

对于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李女士有些忧虑。“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入一所好初中,原本想着让孩子通过考试进入安宁区某初中,现在再等等看看吧。虽说要取消考试,取消重点校、重点班,但多少年来,还不是那样。如果这次来真的,就想想其他办法。”

李女士介绍说,像她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部分家长在孩子升入初中前一年就开始打听划片、各初中办学的情况,忙着为孩子报各种“小升初”培训班。

与李女士有同样烦恼的,还有家住兰州市城关区的魏先生。魏先生的儿子今年秋季将升入初中,为了孩子能上一所比较好的中学,过年期间他也没闲着,一面给孩子挑选培训班,一面托关系、找门路。

“好老师就集中在那么几所好学校。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还得想办法。听说今年要实行籍随人走,借读的方式可能行不通,买学区房,经济上负担不起,实在没办法,只能让孩子就近入学。”魏先生说。

据记者了解,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小升初” 实行就近入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选拔考试,但实际上,“小升初”入学考试、特长招生、推优招生等现象在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择校难题一直难以破解。

“我县小升初十多年来一直采取‘就近划片、免试直升原则,不允许择校,但截至目前,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华亭县教育局局长康文昊这样对记者说道。

酒泉市某初级中学张老师告诉记者:“虽说各级教育部门禁止择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隐性择校现象并未消失。像户口空挂、借读、特长招生、条子生、跨区域转学等一直存在。在很多家长心中,择校比减负更重要。”

“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家长为孩子择校,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不利于受教育者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会使收入偏低的社会成员感到不公,由此可能产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酒泉市银达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石春梅说。

原因是什么

免试就近入学,公众并不陌生。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就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能否落到实处?教育部出台的相关《实施意见》能否为择校热降温呢?

对于这一新政,家长有支持的,有质疑的,也有反对的。

“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每位家长的心愿。我家附近就有一所非常好的初中,如果要凭考试成绩,孩子很可能上不了,但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孩子上好学校的机会更大。”陇西县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现在一个家庭基本就一个孩子,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呢?很多地区取消重点学校已有多年,但在部分学生家长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本账,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名校,是为孩子择校必做的功课。”

“免试就近入学喊了那么多年,可是择校现象却愈演愈烈。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可名校还在啊!考试可以说是相对公平的做法。要是情况允许,我也会为孩子择校。”家住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的魏先生说。

对于免试,家长们有着不同的想法,在划片标准、减少特长招生比例、学区制等方面,很多家长也充满了疑虑:为什么一街、一墙之隔甚至同一个社区,孩子上的学校就大不一样呢?减少特长招生比例,那些真正有特长的孩子是不是就失去了进入名校的机会?试行学区制,是不是以后不是要择校而是要择学区?

兰州市七里河区某小学被很多家长认为是“名校”,但学校对口初中却并不那么“有名”,部分家长在孩子“小升初”时会放弃这所对口学校,想方设法去择“名校”。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家长会将学校分成‘三六九等,这种认识助长了择校热。”该校教导主任这样说道。

据记者了解,为遏制“小升初“择校乱象,教育部几乎每年都会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择校乱收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层面重申“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但意见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在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减负只能走走形式、喊喊口号,要真正减负,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在择校与减负间,我会选择为孩子择校。”天水市秦州区某中学吴老师认为,很多地方都坚持“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但在解决择校问题上却显得力有不逮,“人才选拔、培养制度的缺陷,是择校热的重要推手。现在不仅城市学生择校热,农村学生择校的现象也很严重”。

“农村孩子涌入城区初中就读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城区初中班额越来越大,出现校舍、教学设备等资源紧缺的现象;而农村初中学校生源流向城区初中学校,致使农村初中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小,办学吸引力越来越弱,出现学生无心学、教师无心教的倾向。” 徽县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牛武军说。

为此,徽县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初中依据学籍系统统计的服务区域内小学毕业年级学生人数和各小学提供的毕业生名单编排教学班,学生凭入学通知书报到注册;乡镇初中学生转学到县城初中必须办理审批手续,须填写徽县义务教育学生异动审批表3份,分别由转出学校、转入学校加注意见盖章后到县学籍管理办公室审批盖章,3份表分别留存转出、转入学校和县学籍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要提供父母务工证明,户籍迁转和父母工作调动须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症结在哪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教育部出台的《实施意见》能否解决择校问题,大多数人表示不乐观。那择校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牛武军认为,《实施意见》对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城市初中择校热;但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资源配置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且教师队伍不稳定,短期内还难以有效解决城乡择校问题。

金塔县第二中学校长李发斌则认为,“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能够贯彻,至于择校热,《实施意见》会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为大多数学生择校基本都是由家长主导的,家长的观念一时无法改变。

在不少人看来,择校问题的症结主要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资源较为短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十分强烈,这都使得择校问题愈演愈烈。

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非常担忧《实施意见》可能会再次沦为“一纸空文”。他们认为,不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单纯“遏制”择校是不现实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出路在何方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解决择校这一难题呢?

在牛武军看来,解决择校问题的核心是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吸引力。比如,大力改善乡村学校校舍、教学及生活设施等硬件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特别是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同时,提高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的生活待遇,发放农村、山区学校教师岗位补贴,以良好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在教师培训、信息资源、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激发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示范授课、教改研讨培训等活动,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突出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办学吸引力。

在采访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学校发展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配置的不均衡,因此,薄弱学校要想发展好,吸引住学生,首先要从教师这一核心资源入手。

泾川县教育局干部陈海明认为,“择校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择师热”,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家长择校更多的是追求好的师资力量,这才是“择校热”的实质,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保证各校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缩小各校教学质量和影响力的差距,使孩子无论在区域内哪所学校上学,都能享受到一样的教师、管理资源。这样做,家长和学生“择校”的热情定会大为下降。

“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提升教师待遇,从而稳定教师队伍。如,提升农村教师、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其住宿、生活条件。职称评审、评先选优等向农村教师、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倾斜。”陇南市武都区一位叫袁长流的老师这样说道。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一位农村教师建议,可按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条件艰苦程度分别设立300~500元的山区、农村学校教师岗位补贴,使农村、山区教师岗位有吸引力。陇西县一位老师认为,应增加班主任津贴,落实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岗位补贴。

李发斌告诉记者,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彻底解决择校问题还得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问题,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导向的舆论宣传方面入手,转变家长的认识。与此同时,政策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制度保障。

泾川县中街小学校长王保有表示,学校要建立科学有序、运转高效、公正透明的小升初工作机制,规范入学,阳光招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主动接受监督。教育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决不姑息迁就,充分发挥惩戒的警示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均衡发展,仅靠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还远远不够,薄弱学校在获得政策倾斜后,还要主动发展,盘活资源,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

泾川县问城中学校长高俊奇表示,薄弱学校完全能办出特色,吸引到生源。他认为,可以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带薄弱校的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流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薄弱学校尽快改变现状。当然,薄弱学校要脱困,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自身“体质”。学校可以结合校情,充分挖掘所在地民俗、文化等资源,构建符合学生口味的校本、班本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爱学、爱学校。

近年来,面对择校热等难题,各地教育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也在不断努力。据泾川县教育局副局长康君介绍,泾川县从教育资源配置入手,一是优化布局调整,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办学条件均衡;二是完善教师管理,努力实现师资配置均衡。这其中主要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开展城乡教师挂职锻炼、交流任教及巡回讲学活动,建立“名师工作室”;三是强化督导职能,努力维护教育机会公平。着重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开展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及学校“三风”专项督查上下功夫;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校际发展均衡。具体是完善校际结对帮扶机制,在同一片区学校之间广泛开展“联片教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惠共享。

小升初招生入学政策链接:

■河北省石家庄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按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及家庭实际住址(以房产证为据)划片,免试就近安排入学。要求学生户口随父母,且户口和住址符合户籍管理有关要求(新建小区无派出所除外),即户口、住址和学生父母的房产证一致。不符合该原则,则由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各学校学位情况调剂安排。

按有关规定需在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来石务工经商人员子女,由学生家长持合法就业劳动合同或经商许可证明、居住证、户口簿、房产证或购房合同(租房户持房屋租赁证明)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实际住址所在地教育局指定的地点报名,并由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安排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不得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经批准的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外语口语测试,但不得进行其他方面的测试、考试和面试。

严禁学校举办重点班、快慢班、共建班,不准举办实(试)验班、特长班。

■山东省济南市

初中学校实行“整体对口入学”的免试招生办法。严禁任何学校以综合测评、能力考查等形式进行入学前考试。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区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跨学区招生。行业与单位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须按照教育部门批准划定的学区落实招生任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本学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携带证明子女关系的户籍证明、务工证明、暂住证(居住证)、现居住(租住)地证明、原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外出接受义务教育的证明,到现居住地县(市)区教育局办理相关入学手续。

初中学校招收的新生须按性别采用电脑随机混编的方法进行编班,不得以文化课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或分“快慢班”、“重点班”、“特色班”、“分层次班”等。公办学校要严控招收择校生。义务教育各学段择校生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一律不享有指标生和推荐生资格。

■浙江省

公办初中学校招生要严格按照就近入学要求按学区招收学生。公办初中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公办初中学校要严格实行平行分班,严禁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创新班”等。公办初中学校不得提前组织招生,不得通过任何形式的提前摸底争抢生源。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初中学校不得对学生申报就读民办学校设置任何限制条件。

■山西省太原市

坚持公办初中实行 “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入学和“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原则,并严禁跨县(市、区)在公办初中学校之间择校。各城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名义,将户籍和学籍不在本区的学生进行择校分配。

城市范围内的公办初中学校实行中小学相对就近、按小学毕业生户籍、住址一次性划片分配升初中的办法。户籍、住址分离的小学毕业生,视具体情况也可由实际居住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其入学,但学生不得择校。

非本学区范围内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参加升初中分配,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向毕业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上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户籍所在地相对就近安排升学,学生不得择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备“四证”(居住证或暂住证,监护人流动人口婚育证,以及原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或学校证明, 监护人用工合同或营业执照)条件的,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其到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自愿选择到民办初中学校入学,被录取且签订正式协议的,不再安排公办初中学位。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择校热免试小升初
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 吸引优秀人才任教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内容及建议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择校热”能否真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