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峡两岸文化建设研究

2014-04-14夏敏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孔庙合一儒学

【主持人语】宋时之福建乃儒家文化新的中心。注重儒释道的整合、带有准宗教意味的神秘性,是宋代福建儒学最为重要的特征。彼时闽中大地遍筑孔庙且庙学合一,孔子被抬进庙宇获得香火祭享,成为一时之尚。于亚娟《宋代福建孔庙选址及建筑布局》锐意穷搜各种史籍,对当时福建孔庙空间坐落做了全面分析,发现闽地孔庙刻意师法曲阜和京都,以庙供学,来满足士子读书进学之需,暗含了知识层与官方的互动。这种基于对史乘资料的实证分析,结论自然令人信服。孔庙空间分布的某些不约而同的表现,说明“三教合流”确为宋时儒学的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而这一趋向在晚宋闽中诗学名家、艾轩学派第四代传人林希逸的诗学理论中,表现得特别强烈。沈扬的《林希逸诗学思想的渊源与独创》一文关注到林希逸自觉融合“以正驭奇”、因静观物的儒家诗学理论与“参句如禅”的佛家诗学思想,认为儒禅合一的诗学思想是南宋理学与诗学高度结合的结果。作者进一步追溯艾轩学派关于文道关系的相关见解以及偏嗜《离骚》的传统,探视林希逸诗学的“折衷”所显现的独创,其结论均源自理据充足的较精到的分析。这两篇文章,对了解宋代福建以儒学为主导的文化所包含的特质提供了有益的研究视角和学术案例。

猜你喜欢

孔庙合一儒学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人剑合一
儒学交流在路上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全国孔庙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