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网络平台构建探索
2014-04-14王英波
王英波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计算机科,辽宁大连,116023)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就业发展的新途径,正在成为当前我国职业培养的主要趋势。但是,长期以来,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让定向企业了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以此更好的做好企业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借助当前吧企业引入学校,把学校引入企业的理念,构建了学生、企业和学校共同交流的平台。
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系统的好坏和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架构的设计。因此,对该平台的设计,采用传统的B/S 三层模式。而所谓的三层模式,就是将原来的数据层的功能分散出来,分成数据层和逻辑层,而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对数据尽心独立的维护,而不需要对终端进行更新和维护,以此大大的提高了系统效率。其中,数据层则主要是实现对学生、企业相关数据的检索、查询;逻辑层则主要执行相应用户请求,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对用户的请求进行逻辑分配;表现层则主要是提供与用户和系统交互的界面。其具体的架构如图1 所示。
2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工作进行分析,将本文的主要功能分为企业展示、企业实习、教师培训、订单培养、学生在线档案、系统管理等功能。其具体的功能设计如图2 所示。
其中系统管理则主要负责对系统的用户权限进行分配,而该系统则主要包括学生、学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企业管理员等角色。同时系统管理类负责对系统数据备份、删除和修改等。
企业展示模块则主要是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文化、企业技能等通过网上PPT、视频等方式直接传递给学校学生。而视频则主要包括企业现场技能授课的视频。以此把学生的“磨合期”消化在学校,使学校成为企业延伸的培训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生产实践过程也就成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生在视频企业人员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把在实践中体验进行理论的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而通过其中的网络平台企业文化的教育,使得学生更能够很好的具备职业意识,在学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企业实习则主要是为学习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而该模块在分为网上报名、网上筛选、网上公示和企业实习表现跟踪。学生通过网上报名模块,提交定向企业定岗实习的申请,学校根据相关的流程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公式到该网站,同时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进行跟踪。通过该模块可实现对企业人才培训的全过程监控,更好的实现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政策指导。
学生奖惩模块则主要包括对学生在校的表现进行奖惩,同时对困难学生进行补助。而通过该模块中的申请,学校结合学生综合表现,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订单培养模块则主要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企业的专业和技术,实现对企业专业技能的定向的培养,从而形成所谓的订单模式。而在该模块当中,则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课程、企业职业资格鉴定等。其中,人才培养计划则主要是结合企业的需求,对专业方向、招生数量进行定向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 学校和根据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确定岗位技能训练计划(包括订单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相关待遇(如奖/助学金、就业)等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培养方、委托方、受教育者)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对“订单”的具体化和细化。这种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甚至做到“无缝衔接”。这种模式为企业培养最合适的人才,大大节省了企业用人成本,将岗前培训时间基本缩短到零。而课程安排则主要是针对上述的培养计划,对不同的人才培养进行具体的课程安排和教材的开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等,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相统一的特色教材。职业资格鉴定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资格的鉴定考试练习。
教师培训则主要是针对教师网上远程培训资料,包括教师培养的课件、视频等。教师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线档案则主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查询,上课表现等综合情况。用人单位和学生通过查询即可实现对相关信息的了解。
总之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学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做好了就业工作,有更多的家长原意把孩子交由学校培养成才。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学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图2 系统功能设计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参孝文献
[1] 童莹.浅析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B/S 实训平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3:8260-8261.
[2] 吴向鹏,胡坚达,张作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以宁波校企通为例[J].职教论坛,2013,31:69-72.
[3] 许珍珍.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网友世界,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