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2014-04-14郭武
郭武
摘 要:电镀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因此,必须对电镀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通过阐述电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结合工程分析、产业政策和污染物收集系统等项目,提出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3-0152-02
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五金电镀项目多为委托加工,所用原辅材料较多,镀件来源较复杂。五金电镀项目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不仅要考虑项目采用的各种原辅材料和各种电镀工艺,还应对镀件基材进行成分分析,对镀件基材进行认真识别。例如,某五金电镀企业所用的原辅材料和工艺过程中均未涉及到污染物——铅,但其电镀废水中却检测出铅。通过排查发现,电镀废水中的铅主要来源于镀件基材合金中的铅成分。所以,在进行五金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识别时,应对项目镀件基材的来源、种类和主要成分进行详细分析,全面识别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出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防止出现评价因子的缺漏。
2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章节,会对项目的主体工程、生产工艺和污染源强等进行详细分析。与其他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方法不同,五金电镀项目的工程分析应结合清洁生产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
2.1 工程分析与清洁生产相结合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电镀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二级及以上。进行五金电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时,应在对项目的工程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后,根据《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 314—2006)的要求,对拟建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根据清洁生产水平的要求推动项目改进生产工艺和环境管理,提升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工艺水平是五金电镀项目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对五金电镀企业的调查发现,由于五金电镀项目镀种多、加工量小,且个别镀种品质要求高,大部分五金电镀企业均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手动电镀生产线。所以,环评中应明确手动电镀生产线的工艺改进措施,将其升级为自动或半自动生产线,清洗工艺提升为多级逆流自动清洗。这提高了工艺水平,也满足了清洁生产的要求。
电镀时带出液水平是五金电镀项目重要清洁生产水平的关键制约因素,因为带出液量的大小,决定了项目电镀废水污染物产生量的大小,同时还会影响镀层金属利用率的高低。带出液指标是五金电镀项目清洁生产水平的最重要的定量指标,也是工程分析中应考虑的重要内容。
带出液水平一般根据《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 316—2006)要求,同时参照《电镀手册》(第三版)进行核算,带出液的核算公式如下所示:
. (1)
在式(1)中:Wi——i镀种单位面积平板状镀件带出液的某种污染物产生指标,g/m2;
Pi——i镀种被测平板状镀件从生产线带出的金属离子或氰离子重量,g;
Qi——i镀种被测平板状镀件面积,m2;
Ci——i镀种镀槽或最后一级回收槽槽液的浓度,g/L;
Ri——i镀种单位镀件电镀面积的带出液体积,mL/dm2。
其中,单位电镀面积镀液带出体积Ri根据镀液带出体进行选取,《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 316—2006)中带出液指标核算以平板状镀件为依据,平板状镀件可被视为简单镀件,所以应根据电镀方式和简单镀件两个因素来确定单位电镀面积镀液带出体积。
带出液浓度Ci为镀槽或最后一级回收槽槽液的浓度,与回收槽更换频次、容积和镀槽液的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对五金电镀企业调查的统计结果可知,五金电镀企业的各个镀槽均应设置回收槽;镀槽浓度较高的珍珠镍和砂镍等电镀工序,应采取二级回收槽才能满足《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 314—2006)中二级水平的要求。带出液指标的核算为五金电镀项目的设备工艺分析及其改进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持。
2.2 工程分析与产业政策相结合
一个项目与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是这个项目能否建设的首要条件。五金电镀项目首先要明确项目拟采用的生产工艺是否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和《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如果是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生产工艺、设备,应予以否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中明确指出:“淘汰含有毒、有害氰化物电镀工艺(氰化金钾镀金及氰化亚金钾镀金(2014年)),银、铜基合金及预镀铜打底工艺(暂缓淘汰)。”所以,五金电镀项目应逐步淘汰含氰电镀工艺,环评报告中应对暂缓淘汰的含氰电镀工艺的必要性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研发替代工艺的建议。同时,电镀项目环评中还应明确项目建设是否满足国家和地方的行业准入条件、重金属污染控制要求等,全面做好项目建设与当前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2.3 明确电镀废水分质分流收集系统
根据《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2—2010)要求,电镀废水应实现分质分流和分质处理,明确指出电镀废水分质分流收集系统是五金电镀项目工程分析的重要内容。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规定,在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监控的污染物,均应分别收集。根据电镀废水的特点,电镀企业废水一般最低应分为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油废水和综合废水(不含一类污染物)等五股废水进行收集、处理,部分企业还将焦铜废水和地面冲洗废水分别收集处理。某五金电镀企业废水实现了七水分质分流和分质处理,电镀废水分类收集方案如表1所示。电镀车间分区防治,按照废水排放种类,分为含氰区、含铬区、含镍区、前处理区和综合区等。各个区域均采取隔堤进行分割,杜绝废水通过水洗槽溢流排放到地板,而是直接通过管道接入各自分质管道。其中,含铬、含氰和含镍区域的地面冲洗废水应进入各自的分质分流收集管道。通过构建电镀废水分质分流收集系统,实现了电镀废水达标排放,从而提升了环境管理水平。
3 污染防治措施
电镀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应按照《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2—2010)和分质分流的情况进行废水分质处理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电镀废气一般主要采取槽边吸风和槽顶集气两种方式进行收集,废气处理主要采取碱液喷淋(一般酸雾)和网格式净化(铬酸雾)等措施。环评报告中应重点对电镀项目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合某电镀企业的实际情况,电镀项目采取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如下所述。
主要防治措施有:①根据厂区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的污染物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合理进行防渗区域划分,将厂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不同的污染防治区采取不同的防渗措施;②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针对电镀企业的防渗规范,所以,环评报告中建议参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和《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 1303—2010)提出电镀企业不同污染分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电镀企业的实际情况,电镀企业的污染防治分区和采取的防渗措施如表2所示。
4 其他重点分析内容
4.1 总量调剂
电镀项目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环评报告书编制的过程中,应将其提交环保主管部门,进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调剂,以满足国家的总量控制政策。
4.2 选址分析
五金电镀项目的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重金属“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电镀集控区的入驻条件和产业准入条件应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要与周边环境相容,以满足环境防护距离的要求。
4.3 环境管理
良好的电镀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是提高电镀项目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环境管理水平高,其资源利用率和水利用率等均较高,可以为企业节约资源,降低产品的消耗。
5 结束语
总之,为了做好电镀工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采用工程分析与清洁生产和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清洁生产和产业政策分析,找出项目建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以促进项目工艺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保证电镀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屠振密,张景双.环保无害化电镀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1(08).
[2]李宁,于元春.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J].电镀与精饰,2005(05).
〔编辑:曹月〕
3 污染防治措施
电镀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应按照《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2—2010)和分质分流的情况进行废水分质处理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电镀废气一般主要采取槽边吸风和槽顶集气两种方式进行收集,废气处理主要采取碱液喷淋(一般酸雾)和网格式净化(铬酸雾)等措施。环评报告中应重点对电镀项目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合某电镀企业的实际情况,电镀项目采取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如下所述。
主要防治措施有:①根据厂区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的污染物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合理进行防渗区域划分,将厂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不同的污染防治区采取不同的防渗措施;②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针对电镀企业的防渗规范,所以,环评报告中建议参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和《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 1303—2010)提出电镀企业不同污染分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电镀企业的实际情况,电镀企业的污染防治分区和采取的防渗措施如表2所示。
4 其他重点分析内容
4.1 总量调剂
电镀项目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环评报告书编制的过程中,应将其提交环保主管部门,进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调剂,以满足国家的总量控制政策。
4.2 选址分析
五金电镀项目的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重金属“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电镀集控区的入驻条件和产业准入条件应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要与周边环境相容,以满足环境防护距离的要求。
4.3 环境管理
良好的电镀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是提高电镀项目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环境管理水平高,其资源利用率和水利用率等均较高,可以为企业节约资源,降低产品的消耗。
5 结束语
总之,为了做好电镀工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采用工程分析与清洁生产和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清洁生产和产业政策分析,找出项目建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以促进项目工艺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保证电镀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屠振密,张景双.环保无害化电镀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1(08).
[2]李宁,于元春.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J].电镀与精饰,2005(05).
〔编辑:曹月〕
3 污染防治措施
电镀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应按照《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2—2010)和分质分流的情况进行废水分质处理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电镀废气一般主要采取槽边吸风和槽顶集气两种方式进行收集,废气处理主要采取碱液喷淋(一般酸雾)和网格式净化(铬酸雾)等措施。环评报告中应重点对电镀项目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合某电镀企业的实际情况,电镀项目采取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如下所述。
主要防治措施有:①根据厂区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的污染物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合理进行防渗区域划分,将厂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不同的污染防治区采取不同的防渗措施;②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针对电镀企业的防渗规范,所以,环评报告中建议参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和《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 1303—2010)提出电镀企业不同污染分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电镀企业的实际情况,电镀企业的污染防治分区和采取的防渗措施如表2所示。
4 其他重点分析内容
4.1 总量调剂
电镀项目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环评报告书编制的过程中,应将其提交环保主管部门,进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调剂,以满足国家的总量控制政策。
4.2 选址分析
五金电镀项目的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重金属“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电镀集控区的入驻条件和产业准入条件应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要与周边环境相容,以满足环境防护距离的要求。
4.3 环境管理
良好的电镀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是提高电镀项目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环境管理水平高,其资源利用率和水利用率等均较高,可以为企业节约资源,降低产品的消耗。
5 结束语
总之,为了做好电镀工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采用工程分析与清洁生产和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清洁生产和产业政策分析,找出项目建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以促进项目工艺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保证电镀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屠振密,张景双.环保无害化电镀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1(08).
[2]李宁,于元春.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J].电镀与精饰,2005(05).
〔编辑: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