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方法

2014-04-14周怡

科技与创新 2014年3期

周怡

摘 要:中国古建筑以其木结构的独特气质而举世闻名,然而由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古建筑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分析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发展现状,提出了适合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宏观保护法和微观保护法。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宏观保护法;微观保护法;古建筑保护;古建筑修复

中图分类号:TU3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3-0134-02

1 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现状分析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很早就开创了丰富灿烂的建筑文化。古建筑是历史的缩影,有极其珍贵的价值。中国古代建筑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独特体系。虽然木结构在建筑中能起到装饰和支撑作用,但是木质结构很容易遭到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建筑的结构和雕饰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2014-01-11,有1300多年历史的香格里拉狄克宗古城发生火灾,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木结构古建筑的急迫性。

我国近代开始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8年成立古物保存委员会;1929年由朱启铃等人发起成立古建筑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1934年,梁思成对古建筑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也便成为后来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入门教材;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出台,正式将文物保护列入法律管理的范围,从此,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保护走向正规,并与世界接轨。

2 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方法

2.1 宏观保护法

2.1.1 做好城市的规划工作

要保护好古建筑,先要将古建筑的保护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然后根据政府部门的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订适合自己城市的古建筑保护规则。通过保护规则,划定出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改善周边环境,为古建筑保护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地处理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应将古建筑孤立起来进行单独保护,而是应让其再生,在城市中扮演更好的角色。

2.1.2 建立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体制

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应制订具体的文物保护方案,按照既定方案落实好保护工作,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古建进行勘察检测,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对于新发现的文物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文物流失,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报告,将它们归入档案。

2.1.3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创新

中国各个时代的古建筑非常丰富,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步加强,新发现了大量的文物,但与此同时,古建筑保护的专门人才相对较少,已不能满足古建保护的需要,并且不少文物保护工作者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在一些修缮工作中,由于技术因素带来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可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在一些高等院校设立古建筑保护相关专业,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培训学习,结合国内古建筑的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的古建筑保护技术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以达到更好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

2.1.4 提高全体公民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很多游客保护古建筑的意识比较薄弱,在游览胜地经常可以看到刻字等破坏文物的不良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特别是当地有古建筑的城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古建筑等活动,让青少年切身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增加对古建筑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古建的保护意识。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随便开放古建筑为旅游景点,这对古建筑的保护极为不利,相关管理部门不能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让古建筑沦为赚钱的工具,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文物保护的初衷。政府可以鼓励一些民间团体多开展一些类似摄影展的活动,用美好的影像去冲击人民的视觉神经,激起公民的保护意识。另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制订政策,用津贴和免税等方法鼓励人们保护、维修和使用文物建筑。

2.2 微观保护法

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不仅需要宏观控制和指导,还需要具体的保护技术和方法,也就是微观保护。微观保护不仅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需制订严密的计划,进行严格修缮保护。具体保护过程如下:①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中维护和修缮古建筑的原则。②根据保护原则制订维修方案,在方案制订之前,要对古建筑进行勘察、记录、资料搜集和社会调研。古建筑是历史文化沉淀的精髓,每一座古建筑物都必须谨慎对待,在维修方案不明确之前,宁愿选择支撑保养也不要盲目动手。③落实方案。我们不仅要从古建筑外表进行保护,还要从内部进行维护和加固,如果传统的技术不能满足要求,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辅助,使之防风、防潮等性能更好。当然,这是在不改变古建筑整体风貌的前提下进行的,要充分体现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即“修旧如旧”原则。④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应进行验收,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有力的依据。

3 结束语

木结构的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城市历史文明的见证,保护它们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政府应该大力宣传,把握好大局,不但要站在宏观角度上科学地处理城市规划和古建筑保护问题,而且要将具体的保护方案落实到实处;作为科研人员,应该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认真总结经验,时刻关注古建筑保护的动态信息,在方法和技术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力争使古建筑保护水平更上新台阶;而作为普通公民,应该自觉形成古建筑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加入到保护古建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刘娇.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民居,2013(11):104-105.

[2]王可.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与修复[J].社科学论,2013(5):184-185.

[3]李超.山西南部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中保护方法研究[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9.

〔编辑:陈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