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4-04-14谭吉勇

科技与创新 2014年3期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

谭吉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行业的发展态势也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铁路系统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铁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铁路机务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铁路;机务系统;风险隐患;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3-0084-02

随着铁路建设的全面开展,新设备、新技术陆续投入使用。CRH(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开行的增加、和谐号大功率机车跨局运行,特别是防洪、施工、调车、路外和雾季行车等安全隐患的凸显,都使铁路行车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可见,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任重道远。

1 机务系统安全管理现状

1.1 作业标准不精,应急处置效率不高

作业标准不精,是指乘务员现场简化作业标准,不按规定鸣笛、站停不检查走行部、手长时间离开自阀手柄和不进行呼唤应答等现象时有发生。

应急处置效率低主要表现在:职工教育师资有限、乘务员不能及时接受培训、工学矛盾日益凸显,乘务员对部分机型构造、故障现象不熟悉,在发生机车故障时,不能够快速地发现和解决机务故障。

1.2 安全风险隐患突出

1.2.1 旅客列车未按标停车的风险

繁忙车站接发旅客较多,对标不准易造成车站秩序混乱,存在威胁人身安全的隐患。

1.2.2 监控参数错输安全风险

监控错输造成监控失控,可能耽误列车运行,甚至有可能造成超速脱线等安全事故。

1.2.3 调车作业安全风险

乘务员在调车作业中,不认真执行调车“五个一”作业标准,调车作业碰轧脱轨器、防护信号或未撤防护信号动车、调车作业超速等都存在安全风险隐患。非集中联锁区段“要道还道”执行不到位,造成道岔开通状态的假象,导致挤岔事故。

1.2.4 防洪安全风险

线路塌方落石、乘务员间断瞭望、措施不果断、区间降特大暴雨和Ⅰ级防洪点联控无应答等环节都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1.2.5 新提职人员的安全风险

目前,新提职司机和学习司机较多,跨线调动人员也比较频繁,大量新提职人员和新转线人员上线后对线路状态不熟悉;新提职人员的行车经验不足,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较差。

1.2.6 折角塞门关闭行车风险

乘务员未按规定试风作业,不按规定查询列尾。停车再开时,不按规定与运转车长核对风压,造成不能及时发现折角塞门关闭,有可能造成列车分离、列车冒进等行车事故。

1.2.7 路外安全风险

非封闭线路行人较多或大型牲畜上道等情况,都会危及行车安全。

1.3 司机执行力不足,重点工作落实不到位

1.3.1 指导司机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从对基层车间调研来看,指导司机监控分析、录音分析、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少且质量不高。未突出本线路安全关键点的分析检查,在视频、录音分析方面存在走过场。未深挖乘务员作业环节问题,未结合调车“五个一”和“十确认”关键环节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

1.3.2 关键环节卡控不到位

突出表现在指导司机关键时段添乘覆盖、关键区段的现场检查和指导组关键人员帮教转化落实不好。而且现场检查集中在始发、终到站,中间站检查少,且对关键时段的检查普遍完成不好。

1.3.3 工作未按照时间节点完成

主要原因是台账较多,日常工作量大,顾此失彼。同时,在驻外点换班交接时马虎,造成接班指导司机对之前布置的重点工作不清,未进行落实。

2 对运用安全管理的粗浅建议

2.1 加强风险研判,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风险研判准确,措施控制得力,安全风险则低,反之则高。因此,我们在研判过程中要做到:①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正确把握山区铁路复杂性、多变性,准确研判瞭望风险点,将风险管理贯穿至每一个作业关键环节,强化对行车安全的控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②在段、车间、车队开展自查分析。重点把握调车作业和列车运行两个关键环节,梳理瞭望困难地点、瞭望关键区段,建立瞭望安全风险问题库,完善防控措施,及时处理乘务员作业中的风险。

2.2 强化日常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强化日常培养,提升乘务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企业

的管理,降低安全风险。这就要求企业:①抓实日常培训。以“安康杯大联赛”“百日提标、百弱补强”等活动为载体,日常培训以“五个一”为依托,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每月一练、每季一赛”,促使加深职工对规章制度和行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乘务员作业水平和安全意识。②开展典型案例教育。将以往责任瞭望事故作为原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深入剖析,把每一起事故都当作一面宝贵的镜子,组织乘务员开展讨论和反思,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乘务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③开展作业标准培训。要贴近基层实际工作,扎实开展行车安全规章、非正常行车应急处置和一次作业标准等关键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升乘务员的自身素质。

2.3 紧盯现场关键,夯实安全基础

各级管理人员要齐心协力,坚持“源头抓待乘、运行抓监控、车动抓瞭望、全程抓联控、职工抓两纪、干部抓作风”的工作方针,强化现场安全盯控,将事故苗头压制在初期阶段。

通常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合理制订检查方案。卡控关键时段、关键区段、关键站场和关键人,采取添乘、“检字牌”“蓝白灯假设”和现场监听等方式,重点抽查乘务员瞭望、问路调车、信号确认制度落实情况,让乘务员养成“车动集中看、瞭望不间断”的良好作业习惯。②狠抓待乘管理。坚持每天中午、下午、夜间三个时段进行待乘检查,确保乘务员作业前充分休息,保证工作中精力充沛。③抓好行安设备分析。利用机车在线视频全程监控乘务员现场作业,利用录音笔分析、强化乘务员呼唤应答的标准,利用监控分析提升乘务员操纵水平,确保现场作业中自控、他控、互控措施得以落实。④提升干部履职尽责能力。站、段纪委要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坚决制止管理中“依赖思想、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杜绝“好人主义”,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的管理理念,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切实提高干部的履职尽责能力。

2.4 发动全员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行车安全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也不是停留在管理层的,而是要分解到每个环节和每个个体当中。要加强对乘务员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向管理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的发展理念。把每一位职工都培养成安全管理者,让他们深知只有安全才会有效益,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日常安全管理中,发挥群体效应,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行车安全。

此外,要形成干部包班组、工人包岗位和车间管理层,要在关键时段深入现场,督促乘务员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真正做到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达到上下协调,保证工作不脱节。

2.5 加强班组建设,提升基层工作效率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站段各项规章制度的落脚点。正所谓“上边千条线,班组一针穿”,管控事故就是从管控违章做起,而班组建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作业事故的安全。加强班组建设需要:①健全完善班组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坚持指导组可视化管理,结合915运用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做到“安全传达每事必到位、安全状况每周必分析、关键人转化每旬必跟踪、监控文件每月必覆盖、作业指导添乘每季必覆盖”,让指导司机及时掌握指导组乘务员的安全状况,从而提高班组长对职工的管理能力,有效地防止作业事故发生。②深化先进评比。开展“星级司机”“红旗班组”和“示范车队”三级评比,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从而让职工自觉按标作业,有效地降低作业事故的风险。③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坚持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流程,不断规范班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班组职工在生产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更加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2.6 健全奖惩机制,抓实责任主体

考核是推动工作的有力杠杆,奖励则是调动积极性的有力工具。行车事故归根结底是由人的主观或客观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要有效地保证行车安全,安全制度的制订、完善与落实是重中之重,其中奖惩机制则是安全制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

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对象,找准责任主体,坚持“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的原则,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杜绝“好人主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②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安全的核心是“人”,而良好的激励机制能提高乘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管理中,我们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体现到评先、评优、入党、标兵旅游等各方面,同时对防止事故发生、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扬,从而形成以先进引路、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③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要坚持责任落实到人,使每项工作指令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整改时限、有追踪复查和有考核评估,从而形成管理闭环,保证各类方针、政策、制度能及时得到贯彻和落实。

〔编辑:李珏〕

猜你喜欢

铁路安全管理
海底铁路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