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奶牛DHI技术推广效果与措施
2014-04-14童建军张海荣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文│童建军 张海荣(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奶牛DHI技术充分体现了“能度量,才能管理;能管理,才能改进;能改进,才能见效”。
一、推广应用情况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三个单词词首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在国内一般称之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对规模奶牛场(小区)奶牛的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产奶量等基础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每月对泌乳牛个体奶样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项目进行测定,运用分析软件对牛场信息和乳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各种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技术人员根据报告准确找出牛只、牛群和牛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订改进计划,采取措施整改提高,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量化管理,使牛群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1994年农业部实施“中加奶牛综合育种项目”,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陕西省就是在实施“中加奶牛综合育种项目”时首次引进该技术,由西安市奶牛中心承担测定工作,在西安草滩农场5个奶牛场和杨凌科元等个别牛场试点。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区市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该项目的实施,购置了分析仪器,建成了陕西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在全省组织完成了奶牛登记建档和规模养殖场(小区)的调查摸底工作,选派技术人员参加农业部的培训,为开展DHI技术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2009年正式开展测定工作,在关中五市一区的奶牛优势产区进行应用推广。2009—2013年全省参测的奶牛场(小区)分别为85个、81个、69个、45个和52个,有效测定牛的头数分别为14562头、15180头、19770头、27674头和28822头。参测牛场(小区)进一步得到优化,测定头数不断增加,参测牛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推广应用效果
1.推广数量不断增加。在参测的85个牛场(小区)中,对不严格按规程采样、不能科学使用测定报告或整改的小区和个别牛场,取消参加测定资格,使参测牛场得到进一步优化,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虽然参测牛场数量有所减少,但有效测定的奶牛数量不断增加,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据统计,有效测定牛头数由2009年的14562头增加到2013年的28822头,翻了一番。2013年以来,许多养殖场纷纷要求与测定中心起订协议,开展此项工作。
2.牛场单产不断提高。据测定统计,参测的规模牛场305天的平均产奶量从2009年的5769千克提高到2013年的7002千克,4年提高了1232千克,提高幅度达21.37%。其中平均单产7000~8000千克的牛场和平均单产8000~9000千克的牛场分别增加了7个和4个。西安现代农业第五奶牛场2013年首次突破平均单产9000千克的大关,成为陕西单产最高的牛场。
3.乳品质量不断提升。据测定,参测牛场平均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和总固分别比未参测场高出了0.06%、0.3%、0.24%和0.52%。参测牛场的体细胞数平均为34.1万个,而未参测的牛场体细胞数都在80万个以上,有的高达200万个以上。在参测牛场中有一批牛场的生鲜牛奶通过了无公害畜产品和有机牛奶的认证。DHI技术的应用使乳品品质有了显著提升,质量安全进一步得到保证。
4.奶牛疾病不断下降。据调查统计,参测牛场中,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由2009年的30%、5%和7%降低到2013年的20%、2%和1%。牛群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5.管理水平不断提升。DHI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体系,不仅要求牛场的技术人员看懂报告,还要求根据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应用奶牛选种选配、饲料配制、TMR技术、人工授精、疾病治疗、环境控制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这就迫使技术人员不断学习钻研许多新的科学技术,从而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升了牛场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在2011年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考核中参测牛场有20人获得奶牛DHI报告解读员职业资格证书,10人获得了“金蓝领计划高技能人才”证书。
6.牛场效益不断提升。据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畜产信息科监测,2009年至2013年鲜奶平均收购价分别为2.49元/千克、3.05元/千克、3.28元/千克、3.32元/千克和3.51元/千克。据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统计,2009年至2013年参测规模牛场平均产量和有效测定牛的头数分别为5769千克、5827千克、5901千克、6489千克、7002千克和14562头、15180头、19770头、27674头、28822头。经测算,参测的奶牛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2321万元。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抓宣传提高认识。尽管奶牛DHI技术在陕西引进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只是在中加项目实施的个别牛场应用,其他的牛场和养殖小区对该技术缺乏理解。为了尽快使更多的牛场、小区和业务单位了解和认识该项技术,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于2009年在《陕西科技报》采用站长答记者问的形式刊登专版进行了专题宣传,并将该报加印5000多份发放到各级畜牧站、奶牛场和小区。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先后在《中国畜牧业》《中国乳业》和《陕西农业》等杂志发表了《以DHI技术提升陕西奶牛生产水平和效益》《对推广奶牛DHI技术的思考》《谋划我省奶牛DHI技术推广》等文章12篇。编印了奶牛DHI技术宣传彩页3万多份,利用各种会议、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和动员。
2.抓建档奠定基础。为了使奶牛DHI技术应用推广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于2008年和2009年组织了全省奶牛登记建档和规模养殖场(小区)的调查工作。对全省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场和养殖小区数量、分布和联系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备案。对全省11个市(区)的85个奶牛养殖主要县(市、区)的奶牛场和养殖小区,完成了461419头登记建档工作,建档率达到93.2%。扎实地规模养殖调查和奶牛登记建档工作为奶牛DHI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抓培训提高素质。为了使DHI技术尽快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奶业协会的帮助指导下,先后举办了“陕西省奶牛登记建档技术培训班”、“奶牛DHI检验员技术培训班”、“陕西省奶牛DHI报告解读技术培训班”和“奶牛TMR技术应用培训班”等各类技术培训班(会)20多场(次),对实验室化验员、牛场技术员和畜牧系统业务干部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了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4.抓指导提高效果。奶牛DHI技术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严格的工艺流程,必须正确的解读报告,查找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才能发挥技术优势。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建立了奶牛信息平台,成立了奶牛专家服务团队,编印了《测奶科学饲养管理奶牛》教材,巡回各个参测牛场,深入一线帮助牛场解读测定报告,现场发现存在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提高养牛场DHI技术应用效果。
5.抓整改提高效益。奶牛DHI技术充分体现了“能度量,才能管理;能管理,才能改进;能改进,才能见效”。经过2009年的应用,发现一些牛场和小区参加了DHI测定,却没有见效,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些场区一直没有采取整改措施。针对这一情况,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下决心狠抓牛场整改。对不能按照操作规程采样或不进行整改的场区要求规范采样和下决心整改,否则就停止该场奶样的测定。2010年起,在参测牛场重点开展DHI技术、TMR技术和牛场管理软件应用的“三位一体”技术捆绑模式推广。同时又将DHI技术、TMR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圈舍改造技术、规范化挤奶技术等先进技术集成在牛场应用推广。宝鸡市澳华现代牧业有限公司2009年参加奶牛DHI测定,接受了专家建议,添置了TMR搅拌车,应用了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并对运动场进行了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高峰奶、持续力和305天奶量分别从2009年的21.77千克、92.07%和5498千克/头增长到2010年的27.81千克、111.46%和6982千克/头,体细胞数从2009年的106.19万个/毫升下降到2010年的72.43万个。陇县和氏杜阳牛场是从2010年开始参加DHI测定,在专家的指导下,购进了优质苜蓿干草,应用了TMR技术,在运动场增设了卧栏等,2013平均体细胞数为55.58万个/毫升,较2010年的184.95万个/毫升降低了69.9%,测定日平均产奶量和高峰奶量分别由20.33千克和23.0千克提高到24.35千克和30.90千克,提高了19.8%和34.3%,高峰日也由175.3天逐渐降到101.07天,脂蛋比保持在1.12~1.3的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