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原:坚持不懈 永争一流
2014-04-14
归原董事长王占利
延庆县地处北京市西北部,是首都生态涵养区,现在的延庆山灵水秀,空气宜人,2013年被授予“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就在这风光秀美的地方,谁能想到十六年前,有一个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无以为继的奶牛养殖场——康庄镇奶牛养殖场,也就是现在北京归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归原)的前身。当时场里的72头奶牛也仅有8位工人照料,然而这仅有的8位工人的工资都难以发放。最初,当时经营餐饮小有所成的王占利只是受镇领导之拖帮养殖场销售牛奶,但却无法从根上解决养殖场的困境,几经思索,王占利决定出手接过这个烂摊子。
刚接手牛场时,牛群长期的精粗饲料饲喂严重不足,体况特别差,“朋友曾和我开玩笑说,要我留心每天的天气预报,因为如果风大,我的牛会因为太瘦被吹上天。”每天保证牛群不断粮是压在他身上的头等大事。有一次,副场长跑来告诉他,牛已经好几天没有精料了,玉米秸秆也只够喂两天的,原本联系好的牧草又没有及时拉到。为了不让牛群挨饿,王占利只好亲自骑着板车到附近的村民家中收购废柴草来给牛群充饥。
“那时,朋友们到牛场来看我,我不是在拉牛粪,就是在挤奶,所有朋友都不相信我这个爱干净的悠闲小老板,当起了实足的‘放牛郎’”。接手牛场那段日子,他每天都会忘记自己是否洗脸,睡觉也从不脱衣服,饿到不行的时候,才想起还没有吃饭,“不过辛苦没白费,当年牛场便恢复生产,实现了扭亏为赢。”
一、重要决定:走出延庆去交原奶
有了第一年的经验,王占利从过去的蛮干与盲干中渐渐解脱出来,开始有计划地安排全年的生产,奶牛场的工作逐渐进入了正轨。为更好地发展奶牛养殖业,他吸收了附近52户农民和自己一起养奶牛,并成立了康庄奶牛养殖合作社。
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正当王占利准备雄心勃勃大干一场的时候,一直收购其原奶的县乳品厂出现了经营危机,奶户交售的原奶不是被拒收就是被压价,而且结算奶款的时间一拖再拖,甚至提出用毛巾、肥皂等物品代替现金结账的情况。
为了给企业和奶户找一条生存之路,王占利购买了原奶运输车,成为全县第一个走出延庆交原奶的养殖场。不久,县里惟一的乳品厂倒闭了,而因为王占利及时购买了运输原奶的车子,为原奶找到了销路,才没有使这次的事件对养殖场造成太大的影响。但王占利却通过这件事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农民与职工真正受益,必须自己从生产到销售建立完善的链条,否则养殖场的劳动成果随时都有可能被抹杀。
在突破就地坐等销售的困局后,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每年都有小的提升。2003年,“康庄奶牛养殖合作社”更名为“北京市兴利鹏奶牛养殖中心”,并完成了第一次改建,奶牛的存栏数达到了500头,饲料地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从饲料地的种植到收割实现了全部机械化,这也使附近1000余户的村民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走上了富裕道路。
2003年、2004年养殖中心先后被延庆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标准化先进示范基地”,被中国奶业协会评为“全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2004年还荣获了“京郊农业现代化、先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农业标准化优秀单位”等称号。
二、再做尝试:用心做有机奶品生产企业
养殖场虽得到了发展,但长期受制于乳品加工企业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改变。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奶量的大量增加,2004年鲜奶的销售出现了问题。就在王占利苦于寻找解决方法的时候,他在一次牧草论证会上结识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李胜利教授。
李教授告诉王占利,如果想提高产品质量及附加值,可以借鉴外国优秀乳品企业的发展经验,生产有机奶。而正是这句话,让王占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申报生产有机奶。“我知道生产有机食品的困难性,虽然资金短缺,但我看好有机食品。”王占利对于养殖场转型发展有机牛奶的思路坚定不移。
2005年1月19日,在延庆农委的帮助下,延庆农委三楼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延庆有机奶专家论证会。2006年,在李胜利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奶牛场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技术依托,开发研制了有机奶的产品生产。同年4月,成立了北京市归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有机奶产品生产企业,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种植、养殖、加工全程有机产品认证。这一年,归原还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反刍科技学院确定为“奶牛动物实习基地”。而且被延庆私营个体经济协会评为“先进私营企业”。至此,王占利正式踏上了发展有机奶的道路。
三、严把质量:倒掉一吨也不造假一杯
在消费者眼中,“有机”离不开“高质量”,王占利深谙此道。自从接受了有机理念后,王占利始终向员工灌输“宁肯倒掉一吨也不让一杯不合格的奶品流向市场”的理念,对他而言,保障品质远在盈利之上。
2010年底,国内一家知名乳企的副总加入归原做销售副总,他一来便给厂子拉来了一笔大合同,即向某单位销售5000箱归原有机牛奶,这一笔单子有20万的利润,却被王占利给回绝了,理由是合同写明3天交货,而自家奶牛一天产奶极限是3吨,需要7天时间才能完成交货。按照那位销售副总的意思,公司可以签下合同,私下暗收奶源贴牌供货,但王占利态度很坚决,“我不会为了满足市场,而欺骗消费者。”而那位能力出众的副总一怒之下也辞职离去,前后在归原入职不到7天。类似的事情并非一例,这个看重产品质量远胜于市场销售的老总,也被很多慕名而来的合作者或同行认为是个疯子,甚至被讥笑为“小农意识”。
“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一个企业家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我发展有机奶品,是因为我认同它的理念,安全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份执念。”王占利说。为了搞好有机乳制品,2006年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有机奶产品生产车间,从日本购进了一套现代化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投资3万元,引进了奶牛多功能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建了奶质化验室,每天对原料奶及产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批批合格。
归原现有饲料种植基地2000余亩,饲料地种植的籽种肥料完全由公司统一配送,保证不使用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有机饲料的种植过程中,大量招用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给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公司在有机饲料收购中,以高出市场30%的价格,使这些农民平均每户年增收4000多元。
为了确保有机奶的安全可靠,公司从源头抓起,实行种养一体化,生产规模化,严格按着有机奶的生产要求,以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规范种植与养殖的流程管理,建立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有机种养循环生产体系,形成了种植与养殖共生,生产与加工配套,原料与产品一体的大型有机循环经济实体。
归原拥有目前世界先进的榨乳设备,此设备能将原料奶中每头牛的脂肪、蛋白、体细胞、细菌数等数据在挤奶过程中,准确地将数据记录下来。为了保存牛奶的新鲜自然品味,此设备还能在4~6分钟时间内,迅速将牛奶从39℃降至4℃~6℃保鲜。而且,归原生产的有机奶从牛身体挤出到加工,全程实现密闭式生产管理,整个加工过程牛奶不与空气接触,杜绝一切污染可能,并且实现了全程可追溯。
四、理想没有止境
归原的上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产品产量有限,目前的产品只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驻华使馆以及钓鱼台国宾馆等北京一些大的饭店和八达岭等著名旅游景点。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企业家,经过到国外多次考察参观学习交流,王占利又产生了非同一般的远大理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喝上最健康、最天然的有机牛奶,利用一杯普普通通的牛奶,来改变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强壮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现在的归原,早已经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归原”品牌承载着归原人“健康、责任、梦想”的产品灵魂,为首都经济发展、百姓食品安全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