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威廉姆斯他不是真正的快乐
2014-04-14严敏
25年前,他是《死亡诗社》中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声音的船长;17年前,他是《心灵捕手》里帮助天才问题少年打开心扉的教授;7年前,他是《年度人物》中说话尖酸刻薄的脱口秀主持人;2014,他是《疯人疯语》中思维敏捷的传奇广告人;而以后,将不会再有新的惊喜,他去了一个叫做“天堂”的地方。请记住他的名字,罗宾·威廉姆斯。文/严敏编辑/王点
喜剧天才养成记
1951年,罗宾·威廉姆斯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孩提时代,玩具是罗宾最好的小伙伴。他喜欢一个人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起罗宾喜剧灵感的初来源,那一定是他的母亲。母亲那些幽默的笑话总是能将小罗宾逗得开怀大笑,这对他那严肃的经理父亲却一点也不奏效。渐渐的,这些笑话成为他跟母亲之前的一种默契,也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
时光荏苒,转眼间小罗宾长大了。进入大学的罗宾主专业是经济政治,但难以抑制表演欲望的他选修了即兴表演艺术。萌发的表演激情一下子被点燃,罗宾沉浸到表演艺术中。从小便开始积累的喜剧灵感,加上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罗宾的表演总能让人捧腹大笑。别人的肯定成为罗宾奋斗的动力,他决定在喜剧这条路上走下去。1973年,22岁的罗宾只身一人来到纽约学习表演,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寻找着机会。从《幸福的日子》的牛刀小试到《默克与明蒂》的出色表演,罗宾迅速走红美国与欧洲。人气暴涨的罗宾又连续主演了《天堂俱乐部》、《幸存者》等影片,得到美国《时代》周刊的称赞。他将每部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呵护着,他想要把最精致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演艺圈中,悲情、文艺的角色更容易出现演技派。这一规则无形中局限了喜剧明星,似乎喜剧演出是一种浮夸的生活常态本色出演,不需要太多演技,很难得到大家认可。但即使困难重重,罗宾还是凭借着多倍的努力向大家证明,他不是一个“小丑式”的喜剧演员,他的表演有思想有灵魂。喜剧只是他的演绎方式,角色内心的完美解读和主旨的传递才是他的意图所在。经过14年的磨砺,罗宾带着电影《早安,越南!》冲击人生第二高度。天才是不会被埋没的,影片为他赢得了金球奖的“最佳男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提名。这之后,罗宾的道路似乎顺坦了一些,《死亡诗社》、《玩具》、《心灵捕手》将他的事业推向顶峰。他这一生,出演了88部电影和电视作品,获得过3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次最佳男配角奖,11次金球奖提名,他是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第6901颗星。
喜剧与“精分”一步之遥
罗宾将喜剧人生停留在了银幕上,现实中,他并不快乐。巨大的压力使其患上重度抑郁症,为了保持清醒,酒精与药物成了他的精神依赖。就在去世前一个月,他还曾进入戒毒中心接受治疗。回想起来,许多知名的笑星都有类似的悲剧:例如主演《摩登大圣》的理·杰尼曾名列“百大独角”笑星榜,却在2007年3月的一个早晨举枪自尽,后证实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狂想症;再如弗·普林兹与其妻离异后,当着经纪人的面自杀,死时22岁……笑星们台上耍宝,台下情绪低落,各自也都有着不同的解决之道:伍迪·艾伦在电影里总是借冷幽默逗笑观众,在生活中却患有焦虑、忧郁等心理疾病,但他把这些转化为喜剧笑料并进行自我治疗;金·凯瑞年幼时为逗重病母亲笑,想尽办法模仿名人,甚至撞墙,从影后一副“橡皮脸”功夫了得,但私下里却沉浸在无法控制的忧伤中,服用抗抑郁药暂时摆脱烦恼。
我们不由得思考,喜剧表演者内心都很脆弱吗?英国一本心理学期刊分析道:“创造幽默所需的创意特质,同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特性极为相似,特别是同精神分裂和躁郁症很相近。”他们常常在表演中自我批评和挖苦,用降低自尊来逗乐别人,加上喜剧又总是揭露阴暗面和残酷事实,这些也是导致他们容易抑郁的原因。
罗宾也正是因为长期缺乏安全感,经常自我质疑。陪伴他的只有孤独,他需要借助药物来寻找温暖。最终,罗宾还是没能逃过此劫,2014年8月11日,63岁的他选择了自杀,选择去往天堂享受自由快乐。
TIPS
奥巴马(美国总统):
他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被他逗笑,又被他惹哭。
史蒂夫·卡瑞尔(喜剧演员):
罗宾才华洋溢,是很棒的搭档,他把这个世界变得好了一些。
斯皮尔伯格(著名导演):
罗宾如同喜剧界的一场雷暴,我们的笑声是他引发的雷鸣。他是我的好哥们,不敢相信他的离去。
摩根·弗里曼(著名演员):
罗宾·威廉姆斯的离世是巨大的损失。他离开了,但不会被忘记。
凯文-史派西(奥斯卡影帝):
罗宾·威廉姆斯让世界发笑并思考,对此我铭记并感激。一个伟大的人、艺术家和朋友。我会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