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入设计3.0时代

2014-04-13严佳婧

华东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设计师时代

文 严佳婧

迈入设计3.0时代

文 严佳婧

当我们购买一件商品的同时,我们所购买的远远不是它原料所固有的价值,也不仅仅是制造过程中工人和机械追加的成本,而是在购买一种更为抽象的“感觉”。

iPhone6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和以往不同,除却中国市场的果粉们还在心心念念发售比其他地区延后许多之外,新一波的“吐槽”无不集中在新机扁平的机身和背板那看似磨损般的涂装上。总结了半天,最终怪罪到设计师身上。“没有设计感。”似乎成为了对于一件产品,一座城市甚至一种生活方式的最致命批判。当你生活中接触的物件都脱离了大自然的随机演化,或许是时候了解一下设计时代背后蕴含的真知灼见。

8月28日,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云集了诸多“大咖”,围绕着上海乃至中国要怎么摆脱亦步亦趋的复制之路,走上创新发展之道,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路甬祥作为第一名主旨演讲人,首先就给当前的时代环境下了一个崭新的定义:“设计创造是知识、信息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尤其在生产力和经济形态发展进化中发挥着基础和关键作用。正是由于工具装备的设计创新进化,推动了人类从农业自然经济——工业市场经济——知识网络经济的进化。从农业自然经济接着对应的创造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我们称为传统设计就是设计1.0,到了工业时代进化到了现在,我们目前称为设计2.0。到了今天发展知识网络经济的时代,设计创新我们称为创新设计,也可以定义为设计3.0。”生产力越是先进,人们对于审美的把握就越多元化,对于设计的需求就越高。

而进化到设计3.0时代的今天,和工业时代的设计相比,从资源材料、技术手段甚至设计观念上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能源资源领域。在农耕时代主要是设计简单的农具利用土壤、阳光、水,都是自然资源。到了知识文明时代,人们转移到主要依靠信息知识大数据和人类创造力,设计实际金属、非金属、生物制等资源清洁高效循环持续利用。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将发展分布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智能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这是一种全新的能源体系。同时在设计的技术方面也是进化的,农耕时代主要靠手工方法,使用简单工具;到了工业时代发展计算、平面、透视、三维等设计技等方法,使用数据库、设计工具、计算机和软件、数字-物理仿真、2D/3D打印设备等。而知识网络时代,更加依靠知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3D打印等,实现全球网络协同设计,同时发展超级计算、超级存储、3D+X演示与打印等云计算、云服务网络设计工具和协同设计平台。

另外,在设计人才团队方面也有进化,农耕时代主要靠个人天赋、爱好、学习、训练和经验,主要依靠家庭和师徒传承,工匠即设计师。工业时代,依靠学校培养训练,掌握知识基础,需要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和团队合作,出现专业设计师、专业设计团队、设计公司、设计学科、设计学院、学会协会等。到了网络时代,更需要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样人才团队的协同与合作,基于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3D打印等开放共享环境,使得人人可以参与设计、可以成为设计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设计感的定义同时也在改变,设计所能涵盖的范围也逐渐变得更加广泛。前Braun的设计师Dieter Rams说,要讨论美感永远是困难的,因为人类的语言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不同教育及成长背景的人,对于美的感受是不同的。反之,有着类似教育和成长背景的人,对于美感有着相对接近的看法。但进入了网络时代之后,主流和非主流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设计3.0时代终究不是一个可以用公式化操作简单应付过去的时代。从前,企业要追求经济规模,就将面对为数众多的顾客,大量的购买者,美感的差别就成比例的放大,大多数的品牌,不愿过多地投入美感经济。而越来越多的人群对于产品的追求渐渐摆脱了廉价耐用一说,对于“设计感”的渴望就像是一张通往新时代的门票。

国内曾经不缺乏复制,而对于本土原创设计的缺失造就的巨大市场目前吸引了大批设计公司来这里寻找新的目标消费群体。designaffiars公司来自素以设计和制造业为豪的德国,公司为全球超过20家500强企业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Moritz Ludwig作为其设计总监惊讶于中国的市场的活力和独一无二的消费行为特性。他发现在中国,对于出生年代以十年为界划分的群体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不同年代人对于产品和设计的需求也是天差地别,而中国民众的消费力却是无年龄限制的。他提到了一个在西方人看来比较奇特的现象:“中国经济的一个现状叫大妈经济。在西方文化里面,对于这一个群体来说,是不太关注的。我们知道大妈一般都是退休的中年妇女,对于西方社会来说他们的购买力相对来说会低,但是在中国,大妈在社会上是非常活跃的,而且对于我们的产品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他们关系群也很多,因为他们也使用网络、使用社交媒体。”在他看来,中国的中年甚至老年群体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或许会成为许多设计师下一步需要着眼的重点。

当我们购买一件商品的同时,我们所购买的远远不是它原料所固有的价值,也不仅仅是制造过程中工人和机械追加的成本,而是在购买一种更为抽象的“感觉”。许多人热衷于不停地更换手机,随着T台风潮改变自己的外貌,在彰显自己审美观念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设计师展现灵感的平台。对设计的热爱,其实就是对我们的生活,以及对新事物的喜爱。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设计师时代
小小设计师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设计师访谈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推荐一个设计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