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安徽博物馆为例
2014-04-13徐青,何磊
徐 青,何 磊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地方博物馆教育与美术教学合作的必要性
博物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一个浓缩.博物馆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是教育,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博物馆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
相反,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博物馆资源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地区的学校纷纷将博物馆教学开拓为第二课堂,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博物馆和学校的相互合作已成为推动博物馆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比如在美国,参观各种博物馆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发掘学习的兴趣,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博物馆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美术教育的推动作用更是明显.由于美术视觉的特殊性,博物馆教学的直观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艺术品原作,其专业的优势性远远大于课本教学.另外,充分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让同学们在经历全球化浪潮的洗礼后认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而更好的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因此,西方博物馆与教学相融合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由于我国博物馆教育起步较晚,具体国情和相应基础设施较西方还是很落后,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者更需要积极的改变现状,跟上时代的节奏,充分的利用好博物馆资源,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模式尤其值得提倡.传统的美术理论课堂模式不能完全体现美术教学所需要的直观性原则.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需要有一定的情景教学,通过特定的情景学生才能进行想象、创造,从而转化为审美经验.然而这些在传统单一的课堂模式上很难实现,再加上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人生观世界观有所差异,所以审美教育并不能普及到每个学生.再次,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单一满足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只有积极的开发各种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美术资源,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由此看来,我国现在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想法设法的去解决.首先积极的开发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课堂结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任务,只有在保证课堂具有活力的前提下,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博物馆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局限性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同时,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相结合,也能更好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2 博物馆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安徽博物馆为例
2.1 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
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中段,交通便利,现有馆藏文物23万件,以商周青铜器、楚国货币、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元代金银器、新安书画、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约文书等最为突出.在现代艺术品中,著名旅法女画家潘玉良的4000件作品藏于馆中,受到了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瞩目.
安徽博物馆所展出的藏品,代表着安徽地区悠久的文化底蕴,是徽派文化的集中体现,历史悠长,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将传统的美术教学场所从课堂转移到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同时还为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体会家乡、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也正是要遵循这种原则,积极地去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在教授《中国美术史》过程中以安徽博物馆的“新安画派”资源展开专题讲座,通过课堂理论与博物馆实践的结合,不仅使同学的专业知识有了长足进步,也传播了地域文化,引起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培养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2 开展实践教学
我们应当抛弃传统理论课枯燥完全理论化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积极的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笔者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参观法、谈话法、讲授法等.通过本次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开阔了视野.实践学习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视觉的直观性,在博物馆中所参观到的书画展览,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民族文化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实践中的博物馆资源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刺激,以满足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但是在实践中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学习过程中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最重要的是提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最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积极的肯定学生,并鼓励他们开动思维,大胆发言,然后用委婉的方式指出不足,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理.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特点,要重点分析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和韵味,使学生感受画家笔墨中的精神和内涵,体验传统文化的真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设计了《体验中国画》这一环节,该环节在安徽博物馆进行.详见表1.
表1《体验中国画》具体流程
实践证明馆内学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激发了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所以实践学习是当下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重要途径.这样的直观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3 博物馆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由于博物馆教育是自发的教育,没有限定的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设定目标、找方法.相比学校美术课堂,博物馆教育则更像是一个自由的“活动场”.在形式生动、气氛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尽情放松身心,宣泄情感,按照自己的情感与喜好进行,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生动有趣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使教育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效果,愉快的活动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排遣日常学习的压力,体验“快乐学习”的感觉.笔者在此次博物馆教学中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在博物馆这样轻松惬意的环境中,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敢于和同学还有老师交流,促进了师生的感情.实践证明,馆校合作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利用博物馆进行美术教学,是有效利用地方资源、生动有效进行美术教育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美术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与时俱进的,值得大家学习思考的.另外,素质教育中强调德育,而博物馆中的美术实践教学正是德育的体现.当下国内学校的德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实践活动.博物馆与美术教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弥补了课堂中德育内容的缺失的部分,在真正意义上修正了学校美术教学的不足.
因此,作为重要的公共设施同时也是公共教育的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教育功能愈加收到人们的重视.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美术教育,更能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其情感的共鸣,培养了学生对家乡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就美术教学而言,馆校教育合作的方式,优化了课堂模式,为美术课堂增添了活力,强化了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笔者期待博物馆资源能在未来能更多更好的被应用到美术教学中,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1〕曹意强.美术博物馆的定义与国际学术现状[J].上海:新美术,2008(3).
〔2〕张玉.谈博物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徐州: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3〕郑勤砚.博物馆的公共美术教育浅议[J].西安:山西师大学报,2010(4).
〔4〕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第一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0.
〔5〕王焕丽.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与实施[M].上海:复旦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