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勒市优质杂交玉米“佛单5号”选育与应用

2014-04-13李月娥孔祥广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比兴弥勒红河州

李月娥,孔祥广

(弥勒市江边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弥勒 652307)

弥勒市优质杂交玉米“佛单5号”选育与应用

李月娥,孔祥广

(弥勒市江边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弥勒 652307)

为解决当前玉米品种推广中存在的质优粒小、粒大质差、熟期晚且株高、整齐度差等问题,弥勒市种子管理站通过多年的努力,采用测配鉴定方法用佛224×佛223,通过测配鉴定筛选后,选育出了粒大、质优、整齐度高的杂交玉米佛单5号。

佛单5号;选育;应用

玉米是弥勒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3万hm2左右,面积和产量远大于水稻,在全州粮食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速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是提高玉米单产,增加总产,促进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而弥勒市前些年推广的玉米品种多数存在的质优粒小、粒大质差、熟期晚且株高、整齐度差等问题。为加快选育筛选新的优良杂交组合,解决上述存在问题,规范选育研究工作,弥勒市种子站制定了“优质、高产、抗病、适广、大穗大粒、中棵、中熟”选育目标,固定专业技术干部,固定选育研究基地,保证选育研究经费。通过技术干部的坚苦努力,于2004年选育出佛单5号杂交玉米新品种,现将多年的试验及示范情况、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1 选育材料及选育经过

佛单5号是弥勒县种子管理站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育种成果,是采用测鉴方法于1999年选育组配的优质杂交玉米,其组合为佛224×佛223。佛224是从1996年引进的96-266中经连续自交分离选出8个系,佛223是从文山引入的苏11中的杂株连续自交分离,从中选出4个系。通过测配鉴定筛选后,从中选出配合力高的96-266-2-2-4(佛224)×苏11-4-1-1(佛223)组合,经试验示范,该组合遗传性状稳定。品质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测定,粗蛋白质9.7%,接近优质蛋白二等级10%的标准,粗脂肪4.63%,赖氨酸0.45%,容重743.5g。 2004年经红河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认定通过,报省审定已发证。

2 技术路线

根据多年的研究工作基础,采用引种筛选和自育组合的方法,针对目标对现有自交系的保存、保纯、提纯、分离组配和引进省内外优良大穗大粒杂交组合,进行二环系选育,丰富育种材料,每年种植自交系和二环系材料300~800个,采用人工选株套袋授粉,选择优良自交系并经大量测配,从中筛选配合力高,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玉米新组合,在不同类型地区与推广种进行比较试验,进一步鉴定筛选出比对照种增产10%以上的组合,对双亲加代繁殖和小数量生产出种子,推荐参加省级和州级预试和区试。

3 特征特性

3.1 佛224(母本)

该亲本全生育期110d左右,株形平展,叶色淡绿,株高190~220cm,穗位高50~55cm,雄穗白绿色,雌穗丝开始为白色,后为水红色,穗长15cm左右,穗行数10~12行,行粒数28~30粒,籽粒黄色半硬型,穗轴白色,千粒重310~320g,出籽率83%左右。

3.2 佛223(父本)

全生育期112d左右,植株塔形,叶片浓绿有粽叶斑点,株高240~250cm,穗位高60~70cm,雄穗颖壳上有淡红色斑点,分枝7~9个,雌穗花丝粉红色,穗长15.2cm左右,穗行数10行,少数穗子12行,行粒数32粒左右,籽粒桔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千粒重290~300g,出籽率81%左右。

3.3 佛单5号

全生育期115~130d,株高230~260cm,穗位高75~100cm,株形平展抗倒伏,雄穗颖壳上有淡红色斑点,穗长42.2cm左右,分枝数15个,高于雌穗上部叶片夹角41.5°,果穗夹角30°,果穗穗柄长12.1 cm,苞叶覆盖好,雌穗花丝淡红色,穗长20~25cm,穗粗4.5cm,穗行数10~12行,行粒数36粒左右,籽粒黄色硬粒穗,穗轴白色,出籽率85%左右,千粒重350~400g。抗病性2006年经云南省玉米区试(普)品种抗病虫性鉴定(鉴定单位: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中抗大小斑病,中抗纹枯病、抗茎腐病。籽粒商品性好,是一个内外品质均优的品种[1],在市场上,商品玉米与本地老品种的玉米价相同。

4 试验示范推广

4.1 试验

杂交玉米新品种佛单5号,2001年在本单位仓库试验基地展示中,单产8305.5kg/hm2,比相邻兴黄单892(CK)增产8.5%,在41个参试种中排列第25位。2002年参加红河州预试,在弥勒试点单产8544 kg/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17.2%,在35个参试种中排列第4位,全州汇总平均单产8122.5kg/ 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4.5%,在35个参试种中居第9位。在西三法依哨多试验中单产7944kg/ 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10.48%,在29个参试种中居第1位。2003年参加红河州区试,全州汇总平均单产7230.9kg/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4.96%,在10个参试种中排列第3位。参加省预试,全省汇总平均单产8442kg/hm2,比兴黄单892(CK)减产3.6%,在33个参试种中排列第13位。文山州区试8个试点汇总平均单产7437kg/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1.5%,排列第3位。在邱北树皮乡新品种展示中,单产8940kg/hm2,在15个参展种中排列第1位。2004年参加红河州区试,全州汇总平均单产7896kg/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16.2%,在10个参试种中排列第2位。

4.2 示范推广

2003年在红河州多个乡(镇)安排各乡(镇)生产示范14.73hm2,加权平均单产7167kg/hm2,比兴黄单892(CK)5200.5kg/hm2增加1965kg/hm2,增产37.8%,总产量达10.56万kg。其中最高单产是巡检宣威村农户杨惠和,种植面积0.067hm2,单产达11250kg/hm2。2004年生产示范40.37hm2,加权平均单产6993kg/hm2,比兴黄单892(CK)5551.5kg/ hm2增产26%,总产量达28.24万kg,其中丰产样板西三3hm2,平均单产7659kg/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47.6%;弥阳1.6hm2,平均单产7230kg/ 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34%;朋普1.6hm2,平均单产6956.4kg/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35%,最高产量是卫泸秧母塘村农户龚绍永,种植面积0.067hm2,单产10185kg/hm2。2005年示范推广1944.4hm2,加权平均单产6834kg/hm2,比大面积种植品种兴黄单892(CK)增产17.8%,总产量达1328.8万kg。其中丰产样板90.13hm2,加权平均单产7116.15kg/hm2,比兴黄单892(CK)增产22.6%。2006年示范推广8131.4hm2,加权平均单产6451.5 kg/hm2,比兴黄单892增产15.3%,总产5246万kg,其中丰产样板674hm2,加权平均单产6571.5kg/hm2,比对照增产17.6%,最高单产是新哨羊街村农户宋子武,种植面积0.2hm2,单产达9750kg/hm2。2007年示范推广16277.7hm2,加权平均单产6019.5 kg/hm2,比兴黄单892增产4.7%,总产达9798.57万kg,其中丰产样板386.67hm2,加权平均单产7578 kg/hm2,比对照增产43.7%,最高单产是五山四家村农户桂寿碧,种植面积0.13hm2,单产达9975 kg/hm2。2008年示范推广10193.5hm2,加权平均单产7039.5kg/hm2,比兴黄单892增产23.1%,总产达7175.84万kg。

表1 佛单5号历年示范推广产量累计表

5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佛单5号,自2003年开始在生产上应用,截止2008年已累计示范推广36602.2hm2,加权平均单产6444kg/hm2,比兴黄单892加权平均单产5458.5kg/hm2增985.5kg/hm2,增产18.1%,总产量达23588.04万kg。控试增产573 kg/hm2,新增粮食2097.31万kg,增加纯收益911.1元/hm2,新增纯收益3334.629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佛单5号种子已辐射到贵州省及宣威、富源、曲靖、师宗、华宁、石林、宜良、开远、建水、泸西、文山、邱北、砚山、蒙自、石屏等红河州内外市(县)。

6 佛单5号栽培技术要点

6.1 栽培地块选择

佛单5号是一个适宜于中低海拔种植的杂交种,所以在栽培地块的选择上要慎重,一般适宜的海拔为1100~1800m,最适宜海拔是1500m以下的坝区,海拔超过1800m则感病较重,土壤选择中上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1]。

6.2 整地

小春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杂物,进行深翻犁,深度20~25cm,做到土细、墒平、沟直,于5月上、中旬透雨后及时播种,播种量为30~37.5kg/hm2,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6.3 播种

抓住节令适时早播,根据佛单5号的品种特性,采用单行或双行规范化条播或塘播,栽培密度山区4.8万株/hm2左右,坝区5.1万株/hm2左右。采用单行条栽的规格为行距70~80cm,株距40~45cm,每塘双株留苗;双行种植的规格为大行100cm,小行40 cm,株距22~25cm,每塘单株留苗。

6.4 中耕管理

6.4.1 间苗、定苗补栽

在玉米4~5叶期一次间苗定苗,严格按品种要求确定密度,不能过密过稀,不能全田双株留苗。结合间定苗,对于缺苗穴要移苗补栽。在下午16时以后进行选择大苗、壮苗,带土移栽。

6.4.2 因地制宜推广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湿作用,特别是在玉米播种时节和生长前期遇到干旱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明显。如:在东山、五山、西一、西三等乡(镇)海拔高于1600m地区适应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6.4.3 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7.5~15t/hm2作底肥,玉米专用复合肥600~750 kg/hm2作种肥,4~5叶期追施尿素225~300kg/hm2作提苗肥,9~10叶期追施尿素450~600kg/hm2作攻穗肥。

6.5 病虫害防治

6.5.1 粘虫

可用2.5%敌百虫粉30~37.5kg/hm2,或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或50%的乙基1605乳油、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

6.5.2 玉米螟

一般用50%乙基1605乳油和20%对硫磷微囊剂500g,加水10kg拌50kg炉渣,每公顷用60kg拌好的药剂在玉米心叶末期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投入喇叭口内即可。

6.5.3 玉米大斑病

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时间应掌握在病情扩展阶段之前,以后每隔10d喷1次,共喷2~3次,施药量以每次用药液1125~1500 kg/hm2为宜。

6.5.4 玉米小斑病

使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清除残株,大面积摘除玉米底部病叶;药剂防治用75%百菌清的500倍液喷施。

6.6 适时收获

佛单5号合理的收获时期应在苞叶发黄后7~10 d,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及时收获。

[1]贾建云,张俊祥,吴毅歆,等.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差异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3):1014-1018.

2013-06-17

猜你喜欢

比兴弥勒红河州
创享空间
新时代红河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说谎和开玩笑
探究《离骚》的比兴艺术和比兴体系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红河州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