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海底探水雷

2014-04-12魏岳江/编译

军事文摘 2014年7期

当地时间2014年3月26日,在克里米亚宣布入俄后,俄罗斯海军成功接管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国家海洋馆的军用海豚,这些海豚未来将为俄罗斯海军效力。俄新网报道称,俄海军计划在与紧急情况部潜水员的联合训练中使用宽吻海豚寻找在黑海海底的沉没物或爆炸物。苏联“海豚作战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苏联解体后相关训练项目交给了乌克兰军方。消息人士表示,在转归俄罗斯后,海洋馆的工程师将研发新设备帮助提升这些军用海豚的水下作战技能。由于乌克兰海军缺乏资金保障,之前很多训练项目都已经被关闭,而莫斯科被认为不会在培训海豚上吝惜金钱。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两个军用海豚培训中心,另一个位于美国圣迭戈。据美国《国防》月刊报道,虽然美国是少数能够定位和拆除水雷的国家之一,但专家担心美国的技术跟不上敌方水雷的发展速度。识别水雷并非易事,目前技术对于区分水雷同其他水下障碍物存在一定困难。尽管现有技术能探测到水下不同深度的水雷,但目前缺乏找到并拆除它们的有效办法。在浅海水域,水雷可以被设置在海底,这让它更难被找到。面对这种威胁,美国海军始终在使用海豚和海狮从事水雷排查工作。

海豚士兵

1960年,为了完善鱼雷的设计,美国海军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各种海洋哺乳动物的水文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海豚拥有非常精妙的构造,具有天然水声测位仪的功能,智力水平也比较高,能够通过专业培训成为探测水雷高手,于是美国海军就开始了海豚水下排雷的专业军事训练。

经过最简单的水下作业训练后,试验结果表明,海豚能非常熟练地完成交给它们的一些不太复杂的任务。随后,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开始全速进行,并很快形成了战斗力。1965年,美国海军经过系统训练的海豚首次在加利福尼亚海岸进行服役实践。越南战争期间,使用海豚探测水雷技术得到了系统的应用,1970年,在越南港口金兰湾,由于5只海豚的存在,美国海军成功避免了无数次针对美军舰艇的水下破坏行动。两伊战争期间,1987~1988年,5只海豚在巴林海岸附近水域巡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6年,美国共和党在圣迭戈举行代表大会期间,海豚担负起圣迭戈湾的巡逻任务。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又派海豚到伊拉克乌姆盖斯尔港探测水雷。

2003年3月,美英联军最初的军事行动并不是很顺利,从科威特到伊拉克南部海港的军事运输补给线受到了水雷障碍的封锁,美军紧急调集由9只海豚组成的特种排雷队,进行航道排雷任务。经过近7天的紧张作业,海豚排雷队发现并排除了100多枚反舰水雷,扫清了水雷障碍,开辟了一条自由通行航道。战争开始一星期后,在波斯湾等待了很久的美军舰艇编队,终于在海豚排雷作业气艇的护送下,进入了乌姆盖斯尔港口,为作战部队源源不断地运送弹药、零配件、食品和其他补给品。

海豚训练师哈雷特中士讲述了海豚排雷作业的基本情况,他指挥的“海豚排雷兵”名叫卡西里。美军在海上航道水雷清除行动中,先派出几艘声呐探测运输船,对港口周围水道进行勘察,标识出了200多处水下危险目标,之后,“海豚排雷兵”开始行动。海豚在港口执行扫雷任务时,利用自己发出的声波搜寻伊拉克军队在海里布下的水雷和其他爆炸物。

这一切都归功于海豚天生的、独一无二的自然声呐机制,它能够接收水下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相关信息会经过海豚下颌骨部分传到耳鼓,经听觉神经传输到大脑。海豚还能对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检验,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技能,可以改变向探测目标发射的信号形式和频率,以获得不同的信息,并能够非常精确地实时计算、分析,反复辨别目标性质。经过严格训练的海豚能够在150多米的距离内,分辨出水雷上玉米粒大小的惯性撞针。海豚还能携带可在录像的同时进行分析的新型摄像机,对水下危险目标进行精确辨别。9只海豚在区域作业的气艇中间游来游去,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一旦发现了水雷或其他危险目标,它就会游到自己训练师所在的气艇旁边,用鼻子敲击艇舷上的球形控制器,表示自己找到了目标,然后向驯手索取炸弹或炸雷包将灭雷炸弹放在水雷旁,将其引爆。多年来,海豚作为美海军的“守护神”

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海豚已成为美国海军完整的专业反水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排除泥沙掩埋水雷的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部队。

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海豚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从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弹、水雷,甚至让它们当自杀性“敢死队员”,其中最受青睐的还是海豚。海豚的脑容量比一般人还大20%,掌管思维的大脑也比人大,比猩猩、猴子聪明得多,而且海豚传达信息的语言词汇也是动物中最丰富的。它能潜入深海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停留时间几分钟,并且有惊人的判别方位、识别物体性质的特异功能。正因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等国家军队就开始着手研究训练海豚用于战争和其他探险作业的特殊技能。

海虾出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海军与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展开了激战。德国人为了对付盟军的舰队,集中了本国从事尖端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研制出了一种新式的音响水雷。这种水雷的音响接收器所收到的外界声波振动,达到指令规定的限度,就会自动爆炸,舰船上发动机的声波振动,足以引发水雷爆炸。因此,用这种水雷来封锁海上盟军航道特别理想。当时英、美盟军还没有对付这种水雷的排雷器具。一时间,如何排除德军在海上设置的音响水雷,成了盟军统帅部急切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然而,时隔不久,德军发现他们布设的相当一部分音响水雷,在没有遇到盟军舰船的情况下就自行爆炸了,德军有关部门对此大为吃惊和迷惑不解,是水雷可靠性不过关而自行爆炸的吗?于是,德军急忙派出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取证分析研究,最后终于弄清了事实的真象,原来这是盟军在海里投放的大量“海虾兵”所致。这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小虾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能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发出一定频率的声响。当这种海虾成群地围绕着音响水雷游动时,德军的音响水雷便闻声起爆。更为有趣的是,日本还训练了一只虾兵部队,利用弹指虾发出的“哒哒”声来掩护潜艇前进。

技术革新

美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可以帮助军队在前线进行战争的电子“机器龙虾”。这种由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美国海军研究所研制的“机器龙虾”长约47厘米,由电池驱动,模仿真正龙虾的行动方式,以便于能在不同深度的海中和海底进行活动,它还可以应付海浪和不同水流的冲击。它的身体和触角表面都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获得的信号会送到其计算机大脑中进行处理,然后再来控制其根据仿生学制成的肢体。维吉尼亚海军研究所项目经理乔尔·戴维斯表示,“机器龙虾”的用途是在部队前面探测海里的水雷。戴维斯称:“机器龙虾将对一个区域进行探测,它遇到障碍物就会传回报告,然后,或者通过它本身所具有的破坏装置对目标进行处理,或者通知部队注意危险。”“机器龙虾”只是美国各大学和研究所发展的模仿昆虫类、甲壳类和海洋野生物的各种高科技奇异装置中的一种。

美国海军正筹备将水雷勘探机器人投入使用,原本这些工作都是交给经过特殊训练的海洋哺乳动物进行的。2012年,一种名为“小刀鱼”鱼雷形状的无人驾驶潜艇面世,这种潜艇长20英尺。目前这一设备仍在开发中,官方表示这艘潜艇会在2017年之前完工,在水下遨游的时间最多可以达到16小时,探测水雷的方法为使用声呐系统。

2012年7月31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海军研究局和美国蓝鳍机器人公司联合研发的第三代悬停无人水下自主航行器能够检测到军舰底部的水雷。该装置外形类似于一种水下飞碟,外形小巧,2名船员即可搬运,当其在船只附近行动时,可通过声呐摄像机发射信号。一旦其对船只的外形完成评估,该装置可以更靠近船只,并能够探测出水雷。这套机器人系统能够扫描从靠泊区域到桥梁,甚至船坞区等各种环境下的水下结构。通过在传感器外加装不同的功能罩,机器人中所应用的技术还能够被用来检测水下贮罐的内部结构。这种机器人技术还能够用于在开阔水域搜索水雷。

结 语

近50年的时间里,美国海军始终在使用海豚和海狮等动物从事水雷排查工作,不过这个项目会于2017年逐步停止,用机械化水下设备替代这些动物成本会更低。美国海军表示,海洋哺乳动物到2017年之后仍会承担部分任务,而退役之后的动物也绝对不会遭到遗弃,所有的海豚和海狮仍将受到绝对悉心的照料。

责任编辑:何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