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往开来

2014-04-12谢瑞强

军事文摘 2014年12期

不知不觉,历史的车轮已经碾到2014年的年终岁尾,武器装备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的重要但无情的“杀戮附属品”,其一直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不断演变。2014年只是武器漫长发展史上非常短暂的瞬间,但武器发展继往开来的特点决定了其每一年的发展都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2014年武器装备发展脉络”的专题,总结一年以来陆、海、空、天武器装备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期望读者通过本专题对2014年武器发展有更为全面的综合性认识。

近年来一些人认为陆军已经失去了往日战争主体的作用,地位日趋下降并有逐渐被替代的趋势,甚至一些人抛出了“陆军无用论”的论调。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战争确实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撑这种理论,但事实胜于雄辩,进入21世纪后的几场战争都表明陆军的重要

性仍不容置疑。以当下美国领导的多国联盟空袭“伊斯兰国”为例,美国领导的盟国已经空袭了一段时间,但效果并不佳,分析认为如果不出动地面部队,“伊斯兰国”的崛起势头无法打压下去,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一再表示不会出动地面部队。陆军仍然是一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必要保障和威慑力量。因此进入新世纪后,各国对陆军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陆军武器装备作为陆军作战所依托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其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那2014年陆军武器装备发展有哪些新亮点和趋势呢?

从具体装备看亮点

武器装备是陆军战斗力构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古至今,提高战斗力的关键都是重视研究和发展陆军武器装备。在陆军武器装备体系里,轻兵器、坦克装甲车辆、各种类型的支援火炮等都是大家熟知的武器装备,为了更加直观表述2014年陆军武器装备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亮点和趋势,以下将选取单兵装备、坦克装甲车辆、支援火炮、导弹和武装直升机这5种陆军常见武器作为论述的载体。

单兵装备指的是士兵装备的武器装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单兵作战的主要装备如手枪、步枪、火箭筒等杀伤性武器并未有突破性发展,但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环境为目的,在以往装备为基础进行系统集成的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获得了很大发展,成为各国单兵装备发展的重点。2014年在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注重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单兵系统的可靠性和性价比。

2014年10月,一则《解放军机械外骨骼研制成功》的新闻引起了大家对机械外骨骼的广泛关注。机械外骨骼的蓬勃发展也是近年来单兵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机械外骨骼是一种能够提供对生物柔软内部器官进行构型、建筑和保护的坚硬的机械外部结构,外骨骼其实一种辅助人类行走的人机系统,可以增强人类行走的速度和能力,还能降低长时间行走导致的疲劳感,此外于途进行扩展的机械外骨骼还赋予人类携带较重负荷的能力,这意味着使用外骨骼的士兵可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使普通士兵也能成为“大力士”、“钢铁侠”,大大提高单兵作战能力。虽然目前军用外骨骼处于研发或小批量试验性装备阶段,但其远大的发展前途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坦克是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其在正规陆战中的主体地位仍不可动摇,多种新技术运用于新坦克也延长了坦克的生命周期,使之可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未来战场环境。在2014年,坦克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第四代坦克初露峥嵘和坦克隐身技术重现江湖。据《简氏防务周刊》10月7日报道,俄罗斯陆军司令奥列格·萨柳科夫表示,首批32辆“阿玛塔”主战坦克将在2015年交付俄陆军。他还透露,预计这种新型主战坦克将在2015年胜利日阅兵之际首次公开亮相。从俄方公布的信息来看,“阿玛塔”坦克采用了无人炮塔设计,炮塔呈蝶形,整车设计考虑了隐身性能,火炮口径在125~152毫米之间。普遍认为,“阿玛塔”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第四代坦克,第四代坦克的时代也即将来临。

隐身坦克是在隐身技术逐步发展并成熟的背景下运用于陆军武器的产物。于2013年年底亮相的波兰PL- 01隐身坦克在2014年进行了一整年的试验,根据波兰军方的预期,该型坦克将在2016年投产,首批坦克将在2 018 年服役。隐身坦克其实已经诞生了十余年的时间,法国在20世纪90年底就发展了AMX-30 DFC隐身坦克,但由于种种原因,隐身坦克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以CV90-120隐身坦克诞生为标志,隐身坦克再次重现江湖,随着PL-01和“阿玛塔”坦克逐渐披露,这次隐身坦克发展之潮已经不像法国AMX-30DFC那样单打独斗了。和其他隐身武器一样,隐身坦克将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两方面作为主要着力点。在雷达隐身方面,采用了可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外形设计,雷达隐身涂料和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其雷达反射截面积;在红外隐身方面,运用隔热措施和隐身材料降低坦克红外辐射;此外坦克声隐身也获得了重视。

在支援火炮方面,远程多管火箭炮无疑是2014年支援火炮家族风头最劲的成员。无论是朝鲜频频试射的300毫米火箭炮,还是新亮相的韩国K-MLRS和土耳其T-300型火箭炮,它们都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远程多管火箭炮一般采用轮式或履带式高机动底盘,战术机动性非常灵活。火箭炮配备的火箭弹射程远、威力大,可对敌方纵深目标发动打击,对于许多小国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战略威慑武器。现在远程多管火箭炮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模块化和精确打击化。例如韩国近期公开的K-MLRS采用模块化箱式发射器,既可以发射230毫米远程火箭弹,也可以发射130毫米中程火箭弹。精确打击化是指火箭炮系统配备先进的火控系统及侦查设备,并广泛采用精确制导火箭弹,打击精度大大提高。

精确制导炮弹发展依然方兴未艾是2014年支援火炮发展的另一个特点。美媒10月16日报道称,雷神公司正向美国陆军推销新型双模制导的“神剑”制导炮弹。该型炮弹是在“神剑”GPS制导炮弹基础上增加半主动激光制导而成的一种采用复合制导方式炮弹。炮弹在飞行过程中连续不断搜索和接受GPS卫星数据,如果GPS卫星数据受到干扰,则使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实弹射击表明,16发“神剑”制导炮弹就可以摧毁一个标准的自行榴弹炮连。“神剑”制导炮弹的一个“绝活”是采用了非弹道式飞行路线,甚至可以沿偏离火炮轴线90°方向飞行,这使该炮可以打击障碍物后面或者山背面的目标,并且非弹道式飞行路线还可躲避敌反炮兵雷达的侦察,这对山地作战是非常有利的。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大量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精确打击敌方目标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常态,增加本兵种的精确打击手段和精确打击能力也是各兵种努力方向之一,而陆军多用途导弹系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的新型导弹系统。日本MRMPM中程多用途导弹系统也在紧锣密鼓地装备陆上自卫队。陆军远程多用途导弹通常装在装甲车或高机动车上,射手在车内就可超视距攻击敌方地面目标,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快速、准确的火力支援。由于不在敌通视范围之内,遭受敌方火力攻击的风险也被大大降低,生存能力较强。

多用途导弹通常采用光纤制导或双向数据链作为信息传输媒介,末端制导方式一般采用成像制导或复合制导,导弹发射后会爬升到一定的高度以持续观察目标区,导弹的飞行速度通常比较慢,在飞行过程中利用光纤或双向数据链传回实时图像,射手根据实时图像不断修正导弹飞行路线,直至导弹命中目标。这种“人在回路中”的制导方式,可以使操作手通过数据链传送回来的弹上传感器捕获战场景象,正确识别目标,遥控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在导弹自动跟踪目标过程中,一旦丢失目标,可以通过人工参与重新搜索解惑目标。采用“人在回路中”的制导方式可以实时获取战场景象,并根据导弹传送的最后一阵视频图像判断导弹的命中精度,评估毁伤效果。

直升机是现代陆军实现空地一体作战的重要装备,没有直升机,陆军空地一体作战只能是无本之末。传统武装直升机深度改进和新型直升机技术日益成熟是2014年直升机发展呈现出来的重要趋势。据《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网站10月13日报道,今年在阿富汗部署首支AH-64E“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绰号“回声”)部队开始测试与无人机进行联网作战。“回声”设有让飞行员远程控制MQ-1C“灰鹰”无人机的传感器组件。“回声”飞行员能从驾驶舱完全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并借助“灰鹰”的远程传感器和“地狱火”武器系统间接扩大该直升机的侦察和攻击范围。AH-64E是美国在AH- 64D基础上发展深度改进型“阿帕奇”,其采用改进型发动机、新型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等,作战性能较AH-64D有很大程度提高,而与无人机联网作战就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据美媒10月2日报道,西科斯基公司在2日公布了S- 97“侵袭者”新型高速武装侦察直升机。和常规直升机动力系统布置不同,“侵袭者”采用共轴双旋翼和后机身推进式螺旋桨布局,省去了尾翼螺旋桨,最大飞行速度达到462.5千米/小时,大约是常规直升机速度的两倍,并且大大增加了直升机自身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侵袭者”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为4990千克,机身中部设置了一对短翼,可携带火箭发射巢、反坦克导弹等机载武器,机身里设置了一个机舱,可携带6名全副武装士兵,直升机可执行侦察、特种作战等多种任务,具有较强的多用途能力。高速直升机技术是未来直升机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得到许多航空强国的重视,并纷纷提出各自的高速直升机计划。“侵袭者”的出现表明高速直升机技术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走向军事工程运用阶段,其出现在战场上已经为期不远。

从总体角度看发展

信息化和体系作战 回顾2014年陆军武器装备发展,我们仍可以发现,在目前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大背景下,信息化依然是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流。陆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是指陆军各类武器广泛装备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装置等信息技术设备,使其在战场上的态势感知能力、体系作战能力等有很大程度提高。在未来战争中,信息将是战斗力的核心要素,只有不断增强陆军武器的信息化程度,其才能在未来战场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并且信息化也是陆军武器体系作战的基础。上文提到的无论是装备于单兵的数字化单兵系统,还是在AH-64D基础发展的AH-64E武装直升机,其都很重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力。在陆军武器信息化过程中,嵌入信息化装置改造旧式武器和研制全新研制信息化武器是实现武器信息化的两种主要途径,从2014年陆军武器信息化发展来看,这两种途径仍然获得广泛采用。

隐身化和高机动化 隐身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武器广泛采用的重要技术之一,陆军武器要想在越来越透明化的战场提高生存能力,采用隐身技术可以说起大势所趋。目前隐身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和声隐身等。从目前出现的隐身陆军武器装备来看,其隐身化的着力点也主要集中于上述几个隐身技术内容,但由于陆军武器作战环境的特殊性,红外隐身和可见光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21世纪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表现在局部性和突发性,应对突发战争或军事冲突就要求陆军武器必须具备高机动化,即具有较强的战略和战术机动性。为了实现高机动化,武器轻型化必不可少,这样才能让武器具备快速部署能力。

智能化和无人化 上文提到了机械外骨骼、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AH-64E和无人机联网作战等武器装备,这些武器都体现了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无人化是指越来越的武器不需要人类直接介入就能承担军事任务。智能化是指武器装备具备人工智能程度的提高,武器具备“思考”能力,能够自主作战。智能化技术推动着武器无人机化的发展。现在随着智能技术和无人技术的发展,无人化武器越来越多出现在战场上,无人机、机器骡子、机器人等等都是智能技术和无人技术发展的结果。无人化和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其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减少军事行动中的人员伤亡,减轻人员的负担。

结 语

2014年只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的短暂瞬间,军事技术发展的延续性和长时间性,决定了2014年军事技术在整个人类军事技术发展历史上扮演着继往开来的角色,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何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