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从“心”开始

2014-04-11柯领

求知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美感人格文明

柯领

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是从“读自然之书”“读艺术之书”这两本厚厚的大书开始的,他们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很是放松,下午2:00以后就放学了,小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是至少阅读30分钟的课外书,学校很重视并鼓励课外阅读,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他们的课后活动非常发达,主要围绕“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来展开,学校教育不以分数为中心,学生成绩不排名,寒暑假没有家庭作业,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基本上是在快乐玩耍的“体育”“艺术”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度过的。我已经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了,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的本质,人具有“自然属性、审美属性、社会属性”这三重属性。也就是说,人的成长要经过“自然人—审美人—社会人”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才能算得上是健全的人。

幼儿与小学阶段是审美人的充分成长阶段,需要有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时间与成长空间,审美人格才能逐渐成长出来并主导人的一生。人唯有通过审美才能在内心建立一个超越功利的维度,从而使人能够自由自在的享受人生,也就是说,唯有通过审美,人才能成为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显然,中国孩子的成长普遍缺少审美人的充分成长阶段。中国的培养“工具人”的教育体系使教师们带领学生面向课本,发达国家的培养“文明人”的教育体系使教师们带领学生面向整个世界。据我观察,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体育与美学的训练,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普遍轻视体育与美学的训练。中国与发达国家最根本的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是人的“体育素质与美学素质”的差距。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让孩子由“自然人”经过“审美人”而走向“社会人”;而中国“以掌握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侧重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核心课程的系统训练,普遍让孩子由“自然人”迅速地成为“社会人”,缺少玩耍、体育、劳动、义工、音乐、文学、美术、公民这种“审美人”的充分成长阶段,缺少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培养,过早地让孩子在12岁以前接受太多的知识灌输与逻辑思维训练,抑制了形象思维与情商的生长发育,使右脑神经细胞由于缺少外在的形象化物象的刺激而全面萎缩,从而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生命激情与创造性。对比国际上教育领先的国家,如欧洲国家、美国、近邻的日本,中国教育正走在与世界教育潮流相反的道路上而不能自拔。

放眼世界教育潮流:号称“全球教育第一”的芬兰,孩子们7岁入学,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芬兰的教育有明确答案:一,让孩子成为可以独立生存的人;二,为每个孩子找到他们的兴趣,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芬兰学生花在课本学习上的时间只相当于中国学生的一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学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而兴趣爱好与特长是产生丰富个性与创造性的源泉。芬兰政府将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近8%投入教育,要求教师均取得硕士以上学位,不仅学费、书杂费全免,就连孩子们吃的午餐也由政府买单。芬兰人全心全意孕育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法国教育部长达尔科斯上任不久就宣布,把小学生每周上课的时间缩短为4天。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曾经历过应试教育的梦魇。然而他们经过了30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他们倡导的“宽松教育”,孩子们得以自由生长。

2011年9月,我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附近,同华德福教育在美国的三个教师学院中的“鲁道夫·史坦纳学院”的贝蒂教授讨论中美教育的比较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教育的问题是“中国学生普遍没有自我”,美国教育的问题是“美国学生普遍过度自我”。显然,中国的教育要从解放孩子与解放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好的自我意识可用一个公式表达:自我意识=自主性+审美感觉与爱的情怀+科学思维。人的成长应以自我的成长为中心,从培养自主性与高级的美感开始,让孩子与学生们成为自己。文明国家的建立是从社会制度上保护每个公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开始,从个人的“自由、平等、人权”开始;没有个人的“自由”“平等”“人权”就没有文明的国家。国家的强盛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的人格独立与自由选择之上,只有个体自我的站立,才有国家民族的真正站立。发达的美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与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文明的国家是建立在拥有美感的国民身上。对美的认识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与一个人的发展高度。事实上,教育的规律很简单,教育的定义说来说去说了两千多年,教育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就是一种引导,引导孩子与学生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高级的美感——教育说到底,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对美感的唤醒。

教育一个人能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和方向——教育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鼓励孩子与学生们的自我选择来唤醒自我意识与唤醒美感,使孩子与学生们成为自己,成为内心世界强大的能充分自我实现的人。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后,我发现,培养“野性而高贵”的人格应作为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从“心”开始,也就是说教育要从“躯体—情感意志”开始,而不是从条条框框的“理性灵魂”开始。这一教育思想,对今天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来说太重要了。从秦朝开始,中国长期都是皇权社会,皇权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泯灭个性以整体来压倒个体,培养“场——依附性”的人格,对人的角色期待为“呆长”,而不是“成长”。因此,皇权社会的教育就有一个显著特点,一定要从束缚人的“躯体”、弱化人的“情感意志”、消灭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尽管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推翻了清王朝,告别了皇权社会,但皇权社会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直到现在还依然严重存在,并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在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阻碍中国成为现代性的国家。

我基于这样的理念:文明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一个社会的改变有三个方面,人心—制度—物质。现代文明的根本,不在物质上,也不在制度上,而是人们内心的精神上,是“文明人”来创造“文明的制度与文明的产品”。所以,文明人的培养是第一位的,这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教育的全部内涵,更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由此可见,变革社会要从变“心”开始,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心的变革才是社会最根本的变革,而心的变革应从重建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开始,鼓励人人追求自我实现,并从制度上保证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社会文明的提升要从重建个体的内在精神世界着手,从“身体动作的自由”与“艺术想象力的自由”开始,只有鼓励个体的自我意识,尊重自我与尊重多元的个性,承认个性存在与自由选择的合理性,人民才有“幸福”可言。中国的崛起应围绕“以美立国,以法治国”来展开:美是内治,学校教育要以“美育”为中心,努力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教育要以“宗教”为中心,通过社会自发的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努力提升人的心灵美感与人格品质;法治是外治,其目的是以普世人权为中心使社会管理有序化,构建宪政民主法治下良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使人民的生活方式实现由“身体化生存方式”向“审美化生存方式”的全面转变,并最终成为审美国家。这就是民族国家走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必由之路。

还好,当今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创新国家”的发展理念,这是一次伟大的发生在心灵深处的革命,是中华民族深层文化价值观的重大转型,由重视国家转向为重视个人,由重视公有制转向为重视私有制,由重视集体主义转向为重视个人主义,由重视群体意识转向为重视自我意识,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中华民族摆脱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的教育也需要“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地跟随时代的步伐,由“培养工具人”的教育文化转型为“培养文明人”的教育文化,实现中国文化深层价值观的重大转变:教育要由“国家本位的教育体系”转型为“个人本位的教育体系”,教育的核心理念要由“以德为本”转型为“以美为本”,人格塑造要由培养“场——依附性”的人格转型为培养“场——独立性”的人格,教育目标要由培养“善于考试的人”转型为培养“善于自我实现的人”,教育内容要由“学好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的偏重智能的训练转型为“人文精神与科学思维并举”的训练,从“自由、选择、责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出发,以关怀个体的生命质量与幸福度为中心,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让教育从“心”开始,也就是从“躯体—情感意志”开始,把“体育与美育”作为激发社会活力与创造性的突破口,最终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社会。

现在,让我们共同努力吧!给孩子与学生们更多的玩耍、体育、劳动、艺术与科学探究课程以及户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从解放手脚、解放身体与解放心灵开始,让中华民族的下一代“野性”起来、“高贵”起来,拥有“野性而高贵”的人格,这样的人就会选择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与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就会逐渐形成一个有高级美感、有高雅文化、有自由度、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开放的社会。这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使人民幸福的真正道路。(来源:爱思想网站)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感人格文明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对不文明说“不”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