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中的“旧衣翻新”
2014-04-11李爱华
李爱华
衣柜里压箱底的皮大衣,送人舍不得,放着几年都不穿着实可惜,怎么办呢?我们会去皮衣店,央求师傅重新量身裁剪一下,长的变成短的,款式变新颖一些,不但旧物利用,说不定还会带给我们另一份惊喜。
写文章也是如此。每次翻看以前的文稿,优劣参半,有的文稿观点还能站住脚,但例证却显得过于单薄;有的文章字数过少,不够丰满;还有的过于啰唆拖沓。也难怪,时过境迁,昔日的文稿肯定会存在瑕疵,否则这几年自己不是在原地踏步吗?但这些文稿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绝不是的。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教子方面的文稿,叫《做个平凡人》,讲述芸芸众生,大多平凡人,家长们却被望子成龙的观念弄得迷失了方向。后来听心理学课程,激发灵感,将新观念与旧文稿融合一下,一篇新文稿《让孩子为别人鼓掌》就新鲜出炉了,结果被《教育导报》《大众健康》《内蒙古科技报》争相发表。
还有一次,一个家教杂志的编辑向我约一篇培养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稿件,我首先在头脑里快速检索自己文档里有没有过类似的稿件,蓦然想起,曾经写过一篇《给孩子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文稿,翻出来看看,小标题拟得还不够恰当、全面,既要删减,又要增加。每个标题后还应附着生活事例,显得更生动,更有可读性。旧文稿已为文章提供了骨架,现在只需要添枝加叶即可。我像一个服装设计师一样,裁裁剪剪,缝缝补补,加些点缀,文章立刻旧貌换新颜了。最后将题目改成《让孩子们做精神世界的“巨人”》,编辑终审时一次通过。
文章中的旧衣翻新可以这样做。
改一改。文章的立意就像服装的原材料,不必修改,可改变的是文章的题目,还可以改变表达形式,把平铺直叙改成对话及事例, 也可根据新要求,改变文章的侧重点。
补一补。这也是最常用的翻新方法。论证中的论据还不够充分,找资料事例将它补充得更有说服力,再补充一些韵味悠长的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删一删。写文章绝不是字数越多越好,过于臃肿就要舍得丢弃,敢于大刀阔斧地删减,语言贵在精当,像朱熹说的“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反复锺炼才能打造精品。
添一添。补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添加是为文章输送更新鲜的血液,为文章转换新的视角,或者更深入地挖掘一番,为文章搜集增添新素材,使文章丰满。
在习作教学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旧貌换新颜。
先从题目入手。记得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最爱写一篇记事的作文,叫《难忘的一件事》,而这个素材还可以用在《我学会了___》《我终于成功了》《我战胜了__》《__让我懂得了__》等作文中。只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可以应用于多个题目。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做是不是偷懒啊?差矣,我觉着这恰恰是孩子习作中一种驾轻就熟、融会贯通的表现。
其次转换侧重点。《难忘的事》要突出其难忘的原因,记忆中为何难以忘怀。《我成功了》《我胜利了》这类文章,重点在于自己的心路历程,如何面对并战胜困难,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动作等要重点描写。
围绕主题旋转。“万变不离其宗”是进行文章“旧衣翻新”时须谨记的。这个“宗”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并非标题,例如以亲情为主题可以写若干篇各种形式的作文。无论如何裁剪,留下的是精品,而不是面目全非的“四不像”,所以要教导学生时刻围绕主题取舍。
写作教学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教师仿佛是高明的军师,让骁勇善战的学生冲锋陷阵。“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其在考试中搜肠刮肚写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材料,不如将旧材料翻新,去伪存真,既得到高分,又能提高能力,可谓一举多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