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在“xin”里

2014-04-11王芳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写日记日记习作

王芳

日记作为小学作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练笔形式,受到诸多语文老师的青睐。大家深知日常练笔的重要性,所以几乎是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老师让孩子们开始用一两句话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的确,将每日所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和各种感受、经验、教训等记下来,那将是一笔可观的聚沙成塔的财富。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曾把日记称作是“道德的长跑”和“心灵的闪光”。然而,事实证明,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写日记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作业里边最为让人痛苦的事。

笔者曾对一个50名学生的班级进行过问卷调查,发现全班爱写日记的(已养成日记习惯的)仅有8人,约占16%;有10人偶尔有冲动会记日记,约占20%;剩下的32人几乎不写日记,其中有15人对写日记持“深恶痛绝”的态度。观察身边的孩子你也会发现,他们往往会将家庭作业中的其他项目最先完成,留下日记到最后去写,写的时候又不断求助于家长,表情痛苦不堪。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借鉴一些同行的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改良传统的日记行为,试图引导学生爱上日记,乐于日记,直到善于日记。

一、“记”在“新”里

如果一开始,就叫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个本子,然后对他们说:“我们来写日记吧!”头一两天可能会有比较像样的作业上交;过个三五天,篇幅会渐渐缩水,内容也会越来越空泛;再过几天,交上来的作业会是“今天,我无事可写”“今天,我起床刷牙,吃了早饭就去学校了。上了一天的课,终于放学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究其原因,由于儿童做事缺乏持久性,他们的心理几乎是跳跃的,而每一种喜欢的事物(方式)又只能保持较短的时间。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儿童对新鲜事物总会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好奇心又不能做到较长时间地保持。针对儿童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我们就要不断地变换“花样”,让孩子们长时间地去从事“日记”这种语言实践。

1.名目上新一新

虽说都是写“日记”,若是在名目上改头换面一下,就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比如,这周我们叫作“每日感言”,下周我们就换作“一日琐记”,再下周就叫“倾情练笔”,下次干脆改名为“我的微日志”……这样一来,比单一唤作“日记”有吸引力多了。就像做一盘菜,虽然食材一样,但做法不同,可红烧,可爆炒,也可烧汤,菜名自然也就跟着上新,不就能调和人不断变化的口味了吗?再说,“每日感言”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比“日记”随意多了,只要是一日中的感想就可以入文;“一日琐记”听起来也比“日记”活泼得多,对于一天中发生的事信手拈来,爱写多少就写多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巧立名目”不失为一种策略。

2.内容上新一新

日记只能记录每天发生的事及所见所闻所感吗?不尽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比较喜欢写想象日记,如科幻类的、动漫类的、校园小说类的,不拘一格,所以教师应当鼓励他们的这些创造。如果在某一段时间里,为配合某一单元的习作训练,教师也可引导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专项“日记”。比如为配合人教版第十册“作家笔下的人物”主题单元的习作训练,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一周或较长的时间里专门以观察身边的人为内容写日记,如同学、老师、父母等,甚至对同一人的观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如开心时、生气时、劳动时、休息时)。一段时间下来,留心观察身边特定人物的所言所行,既丰富了日记的内容,又为单元习作积累了素材,还增强了习作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一举多得。

3.形式上新一新

日记的形式其实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我们可以打破一日一记的传统形式,变成小组内漂流、同伴间轮换、班内串烧、剧情连载等形式,甚至可以扩展到亲子间的合作(你说我记,你记我评)、师生间的对话等,无论怎样,都是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记日记。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更要在形式上不断翻新,诸如把话写在日历上、家校联系本上、小卡片上……让他们保持新鲜感,渐渐地把写日记当成一种爱好,进而形成一种习惯。

二、“记”在“欣”里

“欣,乃快乐、喜欢之意也!”如果能让这种积极的情绪伴随孩子们写日记,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人们只有在感觉良好时才会做得好。积极像磁铁,人们只会被积极吸引,被消极推开。其实,在我们干每一件事情时都是带着某种情绪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愉快的时候,事情往往会做得比较顺手,而且有一种想继续的想法。孩子们写日记也是如此,如果今天写的时候是愉悦的,那么明天就很想继续,正像吃一样喜欢的小吃,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那么,如何激起或维持孩子们的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1.摒弃传统的“等级”批改法为“积分”批改法。我们日常在批阅学生作业时习惯用“优秀”“良好”等等级评定法,其实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因为比较笼统,所以学生很难受到正确评价。在习作(日记)批改中,不妨改变这种传统的做法,用加分的形式对习作(日记)中的亮点进行具体的肯定。我在杂志中读到过有老师就曾采用“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来批改日记,取得了很明显的促进效果。具体做法是:一周批改一次,积分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写满一页积50分;坚持一天一篇日记另奖励200分;超额部分每篇奖励100分。另视日记质量高低积≤100分(积分没有上限,教师用同一个标准对待集体中的每个学生就行);书写认真积50分,累计得分为本周日记成绩,然后视得分情况予以不同的奖励。当然如果老师有心,可以把分数折成不同的考级形式,一学期下来积到多少分,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这样一来,行动就有了具体的目标与方向,也就有了力量和勇气,孩子们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的推动下,写日记自然也变得轻松优质了。

2.摒弃传统的“评语”批改为“心语”批改法。习作的本质是一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作为日记,这种功能尤甚,它往往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从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进行内心情感倾吐时,是很希望有听众的。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之所以一遍一遍地向人们讲述阿毛被狼叼去的悲剧,内心深处是很渴望得到听者的同情与安抚的,日记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如果我们能换一种角色去阅读和对话孩子们的日记,也会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绪。传统的评语往往以第三人称的角色对文章进行评价,难免显得过于客观,极易与作者产生距离感。而“心语”则不同了,它以第一、第二人称与作者进行对话,获得心灵上的交流。如“我从你的文字中读到了淡淡的伤感,仿佛自己也经历了这样的事件。但伤心不能太久,不然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向前走吧,路还很长!”“很高兴又读到了你用心记录的文字,让我也想起了儿时的一段经历,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谢谢你!”有的时候,甚至可运用孩子们喜欢的网络潮语:“太给力了,赞一个!”“你的想法很好,我挺你!”在这样的交流中,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更激起了孩子们用文字记录生活和内心的欲望,何乐而不为呢?endprint

三、“记”在“心”里

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日记被人们写到了博客里、QQ空间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它的名称也在悄然变化——“日志”。追究“志”字的起源,上部是“之”表声,下部为“心”表形。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志,意也。”“意”为“志”字的本义,如《尚书·尧典》:“诗言志”,这就是说“诗歌是表达内心思想的”。《诗经·关雎序》:“在心为志。”可见,日志是作者内心意识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要从根本上激发起孩子们内心用笔记录所思所想的欲望。

1.善于做一名“肇事”者:帮助孩子用“心”拾素材

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可是大多数孩子习以为常,有的根本不去留心,不留心就缺少敏感;有的即使留心了也不认为有写的价值,这样一来,也流失了很多写作素材,等到真正要写的时候就陷入“巧妇无米”的尴尬境地。既然这样,老师不妨时常来做个“肇事”者吧!比如,在板书的时候,写错了一个字,孩子们为你指出来后,你就说:“为了表示对老师写错字的处罚,我要求自己罚抄十遍。”课后,工工整整地写十遍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来议一议老师的行为,有什么感想。最后,你说:“为了让老师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请大家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记录到你的每日感言中,相信明天我读了你们的感言,一定会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此一语道破,不但为他们提供了素材,而且无痕地告诉他们:日记就可以写这样的小事,只要你用心去“拾”。

2.善于做一名“好事”者:帮助孩子用“心”倾吐

作家白先勇先生说:“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孩子们会经历成长的烦恼,当他们“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流露出一丝“痕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以文引文”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记录真实的心理活动。什么叫“以文引文”呢?上面讲到的写“心语”就是一种方式。另外,还可以与他(她)书信往来,这样显得更为庄重,让孩子们有一种被重视被信任的感觉。第三,教师写“下水日志”更是一种好方法。笔者亲身尝试进一步证明了此做法的有效性:每晚将自己写的日志发表到空间里,孩子们阅读之后,不仅习得了方法,也懂得了任何一件事都要持之以恒才能做得更好,写日记也不例外;还认识到有老师一路同行,自己并不寂寞。

3.善于做一名“费事”者:帮助孩子用“心”坚持

爱默生说,世上最辛苦的事是思考。写作则是思考中的思考,因而更是一件辛苦的事,它需要意志的支撑,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意志较成人薄弱。所以,语文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研究如何更长久地维持孩童的意志,时刻唤醒他们的写作欲望。第一,上好 “一日微型简评课”。每天抽一定量的时间(10分钟左右即可)对日记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也可以选取一两篇优秀作品(甚至于一两个片段)进行宣读。第二,做好“一周文摘集锦录”,选取优秀语句打印后张贴在教室展示栏里供大家欣赏与积累。第三,做好 “一学期优秀作品展示”,教师适时地选取一些优秀作品收藏,贴于自己的QQ空间里,在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上以幻灯片的形式边朗读边播放,让家长一起见证孩子们的进步。长期的关注、点拨、鼓励、陪伴,就像不断释放的能量,这股能量来自于教师的“心”,更作用于孩子的“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日记日记习作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习作展示
写日记
机器狗可以说话、写日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