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革期间毛泽东与林彪的合作、分歧与矛盾

2014-04-11袁浩

山东青年 2014年2期
关键词:林彪接班人刘少奇

袁浩

摘要:1966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在5月16日通过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1966年8月,毛泽东亲自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从文革开始至九一三期间,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就这一期间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毛泽东与林彪文革期间合作分歧与矛盾

一、从文革开始至1969年4月份九大的召开期间,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主要表

现为合作关系。

1.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林彪在会上讲话说:“这次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我们的毛主席,毛主席是统帅,我们在伟大统帅的指挥下,好好地听我们统帅——毛主席的话,文化大革命就一定能顺利发展,一定能取得伟大胜利!”

2.9月18日,林彪对政治学院、军事学院的负责人谈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时候说:“……全世界谁也不能代替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的书太多,读不完,离我们太远。我们要百分之百地学习毛主席著作。

3.他还说:“像毛主席这样的天才,全世界几百年,中国上千年都没有,毛主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

4.林彪十分清楚,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一目标之一是打倒刘少奇,因此在整刘少奇上,林彪十分卖劲。1966年8月,林彪、叶群把他们捏造的诬陷刘少奇的材料口授给总参某部副部长,指使他写了诬告材料。此后,刘少奇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受到残酷迫害,最后惨死狱中。

5.林彪还与江青等人勾结,制造了一大批冤假错案。朱德、彭德怀、陈毅、张学思、傅连唪、陶勇、贺诚、杨成武、傅崇碧、余立金……受林彪疯狂的迫害人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

6.1969年4月1日到24日中共召开九大,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正式被确立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并破天荒地写进党章,标志着毛林合作关系到达顶峰。

二、从九大以后毛林关系开始变化,更多地表现为分歧与矛盾

1.关于军队领导权问题的分歧

林彪利用毛泽东重用军队、重用军队领导人来支持和控制“文化大革命”的时机,培植其亲信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把持了军委办事组,林彪集团在事实上控制了军委的领导权。

1971年1月,毛泽东在济南军区政治部《关于学习贯彻毛主席“军队要谨慎”指示的情况报告》中批示:“我军和地方多年没有从这一方面的错误思想整风,现在是进行一场自我教育的极好时机了”。1971年毛泽东南巡时再次特别强调军队要谨慎,不能骄傲,一骄傲就要犯错误,他还说:“我很久没有抓军队工作了,现在要抓军队工作”。

2.关于国家主席问题

1970年3月7日,毛泽东提出了筹备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议,并且具体地提出了在宪法中不设国家主席、他不当国家主席的意见。此后,毛泽东和林彪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1970年以前,我国的历次宪法都有设立国家主席的条款。因此,当1970年毛泽东决定不设国家主席时,林彪于4月11日向政治局仍然建议:毛泽东兼任国家主席,“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

毛泽东于林彪建议的第二天即12日就予以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3.关于个人崇拜问题

1970年8月23日,在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上,林彪抢先讲话,其中重申了1966年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上出现的吹捧毛泽东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的三个副词,还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而毛泽东则多次在文件中删去这三个副词。

在1970年8月的九届二中全会和后来的南巡谈话中,否认自己是天才。他说:“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

4.关于国际形势问题。

⑴关于中美苏关系的争论

1969年,苏联在珍宝岛与我边防部队发生流血冲突。毛泽东同意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老帅的建议,认为国际上两大阶级的对抗,集中地表现为中苏美三大力量之间的斗争;一方面美苏均以中国为敌,另一方面它们又互相为敌;美苏矛盾高于中苏、中美矛盾,中苏矛盾又高于中美矛盾;中国可以利用美苏矛盾,打开中美关系僵局,抵制苏联的严重威胁。

而这时,林彪仍坚持战争不可避免、要与苏坚决对抗的观点。9月27日,林彪指示:“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10月18日,林彪借口“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背着毛泽东向黄永胜下达了调动全军各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紧急指示”。

⑵关于越南战争的争论

林彪认为:面对强大的美国,越南的办法就是熬,熬就是胜利。只能打游击战,不要打大仗。而毛泽东等认为应该集中兵力打大仗。不打败敌人,他是不那么舒服的。谈判桌上得不了“这样”的结果。

三、毛林合作、分歧与矛盾关系的解析

1.毛林密切合作关系的解析

⑴对于毛泽东而言,为维护其理想化的集体主义以及自己权力安全,需要搞垮刘邓等为代表的“走资派”,而林彪愿意协助毛泽东,当然受到毛的欢迎。

⑵对于林彪而言,原因更为复杂。可以理解为林彪从井冈山时期就始终维护毛的利益,也可理解为林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上升而要搞掉其政敌。还有就是这两个原因兼而有之。

2.毛林分歧与矛盾关系的解析

以上毛林分歧与矛盾关系的描述,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他们对党和国家一些具体问题的彼此争论,关键是九一三事件后人们努力从当时这些正常的争论中寻找与这一事件关联,在此,笔者拟提出自己的看法。

⑴对于毛泽东而言,林彪与刘邓的最大差别是没有在国家发展方式上与毛泽东有分歧(不会是中国的赫鲁晓夫),而林彪延揽军权,作为毛的法定接班人也只是迟早的事,因此毛泽东不会以此为理由像对待刘少奇和彭德怀那样彻底打倒,直至肉体消灭。

⑵对于林彪而言,他本人亲历了毛泽东对待刘少奇和彭德怀的打倒过程,尤其是开始时仅是检讨或言语上的旁敲侧击,结果却是彻底消灭。那么林彪就完全可以把毛对他主张的不同看法理解为毛要彻底消灭他的前奏,如果林彪在这样的思想指下,为了自保免遭刘彭之难而铤而走险也是人之常情。

⑶因此,笔者认为毛林关系本是同盟者或掌权者与其接班人之间的普通的意见分歧,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九一三事件我认为就是毛林之间的一场政治误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与林彪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启示》,李百齐,《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第13卷第3期1999年.

[2]《文革,中毛泽东和林彪的分歧与裂痕》,张聿温,《党史博览》2004年第4期.

[3]《从九届二中全会到,九一三事件》,田磨,《党史纵横》2004年12月.

[4]《九大至九届二中全会前夕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和矛盾》,刘志男《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5]《毛泽东对林彪接班人的确和废》,周敬清,《党史纵览》3003年第12期.

[6]《关于建国后至中共九大期间接班人问题的历史考察》,刘志男,《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11月第8卷第6期.

[7]《“文革”初期毛泽东为何选择林彪为接班人》,彭厚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2003第6期年12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彪接班人刘少奇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
未来的接班人,准备好了吗?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加油!接班人
可敬的特殊『接班人』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上)